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治学之道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8583772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PPT 页数:360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治学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360页
大学生治学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360页
大学生治学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360页
大学生治学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360页
大学生治学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3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治学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治学之道(3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治学之道,第一章 治学概述,讲授的主要内容: 一、治学的概念 二、治学方法综述 三、世界新技术革命对治学的影响,一、治学的概念 1、治学的含义:说文解字上解释,“治,从事也。” “从事”一词,包括有学习、研究和运用三个方面的意思。学是学问,治学就是学习、研究和运用学问。 2、学问:指学习,问难,后通称各种知识。,3、治学与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区别 治学和学习有所不同。 学,效;习,鸟频频飞起,“学习”的本意即小鸟反复模仿起飞,后被引申为反复求得知识和技能。 学习主要是对前人已经发现的知识、技能的模仿、内化; 而治学则包含着很大的创造因素,要创造前人尚未发现的知识,解决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

2、治学和科学研究的区别: 科学研究主要是探索客观事物未知的规律,而治学还包括探索前对前人知识的多方面继承,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治学也可以说是知识的学习、研究和运用的综合。,4 、治学系统的构成 治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治学的方向、能力、条件、品德等多种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一个人即使治学能力强、条件好,但如果方向选择不当,治学也很难奏效。 相反,如果选择治学方向对头,但缺少治学的能力,条件、品德,也会一事无成。 在这个大系统中,每一个要素也是一个小的系统。,3、治学能力的构成,治学能力的构成,内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外化知识的能力,观 察

3、能 力,系 统 思 维 能 力,自 学 能 力,理 论 思 维 能 力,形 象 思 维 能 力,直 觉 思 维 能 力,表 达 能 力,动 手 能 力,二、治学方法综述 1、方法的涵义 方法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用汉语直译原意是“沿着正确道路的运动”. 方法一般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的所运用的手段与途径,或主体接近、达到或改变客体的工具或桥梁。,2、治学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研究方法的是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他对自然现象长期研究力经验中,概括出归纳演绎法,即科学研究先从观察上升倒一般原理(归纳),然后再回到观察(演绎),他著有工具篇。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歪曲了亚里士多德

4、,强调演绎是唯一的方法,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结论都必须从宗教教义中演绎出来。,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一1626年)认为真正科学家的工作象蜜蜂应该系统地积累资料,进行实验,通过有计划的观察来了解自然界的秘密。 他批评经院哲学家象蜘蛛一样,只用自身的物质来织网;而炼金士和经验主义者则象蚂蚁一样,只知道不加选择地搜集贮存原料,不作丝毫加工。 他不否认演绎,但更强调实验和归纳,他的新方法是个金字塔(图2),一步步从塔底(观察)上升到塔顶(定律),他著有新工具。,法国哲学家学家笛卡尔(1596一1650年)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培根的新方法,他主张科学是一个演绎系统。 他写了方法论,认为方法对人类太重要了:“那

5、些只是极慢地前进的人,如果总是遵循正确的道路,可以比那些奔跑着然而离开正确道路的人走在前面很多。”,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42一1727年)提出类似归纳演绎法的分析综合法,强调演绎要得出超出原来归纳证据范围的新结论,并用实验确证这些结论。 英国物理和天文学家赫歇耳(1702一)871年) 认为发现定律和理论的提出,有归纳和假说两种途径。,到二十世纪初,人们才开始把学习方法当作科学的对象进行研究。 美国出版了不少著作,如A.w.Kornhaucer为芝加哥大学商科新生写的实用学生修学法,论述了修学的意义,有效修学的条件、适应专门的环境、修学的规律和习惯,听课和笔记的方法以及精读和速读的训练等问题

6、。 1931年,教育家桑代克出版人类的学习和成人的学习等著作。 1959年心理学家HFHorlow从学习定势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要从怎样学(指学前整理疑点、辅导,议论),进而提高为“学习方法的学习”。,日本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颇有成效。1975年,心理学家村上芳夫研究表明:没有方法的训练,主观上再怎么努力,学习效果也不会显著。 田畴仁著有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介绍了时间安排,控制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习条件,阅读和笔记的方法。,在苏联,方法的研究也很早,逻辑学家波瓦尔宁著有应该怎样读书,对读书的艺术及方法作了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论述。 四十到六十年代,著作更多,如达尼洛夫的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柯维聂夫

7、的怎样做读书笔记,索罗维契克的学习与兴趣,作者通过大量实验材料论述学习的兴趣、时间分配,集中注意力,笔记的方法等问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拉扎诺夫研究出暗示学习法,实验证明用于语文教学,学生记忆力可提高25277倍。 此法己在美国、苏联、法国、奥地利、加拿大等很多国家广泛传播,这些国家成千上万人的实验证明,利用此法一个月能学会两千个外语词汇,并能用日常用语流利会话,记忆率高达98。,我国早在先秦,墨经中提出演绎法和形式逻辑方法。荀子提出“辨合” (正确分析综合),“符验”。(理论要得到事实验证),在劝学篇中,还强调积累;学记中,提出治学要循序渐进。 北周,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

8、篇中说:“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唐朝,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出:“记事者必提其要。”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对方法的研究达到了一定高度,其要点是重视实验手段,力求在人们控制条件下获得确凿的事实和数据,善于应用归纳和演绎法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特别重视矛盾分析的方法。,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治学是靠四把钥匙(语文、外文、数学、方法论),方法论作为其中一把钥匙。 徐特立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方法。 周豫同教授有十字架研究法(从纵的方面了解这个学科的发展史,横的方面了解每一时期的主要著作)。 严济慈教授认为治学需要三功听功,看功,用功。,近代中国,治学方法的研究大体上分三个阶段: 二十世纪初

9、到四十年代。在引进美国等国学习方法的同时,对读书和修学法独立研究,出了不少著作,如郑宗淘的修学指导,杨贤江的论读书法等。,五十、六十年代,当时学习热情很高,迫切需要指导出了不少著作,如朱自清的读书指导,高赞非的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周振市怎样阅读,彭先初淡淡记笔记等等。其中,周原冰的学习观点和学习方法是一本有代表性的著作。,七十年代末期以来。国内由于清除了极左思想的桎梏,掀起了空前的学习热潮,也引起了研究治学方法的热潮。 一方面翻译了欧、美,日,苏等国的著作; 一方面也出版不少中国的著作。张之的读书的艺术,狄枚怎样科学地学习,浙江日报编辑部编的学人淡治学,等等。,总之,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人类已积

10、累了丰富多彩的治学经验,形成一门系统的治学方法学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世界新技术革命对治学的影响 1知识激增导致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 十八世纪为80一90年; 十九至二十世纪初为30年;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为15年; 目前一些学科为年。 发达国家估计,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个大学生毕业后4一5年,有20知识陈旧(主要指专业知识),七十年代,大学生毕业后6年左右,有50知识陈旧,再过56年,绝大部分失效。,2知识老化周期缩短对治学的影响 (1)要求人们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又称继续教育,是指已受过大学教育或技工训练的人,工作后要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它包括就业后的成人教育以及退休老人的“追

11、加教育”等。 有人统计,一个人一生所得全部知识,靠毕业后的继续学习得到。至于退休老年人的追加教育(智力锻炼),正风靡欧美大陆。因为经常用脑,能减慢血管硬化,从而能益寿延年。,终身教育的产生和流行,首先标志着教育时空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从时间上说,教育不再限于成年之前,成年以后,还必须更新知识;从空间上说,教育不再局限于正规学校教育,各种形式的培训已经必不可少。 其次,它是对传统学校教育性质和职能的挑战。在十九世纪近代工业化的浪潮中,学校教育得以制度化,形式化和严格正规化,学校成为年轻人“为进入生活的唯一通道”。但在终身教育提出后,学校不仅要打破封闭的孤岛状态,加强同社会的密切联系,不仅要为年轻人

12、进入生活作准备,而且还要为终身学习作准备。 其三,终身教育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培养能不断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的人。为此,要彻底改变一次教育享用终生的观点,不能把治学作为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必须把它当作一生不断进行的大事。,(2)要求人们成为通用人材 科学史中,可以看到一个让人惊奇的变迁:古代,哲学家都是科学家,而且大多是通才,象亚里士多德在天文、生物、物理、逻辑、历史、伦理、美学等多种领域都有很深的功底。 近代,从十五世纪后半期到十九世纪,诺贝尔研究炸药、瓦特研究蒸汽机,他们专攻一门,化了毕生精力,成为专家。 现代,从十九世纪末以来,由于科学研究规模愈来愈复杂庞大,研究人员必须是具有专长的通才。,

13、可见,古代人才以“通才”为主,近代以专才取胜;现代是通用人才。古代的通才是指一专多能,博学多闻,但当时通才的标准很窄,仅限于学问和技巧。同时,古代的知识总量比现代少很多,学科和社会职能的划分也很粗略,因此,比较容易产生通才。 现代的通用人才比古代要求更广更高:它指观念上能通权达变,应变能力很强,知识上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既具有某项专业知识,又知识广博,基础扎实的人才,即具有立体知识结构的人才,通才的培养主要是解决如何掌握知识、发展知识并能灵活应用的方法问题。 方法正确,不仅能加速获得大量知识,而且也能在相对占有数量较少知识的基础上,把知识的潜能在更高的能级上释放出来,产生更大的效果。,()重

14、视创造能力 新技术革命否定了传统的教育理论“仓库理论”。仓库理论认为:人的头脑象仓库,教育就是用知识填满仓库,因此,十分重视记忆。 这种理论一味追求知识贮藏,会造成大脑功能发展不平街,严重影响创造能力的发展。,新的技术革命也影响了传统的学习模式长期以来人们都采用维持性学习模式,即通过学习获得己确立的观点、原理和方法,去对付己知的或重复发生的情况,目的是为了维持现有的体制或已经建立的生活方式,这种学习现在和将来都是每个社会正常运行和保持稳定所必需的。 它的缺陷是不仅阻碍了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无法应付现实生活与工作中变幻无常的各种复杂问题的挑战,创造性学习是使个人和社会作好准备,目的为了在行动上与

15、新情况相协调的一种学习模式,它有两个特征: 预期性。它和适应性不同,后者只对外部的作用和影响作出反应,进行内部的自我调整。而预期性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作好对付的准备,并考虑长期的未来抉择。 开放性。传统的教育局限于学校,与社会脱离;局限于传授知识,与实践脱离。创造性学习要求学校向社今开放,理论与实践结合,人们进行学习是为了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作准备。,第二章 治学的方向 本章讨论的主要问题: 一、选择方向的重要性 二、战略定向和战役定向 三、怎样选择治学方向 四、治学方向的调整,一、选择方向的重要性 选择治学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人们一生的成败和贡献大小。学海无边,而人生有限,如果要以有限的生

16、命来攻占无边的学海,那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变无边为有限,选择学海中某一部分、某一领域作为治学方向,那么就容易成功。,二、战略定向和战役定向 1、战略定向:即选择自己一辈子攻克的大目标,建立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高尔基当学徒时就选定文学陈景润中学时就决心献身数学,蔡希陶立志研究植物,这些都是战略定向。 2 、战役定向:即在已定的战略方向中选择一、两个最近的中小目标,山东省有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原有文化程度高小。37年来,他通过自学,先后发表了三十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两篇获优秀论文奖,他确定自学方向有三次选择:初选是对面的选择。他根据自己的素质,从小对学文望而生畏,并考虑到环境,入伍后就卫生部门工作,学医不缺资料、不缺老师,不缺见习的机会,因此,就把学医当作自己的战略方向;,初选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打好基础后再选,再选是对面上线的选择,由于同一学科内分支很多,他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