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 牛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8639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养殖 牛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水产养殖 牛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产养殖 牛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养殖 牛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蛙目录:牛蛙的习性 牛蛙的养殖池 牛蛙饵料投喂法 人工繁殖牛蛙 牛蛙夏季管理要点 牛蛙冬季管理要点温室饲养牛蛙 蛙的敌害及疾病的预防 一、牛蛙的习性 牛蛙原产于北美,体重可达 1千克以上。供作食用的牛蛙,世界多达 70多种。北美的大西洋与洛基山脉中间地方为主要产地,南从墨西哥到北部加拿大。牛蛙体躯及四肢很肥大,成块状,躯体分为头、胴两部分,颈部不明显,头部呈三角形,眼位于头部最高处,鼻也在头前背面中骨腺的丙候车室,与口若悬河腔连通,圆又平滑的鼓膜在眼后缘中央部的后下方,无外耳。前肢各生四指,四指间无蹼,四指中的内侧一指最发达。后肢比前肢长出一倍半,后肢各有 3趾,趾间有蹼,后肢肌肉最发达。 雌

2、的耳比雄的耳小,除了头部和眼的前方,其余体表有粘粹腺分泌粘液,用来温润皮肤,以利呼吸。 牛蛙体色与栖息场所相适应,也依老、幼个体不同而异,普通的牛蛙为黄褐色或绿褐色。若生活在明亮的场院怕蛙体表呈黄绿色,斑点鲜明。栖息在黑暗地方,或营养偿佳,蛙体表呈暗黑色,斑点及斑纹都不明显,背部自头至肛门近处,有暗褐色的浓斑点,四肢有暗褐色的斑纹,腹部为灰白色,并夹杂以暗褐色或暗黑色的斑点、斑纹,但不如四肢的是明显。雌性咽喉部为白色,带有暗灰色斑纹,雄性咽喉部为黄色。到繁殖季节,它们咽喉部的色素尤为鲜明。 牛蛙多栖于水中,在陆地上也活动。不喜群集,往往一对或几对相集,其啼声如牛吼,产卵期前,雄蛙便鸣唱,招引雌

3、性。雌性缺声囊,所以听不见雌蛙鸣唱。 冬天牛蛙在池塘过土穴里或石块下冬眠。不同地区的牛蛙冬眠期长短不同,在亚热带并无真正冬眠期。因此在冬季,可用提高水温的办法,使其缩短冬眠期或不冬眠。 二、牛蛙的养殖池 三、牛蛙饵料及投喂法 四、人工繁殖牛蛙 五、牛蛙夏季管理要点 六、牛蛙冬季管理要点 七、温室饲养牛蛙 八、蛙的敌害及疾病的预防 在卵及蝌蚪初期限敌害是以水生昆虫类的幼虫、成虫为主;后期蝌蚪的敌害是以幼蛙及鸟为主;成蛙的敌害虫是以兽类、爬虫类为主。各种疾病预防并不难,只要注意饵料卫生、水质卫生,不会轻易发生疾病。 (1)肤霉病其病原体是水霉菌,主要寄生在蝌蚪体表皮肤损伤的部位。病菌从皮肤伤口侵入

4、。菌丝体向内深入肌肉,向外长成分枝繁茂的的菌丝,肉眼可以见到菌落为棉絮状,逐渐从伤口向四周扩大,致使蝌蚪游动迟缓,觅食困难,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用10%紫药水涂抹,效果良好。 (2)车轮虫病其病原体是车轮虫。蝌蚪被大量车轮虫寄生后,食欲即减退,呼吸困难,单独游动,动作迟缓,若不及时台疗,会引起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此病多发生在密度大的池中。减少养殖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空间,即呆避免此病发生;发现初期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使用硫酸铜 (3)气泡病主要是由于水中溶解的气体过饱和,因为阳光强烈照射,使池内水温增高,池中的水生植物强烈的光合作用,使水中溶解的氧气达到饱和状态。这些

5、过饱和的溶解气体很不稳定,在有固体特质存在时,即以气泡形式从水迟或不足,使蝌蚪不停地游动,四处觅食,水中气泡就会不断吸入体同内和粘附在蝌蚪体上及鳍上,患气泡病的蝌蚪身体膨胀,仰游在水面,肠内充满气体,严重时很快死亡。防治方法:对蝌蚪池中的水质要注意检查,水生植物过于繁茂的池,应经常注入新水;发生气泡病后应将漂浮的蝌蚪捞置于新鲜水中暂养 1抽饵料,可使气体分压逐渐平衡而使气泡消失。 (4)红腿病红腿病是牛蛙在幼蛙和成蛙阶段的主要病害,病蛙精神不振,低头伏池,有的潜伏水中,不愿活动,后腿底侧,内股,甚至腹下的皮肤出现红斑和红点。其主要原因是池水不清洁,饱养密度过大,蛙体外伤等引起的,此病四季都能发

6、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将病蛙捉入装有 20%磺胺溶液桶内浸泡 2天后,即可台愈;还可用蒸馏水或冷开水 100毫升,加食盐 萄糖 25克,充分搅拌至溶化成 25%葡萄糖生理盐水,每百毫升加入青霉素钾 40万单位,充分搅拌均匀后备用。治疗时,呆取上述药液若干,放入桶内,将病蛙捉入桶内浸泡3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按每只 200毫升的用量,均能达到目的。 (5)烂皮病此病刚发病时,牛蛙的头部皮肤失去光泽,出现白花纹,接着表皮层脱落,露出背肌,后扩展到躯干,以至整个背部。病初期,眼睛瞳孔出现粒状突起,开始呈黑色最后全眼呈现白色,病蛙轻者尚能活动取食,重者不食不动,喜潜居阴暗地方,并常有指端抓其患处,且有出血现象。 防治方法:此病的发生是由于长期摄食单一饵料,缺乏维生素所致,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饵料要多样化,并可用新鲜小鱼喂养治疗。 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