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58149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战后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战后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战后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战后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后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战后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 相关习题选摘1、世界经济格局及演变材料一:时间 国家 说明17 世纪 荷兰18 世纪到 19 世纪中期 英国 经济上的单极化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英、美、德、法 经济上的多极化二十世纪初(一战后) 美国 经济上的单极化二战后 美国、苏联 政治上的两极化70 年代后 美国、日本、德国 当代经济强国材料二:20 世纪 30 年代的世界经济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苏联1930 年 40% 9.5% 7.6% 10.5% 2.9% 5%各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1937 年 36.2% 9.5% 4.3% 10.4% 3.5% 3.7%1925 年 14% 15%

2、 7% 8% 1% 4%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1937 年 13% 16% 5% 9% 4% %材料三: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的经济中心随着世界各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在变动着,二战后,世界经济重心正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打破了二、三百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一向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的格局,21 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 。亚洲新势力2030:世界经济重心转移问题:(26 分)(1) 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独霸世界经济整整 100 年的时间,英国单极的世界经济格局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答案(1) (任取一点,

3、共 4 分)1、 英国是世界工厂2、 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3、 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独家垄断地位4、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资本输出国和国际金融中心5、 英镑成为国际通行的世界货币(2) 基于材料二,阐述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及影响?(5 分) (2)特点:20 世纪 30 年代的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格局, (1 分)这一时期美国开始受到苏联的挑战。 (1 分)苏联的高速发展确立了其世界一个极的地位,显现了世界经济格局中两种经济体系并存的新格局。 (1 分)影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 分)2(3)用史实论证“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

4、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观点(2 分)二战后,中国的发展,东盟的建立,APEC 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都提高了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影响。 (2 分)(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世界经济格局及演变的看法。 (15 分)(4)本题采用 SOLO 评分法。 (15 分)答案 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论述:论述充分;抽象角度: A: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转移而变化: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西)太平洋(东)B: 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各国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引起世界经济权力分配的改变

5、以及世界政治权利分配的改变。18 世纪到 19 世纪中期,英国首先经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二战后,美国苏联强势崛起,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政治上美苏两极格局。C: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导致战争的爆发爆发。例如: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20 世纪 30 年代的不平衡导致了一战、二战的爆发。D:大批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步发展,并加强了经济联合,形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促进世界经济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新生力量。例如:二战后,中国的发展,东盟的建立,APEC 等

6、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都提高了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影响。E: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加速提高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例如:英国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后两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2、世界秩序本世纪的世界秩序中有两个巨大的试验: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这两者都是悲剧性的失败。在一次敦促美国加入国联的演讲中,伍德罗威尔逊宣称:“这是对和平的切实的保障。这是由诺言构成的对付侵略的切实的保障。 ”国联成立后不到 20 年,这个世界就陷入破坏力最大的战争。富兰克林罗斯福对联合国的态度有过之无不及。他指出:“我们这次无论如何不能丧失建立一个国际秩序的希望。它将能维持和平并在各国之间

7、实现持久和更为完美的公正。”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联合国创建以来,先后又有大大小小 120 次战争爆发。在这些战争中殒命者达到 1800 万人,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总和。理查德尼克松:1999 不战而胜问题:(25 分)(1) 请简介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6 分)(1)国际联盟是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1 分) 。其主要使命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1 分)30 年代后期,国联名存实亡(1 分) 。联合国是二战后建立的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 分) 。它的宗旨一般被概括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 (1 分) 。重大政治问题由大会和安理会讨论(1 分) 。 (2) 尼克松对国际联

8、盟与联合国的评价是怎样的?如此评价的依据是什么?(3 分)3尼克松持否定评价(1-1.5 分) 。依据是,这两个组织建立后都无法实现世界和平的理想、无法阻止世界爆发战争的事实(1-1.5 分) 。 (意思正确但抄录材料原文、不加概括,最多 2 分)(3) 结合所给材料,谈谈你如何认识战后的世界秩序?(16 分)(3)文字应述及: 战后世界秩序的总体特点(如:从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格局到苏联解体后的一超多极化格局,和平与发展是主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形成中的重大史实;联合国对维护世界秩序的作用(结合对材料内容的评论) ;战后世界秩序对世界历史发展、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生活幸

9、福的意义。答案 1(1416 分):观点明确无偏差;论据充分,结合材料与相关史实、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论述流畅、逻辑严密。 3、国际格局的演变一战前,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是英、法、俄、德、日、美六国之争,战后演变为英、日、美三强争霸,请说出这种格局演变的原因?(4 分)华盛顿会议是如何调解三强关系的?(6 分)你有何看法?(3 分)参考答案:格局演变的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规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一战期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法国势力削弱。英国是传统的海上强国,一战期间美国海军势力迅速崛起,日本在一战期间在亚太地区势力上升。

10、华盛顿会议如何调解三强关系:美、英、法、日首先签订四国条约 ,终止英日同盟,保证四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利和平关系。会议讨论海军军备问题, 五国海军协定签订,条约提升了美国的海军实力,英国的海上优势开始丧失,日本的海军力量发展受到限制。美国为削弱日本在中国的势力,以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为名,坚持要求各国签订九国公约 ,保证门户开放政策。看法:近代史上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格局的主要因素;侵犯他国主权与利益;强权政治等,言之有理就可以。4、几个世纪以来,在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世界的经济中心随着世界各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在变动着,大致经历了从亚洲到大西洋沿岸,再到亚太地区的演变过程。材料一

11、早在 190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说过这样一句话: “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 。 亚太经济1985 年 04 期 材料二 战后,世界经济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打破了二三百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一向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的格局。21 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 。 亚洲新势力-2030: 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材料三 4亚太经合组织会徽 亚太经合组织国家分布图 世界第三大市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5 分)(1)列举 1619 世纪的史实,说明世界经济重心向“大西洋时

12、代”转移这一观点。 (7 分)新航路开辟后,英法处于大西洋沿岸有利的地理位置;凭借其海上实力对外殖民扩张掠夺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2 分)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 分)英国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成为“世界工厂” 。(1 分)工业革命后通过商品输出、殖民扩张,使英法等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随着英美法等国为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大西洋时代”的到来。 (2 分)(2)结合材料二、三论证“世界经济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观点。(8 分)(2)19 世纪末美国工业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一位,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13、一战后美国纽约取代英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通过华盛顿体系美国与英国取得相同的制海权等。 (3 分)日本通过一战和战后“凡华”体系,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1 分)而战后英法开始衰落。英国丧失其海上的霸主地位,并由于经济的衰落而丧失了“日不落帝国”的优势地位等。 (2 分)二战后,中国的发展,东盟的建立、APEC 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都提高了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影响力。 (2 分)5、欧洲一体化材料一 欧洲主观统一的轨迹,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从以战争和暴力为手段的统一走向建立在和平和自觉基础上的真正统一;二是欧洲主观统一的过程也是一个欧洲统一观念从思想家向政治家延伸的过程。李

14、济时欧洲统一从客观到主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材料二 1950 年春,让莫内在阿尔卑斯山区步行,集中静思欧洲的前途:1949 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内)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他欧洲国家自愿参加。1951 年,法、德等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协议。尽管协议与莫内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5崔永元“欧洲

15、之父”的思路及其亚洲启示材料三 今天是欧洲历史性的一天。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 10 个新成员国(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 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和 7500 万新的欧盟人民。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了 50 年后,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联合的欧洲。多样性的联合,将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更好地解决彼此间的共同问题。多样性的联合,也会使我们更有效率地为整个欧洲的安全和繁荣而努力工作。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2004 年 5 月 1 日)请回答:(16 分)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百年来,试图以战争与

16、暴力手段实现欧洲统一的史实两例,并分析其失败的共同原因。(4 分)拿破仑帝国和法西斯德国都曾试图通过征服战争实行对欧洲的独霸统治。(2 分)共同原因:发动战争,损害欧洲各国人民利益,引起欧洲广泛反抗。都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上,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民族意识。(2 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3 分)“坚冰”突破后,欧洲的合作是怎样步步深化的?(4 分)2)因素: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美国经济援助有限;联邦德国成立引起担忧;让莫内的主观努力。(3 分) 深化:1967 年成立欧共体(或:1957 年罗马条约,1958 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1993 年成立欧盟(或:欧洲关税同盟成立;统一农业政策实施;统一大市场的动作);2002 年欧元正式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