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70324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三部曲新课标上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 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 阅读 教学、口 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 术 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我一直在寻找日常写作最好的训练形式,从 97 年开始便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搜集资料;坚持写循环日记,促使他们“ 关注生活,抒写真情”;指

2、导 学生审题、立意、布局 谋篇,提高作文技巧等。第一部曲:指导学生“ 找米下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高手也难以完篇。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分专题记住一些典型材料。譬如,有关爱国、 读书、责任、理想、坚持、勤奋、执着、挫折等方面,每个方面都要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积累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材料越充足,写作速度越快。著名散文作家秦牧说:“ 一个作家 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装间接材料的仓库,即装 书籍和资料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于是,我先引导学生“ 找米下锅”,即帮助他 们建立起装

3、材料的仓库。 这固然很重要。文章是高楼,素材是 砖瓦泥沙。但一幢大楼,仅仅有砖瓦泥沙是不行的, 还有 许多更重要的东西。首先是生活的积累。一仔细观察生活有人认为只有投身于“ 鲜活 ”的社会生活才能写出好文章,我并不完全 赞同,一方面,现在的学生非正常状态的学习生活和远离社会生活对他们说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有影响的,另一方面,问题的症结是学生缺少生活意识, 对生活抱着一种无关痛痒的态度。当前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不但觉得自己的生活 “没意思”,而且用冷眼看世界,觉得什么都“没意思”, 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写作和生活断轨,再鲜活再丰富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也是无意义的,因为并没有为他们所“ 积累”。我经常强

4、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观察的习惯,留意周围的人和事,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了解生活,找到足以表现生活本质的材料。19 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观察生活,进行写作时,曾以眼前经过的一辆牛车为题,让莫泊桑写出七篇不同的散文来,当时莫泊桑感到很为难。这时福楼拜启发他说:“ 拉 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牛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有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冈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举不胜举,如对这些细节仔细加以观察,就是写出一百篇散文也不困难。 ”的确如此,观察要勤,时时处处不忘观察,广泛地认识生活,从细微处做起,一点一滴地积

5、累。感知训练: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观察谁一个人:同桌、组长、课代表、任 课教师、生活老师、年级主任、校长等;几个人:三个年级主任、一个寝室的成员、一群来参 观的教师。 (作文我们的班长我的老师们我的室友们)观察什么外貌、神态、动作、习惯等等。听什么家里的声音妈妈的唠叨;学校的声音:返校的声音(王天舜作文片段)、课外活动的声音、课堂上的声音、三餐 诵读时 的声音、早上的声音、晚上的声音等等。观察要广,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身边的凡人小事,如父母兄弟、街坊邻居、老师同学、 亲朋好友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穿着打扮、兴趣爱好、性格情趣等等,在认识和观察周围同学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同 样是中学生,生活地域不同

6、,有的城镇,有的 农村;经济状况不同,有的富裕,有的 贫困;性格特点不同,有的活泼,有的沉静;处事能力不同,有的敢 说敢做,有的优柔寡断;语言风格不同 ,有的泼辣率直,有的少言寡语。 总之,他们身上折射出各种闪光点,本身就是一个材料宝库。 让他们对周围最熟悉的人和事,有目的、有 计划、持续地进行观察,让自己的头脑随着视觉和听觉而积极开展活动,由点到面,由学校到社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品味人生艰辛, 领悟生活哲理。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他们用哲学的眼光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生活,认识社会。比如今年冬天刚 下了一场雪, 让学生写 第一场雪, 让学生从五觉观察,从静态和动态观察,写景中人增添情趣,抒景

7、中情彰显灵魂。茅盾说:“应当 时时刻刻身 边有一只铅笔和一草薄,无论走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 开眼睛,象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 见所闻随 时记下来 ,你要找你的生活圈子以外的人做朋友,和他们交谈, 记录他们的谈话 ,记下你随时随地对他们观察的所得。 ”引导学生认真地坚持这样做,日 积月累,看的多了, 记得多了,作文时才会有物可写,有事可议,有情可抒,何愁 “无米下锅”?二、阅读报刊名著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古今中外名著,是中学生摄取的主要营养。要求学生尽可能多读,来陶治性情,培养高尚品格,拓宽思路,弥补生活的缺陷,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地观察生活, 对生活作出客观评 价,还能扩大搜集积累材

8、料的空间,使材料更广泛、更充实、更具有 说服力。 阅读时,我特别强调学生对一些精彩片断摘抄下来,长的就剪下来,专门粘贴在一个八开的本子上,以便日后翻看。聚沙成塔,写作时就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1.晚自习第三节大阅读每晚读书摘抄。我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又率先捐了几十本书,很快,学生每人从家里带来五到十本书,名著名篇,励志故事,名人传记,科学幻想等,分门别类,装满书柜。每天晚自习第三节,我和学生共同阅读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每到读书时间, 连平时最好动的同学也都沉浸在书的世界。自己的书圈点勾画批注, 别人的书摘抄精彩片断,或即 兴书写悲喜哀乐。每人两周读一本书,

9、读完先在组内轮换,然后在全班流动。比我的作文技法更吸引人的,是那些伟大的作品;比我的大道理更能打动人心的,是那些伟大的故事。灵魂没有被唤醒的孩子,常做蠢事、 错事;坚 持读书的学生,有一颗澄澈透亮的心、一种乐观坚定的信念。每早交流研讨。如果说每晚一个小时的阅读是吸纳,那么晨会上的十分钟交流就是消化吸收。四人一组 ,交流 头天晚上的阅读收 获,或大声 诵读精彩片断,或激情畅谈阅读感受,或推荐名家名篇,或提供励志名言,畅所欲言,互通有无。不管交流什么内容,每天都是不同凡响的一天,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天天有意想不到的收获。2.读作文书缺什么读什么,自己写作文缺好的开头结尾就专门摘抄好的开头结尾,缺生活

10、经历就摘抄生活片段。储备:一个积累本,一个随笔本,一个循环日记本,一本好书,一本词典。三、注重自身实践 周末留家庭作业:洗头洗脚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参加社会实践,亦即亲身体验生活。参加平时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如文明礼貌月到敬老院看孤寡老人,星期天去车站为旅客服务, 节假日到大自然中去 领略祖国山河的奇异风光等。在家帮父母干活,平时与同学、 邻里相处,我 总是要求学生要象哨兵似的警觉,把自己的所做所想随时记下,以充 实自己的“米仓”。等到写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跳出令自己感兴趣的、满意的材料了。去年暑假期间,有个学生跟着父 亲打工,在一个建筑工地当了泥瓦小工匠,干了一天就累得眦牙裂嘴,浑

11、身酸痛,勉强干了半个月,已深切体会到挣钱的不易,想到平时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禁流下了惭愧的泪。据此,他写成作文,由于是亲身经历,亲身体会,同学们听了,都非常感动。要想有说话,就得平时攒。各项积累会积少成多, 为 写作筹备大量的“储备物资”,随 时调用。我们所强调的生活积累,就是善于把普通平常的生活“ 据为己有”,使之成为写作的材料,写作的源头,写作的 动力,写作的灵感。对于写作来说,感情和思想的积累也很重要。记叙文的写作,在具备基本能力的前提下,区分文章高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有没有细腻的描写(现在学生的通病就是泛泛的叙述,内容空洞, 单薄),而细腻描写的关键在于有没有细腻的情感。

12、细腻的情感从哪里来?除了先天的因素,就是依靠积累。写 议论文,在具 备基本能力的前提下,区分文章高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有没有思想的深度。认识有深度,是因为自己心中有一个“深刻的东西”,这样才能发现题目和材料中“深刻的东西”。自己心中这个“ 深刻的东西”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阅读中来,但归根结底又是从思考中来。思考,才能有思想。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有了思考过程的积累,才会有思想的积累。对于写作来说,这恐怕是最重要的。写作过程的感受,写作规律的体悟,直接的写作经验和丰富的写作积累,便是写作素养最重要的部分。而以下的写作指导才能让学生获得这样的素养。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孩都喜欢作文、都

13、会写作文呢?我认为:应该让习作训练成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 以创新为核心,贴 近生活、凸现个性、充 满生命活动的、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有时代气息、有个性和灵性的 习作来;写出真 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生命力。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首先要充分享用网络上的无限的甚至爆炸的信息源,解决无米的问题。要让初中生“行万里路 ”办不到,让他们读万卷书也不切实际。但让他们走进网络世界,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让视野变得宽广无限,让单调的生活阅历变得丰富多彩是完全可能的。凭借网络,指导学生

14、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按照主 题词、关键词进行网上快速检索;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快速阅览、筛选、复制、排列、归类;帮助每一个学生按照一定的主题或一定的形式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其实,帮助学生建立写作资料库的过程,也是一个 专题式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长期下去,受益无穷。五、指导学生写循环日记作文只是一种表达,是为了倾诉和交流的表达。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只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到位了,就是好作文。语文课程标准“ 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坚持写“循环日记”,在同伴互助中提高写作兴趣,学习写作技法,增强修改意识,提高合作意识。首先,将全班学生按成绩

15、、性格、性别、 兴趣等为原则分组,分成八个小组,每组发一个日记本,每周每人写一篇日记, 每天各有一人进行写作,写日 记前要动手批阅前面同学的日记,批阅并写好日记后,再 传给下一位同学,最后由老 师批阅。从周一至周六轮流写作,日记本不固定在一个人手里,每天 传递到不同的学生手中。其次,要求每组学生给日记起一个个性十足的名字,让循环日记有一个靓丽的起点,点燃了大家的写作热情。再次,要求先 阅后写,互动评价。每个学生在自己写日记前都要动手批阅前面那个同学的日记,然后再写当天日记,老师一周一批,批阅不只是针对写作技巧,或评其用词恰当,或评其善于选材,或评其立意新颖,还抓住学生日记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和学生

16、进行交流。待这位学生批阅并写好日记后,日记本再传至下一位同学手中,天天易主,循 环交流。每位学生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既是作者又是评论家,既是 评价者又是被评者,每个同学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文章,这样容易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循环日记”是有“读者”的日记,是有“交流”的日记,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发表欲 ”,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有 较高的积 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出:“ 在老 师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 动中学习语文,学习合作。” 循环日记六人或八人一组,采用 评比、奖励的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写好文章。 从开始的一周一个循环,到每天循环,互批互改,是一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学生由开始不愿写到后来每个学生愿写、会写、乐写,使写作更加主动,学生打心眼里喜欢这种形式,并从具体的写作、批改中体会到 这种形式的乐趣写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所见所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