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导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68847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导学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 1品味朴素典雅、准确生动、充满诗意的语言 2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准确理解文中所反映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陶冶情操,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复杂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诵读涵咏 语言品味 【知识链接】 (一)知人论世 1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 自清” 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192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

2、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 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 、 欧游杂记 、 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 、 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时代背景: 本文写与 1927 年 7 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9642;一二 ”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

3、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但作者还是惟妙惟肖地“言传”了出来靠什么言传呢?靠写景,传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之情,使我们沉浸在一种苍茫、淡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朦胧美之中 (二)相关知识 意境:指的是外界的人事物景(客观)与人的思想感情(主观)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1、正确识记下列加点的字 闰( )儿 琐屑( ) 踱( )步 弥( )望 霎( )时 敛裾( ) 倩( )影 鹢( )首 酣(

4、)眠 袅( )娜 脉脉( ) 蓊蓊( )郁郁 峭楞楞( ) 参( )差( ) 惦( )记 幽僻( ) 媛( )女 2、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荷 曲 娜 脉 浅 挨 3、记下列形近字 闰( )年 惦( )记 敛裾( ) 湿润( ) 掂( )量 盘踞( ) 姓闫( ) 踮( )脚 前倨( )后恭 袅( )娜 媛( )女 枭( )雄 潺湲( ) 茑( )树 瑗( )玉 4、词语释义 点缀: 斑驳: 丰姿: 袅娜: 脉脉: 羞涩: 没精打采: 蓊蓊郁郁: 5、近义词辨析 斑驳 稀疏 相同点:均有“错杂、疏朗”之意 不同点:“斑驳” ,也作“ 班驳 ”,指的是一种颜色中夹杂着别的颜色如:高处丛生的灌木,

5、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稀疏”指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不密集如:稀疏的头发 均匀 和谐 相同点:都有“相当,适当”之意 不同点:“均匀” 是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上的数量相当;时间或空间间隙相等如:分布均匀 “和谐”是相配合得适当,协调,或指和睦、融洽如:和谐社会 安宁 宁静 相同点:二者在形容心情、环境等方面可通用 不同点:“安宁” 多指秩序正常,也形容和睦,睡眠稳当安静,没有骚乱如:嘈杂的声音,使人不得安宁 “宁静”着重于“ 静”,安定清静,不嘈杂,多形容环境或心情如: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二、感知文本 (一)初读课文,思考 1感受文本,说出美“点”这是一篇美文,你觉得它的美表现在

6、哪些方面?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1) 荷塘月色共 9 个自然段,这 9 个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个大部分的,把文章的基本框架弄清了有助于我们对内容的分析和对主旨的探索 提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用语要简明、准确) 第 1 段 第 2 段 第 3 段 第 4 段 第 5 段 第 6 段 第 79 段 (2)从写景状物的角度看,第 26 段显然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第 1 段是“引子”也应独立第 79 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 全文确实应划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 第二部分(第 26 段) 第三部分(第 710 段) 3我们在读的过程中

7、,有没有注意到作者直接表达感情的一些句子?请大家找出来 4感受文章哪些段落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景致?荷塘月色的景致描写中,你喜欢哪些句子?好在哪里? 5我有疑问 (二)研读课文, 1、阅读第 1 段,思考 (1)作者深夜为什么要去荷塘?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从下列两个方面说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的作用 从结构上看,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从贯穿全文的感情看,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2、阅读第 23 段,思考 (1)写荷塘边的小路,着重描绘了它怎样的特点? (2)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为什么作者说“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3)说说作者领略到的“独处的妙处

8、”指什么? (4)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3、阅读第 46 段,赏析画面,涵咏语言,感受意境美 (1)在这三段中,作者 既写“荷塘”,又写“ 月色”,请从描写的侧重点不同上,为每段各拟一个标题 (2)阅读第 4 段,思考 第 4 段描绘了月色下荷塘的景物,作者依次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呢?请你结合具体句子谈 这一段作者有没有提到月?有没有描写月色? 品味一组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说出二者的相似点,并能说明其作用) I、 “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II、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像明珠、星星、

9、美人” III、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 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依据生活的逻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来,凭借各种感觉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而具体表达感受,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有人认为通感属于一种特殊的比喻 第五段中也有一处使用了此种修辞,找出来,并作体会 (3)阅读第 5 段,思考 第 5 段的景物描绘,观察角度与第 4 段相比有什么变化? 作者笔下,月光是“淡淡的”,如“ 流水”,如“牛乳”,如 “轻纱”,月光笼罩下的一切都朦朦胧胧为什么作者说“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

10、义? 第 5 段写月色,月色是难写之景,有人说:朱自清先生是用语言代替丹青的能手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给我们描绘出月色之美的?本段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以什么感受? 找出感受最深的有关语句,并作出分析、欣赏 佳句品味(重点品味加点的动词,体会表达效果) I、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II、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III、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4)阅读第 6 段,思考 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是的景色,所写景物有哪些特点,这一段描写景物的次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 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

11、与课文第 2 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阅读比较后回答) 本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 ,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4、阅读第 79 段,思考 (1)夜游荷塘让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作者在文章引用了梁元帝的采莲赋 , 采莲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作者勾勒了一幅江南采莲图,江南采莲图有何特点? (4)作者为什么要想到西洲曲和江南采莲的旧俗? (5)第 9 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5、阅读课文开头和结尾的几句话,思考 开头:“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

12、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结尾:“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你认为这样开头和结尾有哪些作用? (2)作者对“妻” 着墨不多,却集中在开头和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写“妻”,为什么要这样写“妻”呢?谈谈你的看法 6、再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2)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三、延伸拓展 关于本文的主题和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 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的愁苦的心情 有人认为本文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

13、的情趣,据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 凡此种种,举不胜举,你认为是哪一种情况呢? 四、课堂训练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脉脉(m) 颤(zhn)动 乘(chng)凉 独处(ch) B酣(hn )睡 参差(c) 袅娜(n) 蓊蓊郁郁(y) C点缀(zhu ) 倩(qin)影 皱缬(xi) 揪(ji )着草 D一绺(l) 羞涩(s) 踱(du)着步 明眸善睐(li) 2. 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迷迷糊糊 凝碧 波痕 朗照 B. 隐隐约约 幽僻 袅娜 空隙 C. 蓊蓊郁郁 寂寞 稀疏 羞涩 D. 没精打睬 丰姿 酣眠 倩影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

14、语,恰当的一组是( ) 月亮 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微风过处,送来 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叶子本是肩并肩 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A. 渐渐 阵阵 密密 照 B. 渐渐 缕缕 密密 泄 C. 已经 阵阵 紧紧 照 D. 已经 缕缕 紧紧 泄 4.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是满月,天上 有一层淡淡的云, 不能朗照, 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 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A. 虽然 却 所以 然而 既 B. 即使 也 因此 但 固 C. 即使 也 因而 但是 既 D. 虽然 却 所以 但 固 5. 下面对加点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