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处罚法》演讲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63617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安管理处罚法》演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治安管理处罚法》演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治安管理处罚法》演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治安管理处罚法》演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治安管理处罚法》演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安管理处罚法》演讲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安管理处罚法讲课稿各位邻居: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北得法律师事务所的梁福明律师,我们所就位于鸿宴饭庄楼上,和大家相邻而居。今天很荣幸接受贵居委会的邀请,和大家共同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于 2005 年 8 月 28 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当日以主席令第三十八号予以公布。2006 年 3 月1 日起施行。该法与 1986 年制定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五章四十五条)相比,治安管理处罚法具有“宽严更适度,程序更严格,处罚更规范”的特点,符合中国国情,能够适应公安机关加强治安管理的需要,也符合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有利于防止侵犯公民权利。该法

2、分为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和附则共 6 章,共119 条。不仅条文的数量有了很大增加,而且内容也有一些新变化。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该部法律:第一部分、该法在我国立法体系中的地位1、提高了法律的层级。根据我国立法法第二条的规定,我国法律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可见法律的效力是最高的,而且由我国的最高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行政法规,而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基本法,虽然仅仅一字之差,但是其法律地位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有利于执法,也体现了我国对

3、社会管理秩序的重视。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将加大治安管理的力度。2、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程序公正、执法为民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立法、执法上包含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内容。在该法第一条规定立法目的或立法宗旨方面,明确表明该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在治安处罚方面,首先非常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其次对治安处罚的种类和适用作

4、出了更加具体的规定,最后,该法以专章的形式,严格规定处罚程序,制定执行监督机制,从而有效限制公权力的行使,为私权利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体现了法制的统一精神。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相衔接,增强了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性,便于操作执行。第二部分、对法律条文做以下具体分析1、总则部分,共计 9 个条文;分别从该法的立法目的、处罚的对象、适用的效力范围包括地域范围、处罚程序、原则、主管部门以及治安处罚与其他法律责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作出规定。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是有关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安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

5、法权利,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处罚的对象,包括四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并在本法第三章对这四类行为作出详细的规定。第三条、明确处罚程序,并以在本法第四章以专章的形式予以规定。第四条、效力范围,不仅包括在我国领域内发生的治安案件,而且适用于根据国际法确定的拟制地域,即悬挂我国旗帜的船舶和航空器。第五条、适用原则的规定。通过该条规定,确定了治安处罚的四条基本原则,即过罚相当原则,公开、公证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以及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第六条和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在治安管理的责任和权利。体现权责相一致原则,也突出强调社会治安管理必须坚持综合治理的方

6、针。第八条和第九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要接受处罚,同时还要承担相关民事责任。2、分则部分。共计四章 108 条,分别从治安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四个方面作出规定。第二章 处罚的种类和适用第十条,与以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在原来三种处罚种类的基础上,增加一种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同时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设定了限期处境或者驱逐出境的处罚。第十一条,是对查获的违禁品以及作案工具予以收回的规定,以及通过追缴退还被侵害人财物,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规定。第十二条至第十四条以及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体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对未成年、精神

7、病人、盲人或者又聋又哑人和孕妇、产妇以及哺乳期妇女予以从轻处罚规定,体现了我国对特殊人群的保护以及对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重在教育。该法第 21 条规定,对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已满 16 周岁不满 18 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这个规定体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重在教育的精神。该条还规定对 70 周岁以上的;对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也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这些规定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老年人、妇女、婴儿的权益对四种特殊对象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第十五条,醉酒的人的处罚,通过该条规定,可以

8、看出我国对于饮酒造成的违法行为,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这与我国刑法、明法通则的规定向一致。而且为了防止醉酒人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该条还赋予行政机关,约束其到酒醒的权利。第十六条,行政拘留处罚的规定,因行政拘留涉及到限制人身自由,对违法行为人的影响巨大,是一种最严厉的处罚措施,因此必须作出严格规定,防止权利无限扩大。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确定过罚相当原则;也体现了该法公平原则。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在确定过罚相当的原则之下,本法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再次从违法行为的后果、行为人的动机和行为人事后的表现,对行为人的处罚作出不同规定。第三章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本章从四个方面对违法行为作出规定,内容详细

9、、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从本章条款来看,适当提高了罚款的最高数额。原来治安处罚条例规定罚款的最高数额除了“黄、赌、毒”这一类 3000 元至 5000 元,一般的处罚是200 元。显然十几年过去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变动,200 元显然起不到惩戒的作用。现在除了对“黄、赌、毒”保留了 3000 元至 5000 元处罚外,对其他违法行为罚款的最高数额,按照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细分为 200 元、 500 元、1000 元处罚。另外在赋予治安拘留处罚权的同时,缩小了治安拘留处罚自由裁量的幅度。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治安拘留 1 天至 15 天以下,没有根据不同的违法行

10、为加以区别。考虑到治安拘留的处罚,涉及到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在适用上应十分慎重。这次把治安拘留处罚分成 3 个档次,按照不同的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不同性质,区分为 5天以下,5 天至 10 天,10 天至 15 天。缩小了行使治安拘留处罚权的自由裁量,避免执法中可能产生的随意性。具体条文分析: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包括 7 个法条涉及 24 种违法行为。23-29公共秩序与我们大家每个的生活息息相关,就今天的这次活动,也与公共秩序联系密切,而且该法第二十四条作出了处罚规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已远远不适用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11、本法从社会现实出发,归纳处 24 中违法行为,予以明确规定。从而行政机关在行使处罚权,更容易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处罚自由裁量权。案件,第二十七条,侵害计算机行为,第二十九条第二节,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共计十条, 30-39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安全问题作出了处罚规定。我们大家的衣食住行都与公共安全有关,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大家所追求的,尤其第三十七条对私拉乱接电线、损毁警示标志和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行为作出规定。我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就曾经遇到这样一个案例,张先生从家里楼口出来,像往常一样往外走,没走多远,就掉进了窨井中,致张先生受伤,因此对于

12、这种偷盗窨井盖的行为必须予以处罚。第三节,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十条 40-49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不容侵犯,这是我国宪法赋予的基本人权。本节的适格法条,与我国刑法规定的盗窃罪、故意伤害最、抢夺罪、诈骗罪等罪名相互关联。例如仅仅一个伤害行为,甲和乙在路上遇到丙,甲不由分说与丙互相殴打,乙见状突然持刀将丙杀死,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这就要从甲和乙在本案发生之前的共谋来分析,如果甲和乙事前并没有伤害丙的故意,仅仅因为甲与丙之前存在矛盾,就殴打丙,而乙却将并杀死,那么我认为甲的行为构不成犯罪,但是甲的行为毕竟产生了严重后果,可以依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如果甲和

13、乙事前有共同预谋要杀死丙,那就是共犯,应承担故意杀人罪的法律责任。再如侮辱诽谤行为。甲和乙因做生意产生矛盾,甲就在乙的工作地方虚构事实,散步谣言,诋毁乙的名誉,造成乙的名誉受损。问甲的行为如何处罚?对于这个行为,就要看行为后果,如果给乙造成巨大影响,则甲可能构成犯罪,否则可以依据本法第四十二条予以治安处罚。第四节,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27 条,50-76国家机关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就必须制定一定的行为规范,对人们的行为予以约束,从而给大家一个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本节就以 27 个法条从不同方面作出了规定。包括扰乱政府机关履行职责的法律后果,倒卖火车票等有价证券的法律后果。第四章 处罚程

14、序本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行政处罚的程序更加公正。我们都讲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基础,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程序方面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以第四章 35 个法条予以专门规定。对治安案件的受理,证据的收集,涉案物品的扣押、保管、处置,传唤的批准权限,涉案场所、人身的检查,以及处罚的告知、听证程序、申请复议、执行等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因时间关系这里就不再一一讲述。第五章执法监督我国宪法就规定监督机制,尤其对于公权力的监督,众所周之,绝对的权利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因此本法在赋予行政机关处罚权的同时,也赋予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权,从而加强对办理治安案件的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监督,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治安管理处罚法增加了“执法监督”一章共 6 条,专门规范民警的办案行为,强化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行为的规范和监督。同时还规定了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时禁止的 11 种行为,如果违反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六章 附则 有关本法计算的依据以及本法的实施日期、与相关法律的关系的规定。总之,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它更加体现了法治的精髓和实质,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发展成就。讲课完毕。第三部分,大家自由咨询法律问题。河北得法律师事务所梁福明律师2010 年 6 月 24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