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名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67377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名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医学心理学名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名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名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解: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或感觉器官的灵敏度。感觉阈限 能引起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分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两种绝对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绝对阈限。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知觉 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经验和心理状态的影响。表象 表象是过去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三个记忆系统 根据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方式的不

2、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 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极短时间的记忆。短时记忆 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持续时间在 1 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 指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上的记忆。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语言 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言语 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和过程。 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想象 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

3、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广度 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包括:继时广度 同时广度注意的稳定性 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意识 意识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状态的觉知;既包括对内外环境的觉察,也包括对所觉察内容的评价。需要 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动机 是推动个体朝向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活动以实现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力量

4、;是行为的直接原因。情绪和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能力 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 心理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智力 是指人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人格 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人格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个体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气质 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性格 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心

5、理评估 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从多个方面获得信息,以对受试某一心理现象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客观描述的过程。应激源(压力源) 是指向机体提出适应要求,并可引起应对反应、稳态失衡的客观变化的环境事件或情境。也称为刺激物或刺激。一切环境的变化都是潜在的应激源,只有为个体认知性评价观察到,对自身具有威胁或挑战才能成为实际有效的应激源。心理应激 是个体认识到需求与实际的或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所作出的适应过程。应激的中介机制 是指机体将应激源(环境的需求)的输入信息转化为输出信息(应激反应)的加工过程,是应激过程的中间环节。应对 又称应付,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又称应对策略。应对是

6、个体为缓冲应激源的影响,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摆脱心理冲突引起的自身不平衡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认知性适应行为过程。心理防御机制 是指个体处于挫折与冲突的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社会支持 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朋好友、同志、组织和社团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具有缓冲应激的作用,能减缓心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它作为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是个体影响应激反应的外部中介变量。应激反应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心理冲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态度、情绪、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个体

7、难于抉择,因而体验着不安、痛苦的心理紧张状态。心理治疗 也称为精神治疗。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动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心理防御机制 当个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采用某种措施调整自己与现实的关系,使心理上较易接受挫折或应激,不至于引起情绪上的过分痛苦与不安,这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称之为心理防御机制。阻抗 指任何阻碍说出或改变状况的观念、态度、情感和行为。分析解释和克服阻抗是心理分析的基本工作。少数是有意识,大多是潜意识。移情 是

8、再现病人儿童期的情感态度,把分析者当做早年生活环境中与他有着重要关系的人,把曾经给与这些人的感情置换给分析者。移情是病人意识阻抗的一种特殊形式。正性移情:表示善意、友好、顺从、信任、 爱慕并带有性爱的情感。负性移情:表示拒绝、不满甚至把医生当成他痛恨的对象等情感中断治疗或更换治疗者。行为治疗 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原理认识和治疗临床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调问题、针对目标和面向未来。行为分析 客观、明确、量化地描述问题行为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病人行为与其他环境诱因和后果之间的功能性联系。认知治疗 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病

9、人 因疾病或病感而寻求医疗帮助的人。 或者说:有躯体或心理上偏离正常,被本人或他人所察觉,到医院求医的人。病人心理 指个体在生病或产生病感以后伴随着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心理反应或心理变化。 疾病 是一种影响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生物学过程,它以结构的、功能的和生化变化为特征,以体征和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用科学的手段验证,但不一定有主观痛苦感。病感 是一种有病的主观体验,以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不能直接加以验证。通常是人们求医的原因,但有病感并不等于有疾病。角色 人们期待参与社会交往的个体所表现的行为模式,享受某种特征性的权力,承担一定的义务。社会角色 指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

10、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不同角色,一个人就是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的总和。焦虑 一种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它不良后果的事情发生时的心境。恐惧 一种逃避的情绪反应,人人都有恐惧的东西 。求医行为 人发觉症状后指向健康的活动,一般是向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求助的行为,有主动求医、被动求医、强制性求医。 遵医行为 病人为了预防、治疗疾病而与医嘱保持一致的行为,即病人的依从性。不遵医行为不仅会降低疗效,而且可能损害健康。 医患关系是指临床工作者为一方,以病人为另一方的人际关系,是医务人员(医生、护士、辅助人员)与病人在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形成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