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67672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一、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二、美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美和人的审美意识的学科三、美学是一门包含多门学科的边缘学科第二节 学习美学的意义和作用一、美学是促进审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二、美学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要素三、学习美学有助于提高艺术质量、繁荣艺术创作四、美学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武器第二章 美的产生及分类 重点:1、掌握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内涵、特征。了解社会美在生活领域中的表现。2、正确理解艺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的关系,理解艺术中的“化丑为美”的原则。难点:艺术美的欣赏中的难点-意蕴、意境和典型第一节 美的产生一、美的产生1、从“

2、羊大为美“说起美的产生1)字源学的角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羊大为美”2)“大,人也”(同上),“羊人为美”2、从石器造型的演变看美的产生1)旧石器时期a 北京周口店猿人,旧石器早期 打制石器:粗糙,没有定型,一器多用,外形和天然石块差别不大。但标志脱离了动物。b 丁村人 中期 石器分类:砍砸器、球状器等,锐利、坚实,均衡对称。c 山顶洞人,晚期,石器造型的突破:一是钻空和磨制技术,代表为骨针;一是装饰品的出现,有石珠、兽牙、贝壳等2)新石器时期磨制石器的发展,由刃部磨光发展到通体磨光;还有割锯的技术;玉铲的出现。3、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美的产生1)造型a 陶器的造型和装饰有更多的自由和想象的成

3、分如马家窑尖底瓶;大汶口的兽形器b 较自觉地用形式美的法则如半山类型瓮 图案的对称、变化、重复交错;图案部位的选择:俯视、平视2)图案 a 直接反映自然的形象如 仰韶鹭鱼石斧纹彩陶;马家窑蛙纹彩陶b 几何图形的纹饰彩陶中的几何纹也可看作是从动物、植物,以及编织中异化出来的纹样。如菱形对角形图案是鱼头的变化,黑白相间菱形十字纹,对向三角燕尾纹是鱼身的变化等。几何形纹还有倾倒的三角形组合,曲折纹,个字形纹,梯形锯齿形纹,圆点纹或点、线等极为单纯的几何形象。如图4、美的产生劳动创造了美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美学观点,“美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劳动创造了美”。恩格斯:“只是由于劳动人的手才达到这样

4、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的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尔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1)人类产生之前,还没有人这个主体,大自然还不是人类审美对象,所以,自然本身无所谓美丑。2) 人类刚刚产生,无力征服和利用自然,象动物一样屈从于自然,自然对他而言是一种异己的恐怖的力量,也无美而言。3) 只有有了劳动,才使生糙的自然变成人的对象,同时人也摆脱了动物的状态,有了人的手和其他器官,使人的眼光以单纯的功利观点对待事物,逐渐向以审美眼光对待事物发展,从而为美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前提。第二节 美的分类从主客观的角度分类: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1、自然美(宇宙之美、自然现象之美、

5、动植物之美、山之美、水之美、石之美)未经人工改造(日月星辰、雨雪风霜、原始森林、浩瀚沙漠、茫茫大海)经人工改造(水库、海堤、农田、果园、沙漠防风林、园林花卉)2、社会美劳动美(劳动环境之美、劳动过程之美、劳动产品之美)生活美服饰美、居室美、饮食美(食品美、食器美、烹饪美)人之美(人体美、风度美、情操美)3、艺术美 (艺术手段和形式的特点)造型艺术 绘画艺术 雕塑艺术 书法艺术 摄影艺术实用艺术建筑艺术 园林艺术 工艺美术 表演艺术音乐艺术 舞蹈艺术 语言艺术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综合艺术戏剧艺术 戏曲艺术 电影艺术 电视艺术社会美和自然美合称为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艺术美是一种观念形态,

6、是对现实美的加工、凝聚和升华,带有典型化和理想化的色彩。一、 自然美1、自然美的审美特征1) 丰富性、天然性葱郁的山岗,清沏的流泉,飞瀑的云海,峰峦的白雪,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天赋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2)变异性,多面性3)重在形式美。自然美的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形式,自然美主要是以自然原有的感受性形式特征直接唤起人的美感。它同社会功利性的联系较为曲折。因此,自然的某些属性,如色彩、形状、质感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条件。水之三美:晶莹美、沉静美、流动美。石之三美:透、漏、瘦。癞蛤蟆,它虽是捉害虫的好手,可是它那一身的癞皮,却难以唤起人们的美感。2、自然美的主要类型 自然

7、美重在形式,虽然自然事物能够给人美感的根源在于自然事物与人的社会生活体验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但人是通过可感的自然事物的外在特征直接产生美感的。尽管具有不同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的人对同一自然事物的感受不同,引发的思情、美感有许多具体差异,但人们对自然美现象也有基本认同的一面。尤其是对于文化修养相当、生活阅历相近的人,更容易对同一自然事物产生相近的美感。一般来说,我们可根据不同自然特征给人的不同美感,把自然美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壮美。也可以称为雄伟美。构成雄伟壮美的基本条件是景色壮丽,体积巨大且气势磅礴。如我国泰山、三峡的夔门、万里长城、大海的惊涛骇浪。对壮美自然景观的欣赏,是人类在自然事

8、物中直观自身巨大创造力的表现,能够激发人们的巨大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勇气。2)奇美。构成奇美的基本特征是变化多端、离奇曲折,令人感到惊异、玩味无穷。如被誉为“天下奇山”的我国黄山,其奇美主要表现在峰奇、石奇、松奇、云奇上。人们对“奇美”自然景观的欣赏体现了人类对创造新的、独特的事物的渴望和追求,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创造新事物的过程中进步发展的。同时,奇美景观的变换无穷,还使人产生对丰富社会生活的联想,使热爱生活的人也对这类景物产生热爱之情。3)秀美。构成秀美的基本条件是:景色清新、柔和、恬淡、秀丽。如我国的峨眉山、漓江、西湖等,人们之所以对这类自然景观产生美感,是因为这类自然景观与美好的和平社会生活

9、、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与情感、充满生命活力的姣好人物形象等具有相似之处,从而使人们在欣赏中产生愉快的美感。4)幽美。构成幽美的基本自然特征是丛山深谷,古木浓荫、寂静幽深。幽美的景观一般视域狭窄,光亮微弱,景深有层次,空气清新,气氛凝重。如位于我国四川的青城山,当游客们三五成群地行进在茂林掩映的狭长小路中,或坐在听寒亭小憩时,会不由得被周围的氛围所感染,以致于放轻脚步,轻言慢语,深感一种欲静心松之感。这是由于这种自然的幽深仿佛一种使人大彻大悟的深奥的人生哲理,仿佛人在安然沉睡时刻的美好。因此,置身于幽美的大自然之中,能够抚慰心灵的创痛,启发人们对生活哲理的遐思,给人以特殊的美感。5)旷美。构成旷美

10、的基本自然条件是视域开阔,美景无边。比如我国云南的滇池,一眼望去,水面坦荡浩淼,微波荡漾,云水相连,乘舟其上,如在天空。这种景观能够直观人的宽阔胸怀和豪迈气魄,能够直观人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因此欣赏这种自然美,能够使人顿感心胸开阔,意志高昂,激发人们去尽情弛骋。6)险峻美。构成险峻美的一般自然特征是危崖峭壁耸立,只有险道比邻绝壑深渊。如华山。人类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不断绝处逢生地战胜似乎难以战胜的自然灾害、疾病、战争等,就仿佛攀登了无数次看起来难于登顶的险峻山峰。人们欣赏自然的险峻美,攀登险峻的山峰,能够从中得到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胜利的喜悦。3、自然美形成的条件1)自然物被打上了“人的本质力量”

11、的烙印,具有了审美价值;即“人化的自然”。所谓“人化的自然”,是指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使人同自然发生密切的关系,并在自然中打上人类创造性标记的被改造了的自然。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美,是一种直接意义上的“人化的自然” 美;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美是一种间接意义上的“人化的自然”美。晨曦日出、夕阳余辉是美的,但盛暑中午赤日炎炎,人们却讨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是美的,但对于饥寒交迫的人来说,却成了他们生命的威胁。三峡水坝、北京观象台。2)自然物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有些自然物并不一定都要经过人的直接加工,而是在人与其相处交往中,得其利,赏其美,畅神陶情,化为自己

12、生活的一部分。“白云苍狗”让人联想到人世苍桑;月色朦胧勾引起思乡情怀;夕阳黄昏比喻为人生暮年;云霞雾霭幻化中神仙世界。3)自然物的人格化、人情化:自然物的某些特征、规律同人的情感心理产生“异质同构”,形成审美中的移情现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古人喜爱梅、兰、竹、菊和松柏,主要是取它们凌霜傲雪、清幽淡雅的特征。郑板桥最爱画竹,他有一幅石竹图,以竹喻人。上面题的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千磨万击还劲健,任尔东西南北风。二、社会美1、社会美的内涵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经常表现为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是美的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的

13、形态之一。2、社会美的特征(重在内容的美;直接现实性;明显的功利性)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最大区别在于:自然美以形式取胜,社会美虽然有客观存在的感性形式,虽然需要通过人的外在形象及各种行为形式表现出来,但形式与内容相比,以内容取胜,在社会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社会美这种以内容为重点的特征,使得我们不能仅凭感官的感知进行审美评价,而必须在用感官感知的同时运用理性思维,去深入把握社会美的内容。社会美的具体特点表现为:1)具有直接的实践性。一切美都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但联系的方式有不同。社会美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没有具体的实践活动,社会美就无从产生和体现。2)

14、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功利性就是善,功利性就是指合乎人类实践的目的和想达到的要求,对人有利、有益、有用。人类的审美活动,一般是不计功利目的的。如人类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就不带有直接的、明显的实用目的。但对于社会美来说,这种实用的功利性却十分明显。劳动美:实用价值大于审美价值;人之美、生活美:实用性二者兼而有之。3) 社会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重在内容。3、社会美的表现及欣赏1)人之美(人体美、风度美、情操美)从古代斯巴达克的奴隶起义,到陈胜、吴广、黄巢、宋江、李自成、洪秀全的伟大的农民战争,从英勇的巴黎公社起义,到开辟了人类新纪元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到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15、命,构成了一幅幅人类历史上壮丽宏伟的画幅,是社会美的鲜明的体现。从审美上说,英勇献身精神的美并不与纯洁坚贞的爱情的美互相排斥、不能相容。2)劳动美(劳动环境之美、劳动过程之美、劳动产品之美)3)生活美服饰美、居室美、饮食美(食品美、食器美、烹饪美)4)社会美欣赏服饰美的欣赏劳动产品美的欣赏人体美的欣赏(1)人的美 人本身的美。它包括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人的外在表现是人体美:形体美、相貌美、风度美、服饰美。人的内在表现是心灵美:品德美、情操美。人的真正美应该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培根语 1:“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给彼。”-说明绝大多数人是美貌和才

16、能不能两全的,但大千世界,情况是多种的,不排除有两全之人。-培根语 2:“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所以在三者中最高。这三个层次都属于外形美,但层次有别,不在同一个审美层次上,故作者“仔细考究起来”,看法很有新意。内在美胜于外在美永远不会过时。即使开放如美国,克林顿当总统时发现有绯闻还是差点下台的。“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这可爱就是美。 人到老年,因饱经世事而乐观、豁达、开朗,笑对生活的一切,外貌是无美可言了,但性格和精神世界令人可敬可爱。17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女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女人如此,男人、老人亦如此。其实内在美或不美真的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