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通牒》观后感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56849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海通牒》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商海通牒》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商海通牒》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商海通牒》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商海通牒》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海通牒》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海通牒》观后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海通牒电影剧情: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纽约的华尔街,时间是 2008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刻。更确切地说,故事的发生在一家投资银行的内部,时间是他们要宣布破产声明的前 24 小时。在检阅完所有的资料后,年轻的分析师皮特苏利文突然间意识到公司的财产评估有着巨大的漏洞。也就是说,一个错误的,或者说计划好的商业决定使得公司举步维艰:这件投资银行大量购买了一种有价证券,但是现在发行这些证券本身变得不值钱了,即将导致银行的破产。 发现了这点后,公司的高层连夜举行会议,希望能研究出策略来挽救公司。富有经验的股票经纪人、山姆罗吉斯、他的老板贾德 科恩、金融危机分析师萨拉 罗伯特森都来到了会议现场。乃至是公司的老总

2、约翰图尔德也坐着直升飞机赶了回来。会议决定,银行要以极低的价格抛售这些一文不值的证券公司的高层对这些即将到来的金融界的危险既无所畏惧,也不知羞耻。他们在第二天股市一开盘的时候,就抛出所有的“不良资产”。 这样一来,虽然投资银行能得到暂时的安稳,但却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厄运还是会降临到这些投资银行的头上。电影影评:反映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电影,影片把投行金融大鳄们那丑恶的嘴脸暴露无疑。贪婪的追逐利润,最后终于倒在了自己的那些复杂的衍生品上,并且在危机的最后一刻,还丧尽天良的把亏损转嫁到那些无雇的投资者身上。金融战场上的战斗就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夜晚,从一名被解雇的风险主管的发现开始,这家公司发现了

3、自己的投资模型出现了重大问题,从风险部的小职员,到高管再到老板,这个夜晚每个人都被调动起来,让我们看到了华尔街投行内部精彩的故事。虽然这部电影的剧情是虚构的,但是基于的事实却是真实的,因为这一切都发生在现实中。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风暴已经席卷了全球,那些垃圾的金融衍生产品已经祸害了全球,这远远要比电影中描写的厉害的多。这跟导演曾在曼哈顿搞过房地产,父亲在美林公司从业 40 年的经历有关,他就是想揭露华尔街金融行业的黑幕与贪婪。它似乎又浓缩几十年来的资本主义市场所有积压的毒瘤问题,现在一次性的爆发出来。就像影片中萨母的爱狗一样,得了一个无法治愈的肿瘤。最终暴露出来。片尾,男主角为爱犬死去痛哭,他不

4、晓得在埋尸体时,他曾经向往的美好事业,早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姐姐,这段话你可以用进去!)电影观后感感:影片的名字叫“Margin Call”其实是金融术语,指的是操作者收到的要求追缴保证金的通知。在进行金融衍生产品的买卖时,投资人通常不需要支付交易产品的全款,例如投资人可以用五元买一个二十元的金融商品,这是一种放大倍数的杠杆操作。此时如果商品价格上涨到 22 元,投资人便能赚取高达40%(2 元/5 元)的收益率,但亏损的风险同样极高。为了确保交易商的权益,他们会对这种杠杆投资设定保证金下线,当亏损达到这个下线,投资人就必须追缴保证金,否则投资就会被平仓。例如,当金融商品价格跌到十八元,投资人

5、原本五元的投资额就剩下三元,此时交易商就会对投资人发出margin call ,要投资人将保证金补到五元。如果投资人无法及时补齐,则剩下的三元可能就会被强制平仓,因而血本无归。 影片内容与margin call这个金融操作其实并没有直接相关,英文片名取的是术语背后的引申意义,也就是影片中的公司和每个相关人物都置身在极大的风险中,已然遭受极大的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当事人必须选择追加投入、放手一搏,还是就此认赔出场。以影片所影射的雷曼兄弟来说,这家拥有一百五十八年历史,在电灯发明前便成立的投资银行,2007 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被羡慕的公司”第一名,最终之所以会在 2008 年 9 月 15 日

6、走向破产的命运,主要原因在于借太多钱来投资(杠杆比率过高)以及手上拿了太多的次级债券与次级贷款。而这公司之所以会大胆地借这么多钱、拿这么多次级债券与次级贷款,背后的理由是,他们相信这是“好东西” ,风险小且赚钱多,而非一堆垃圾。 1)金融风暴的认识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 1825 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

7、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经济衰退,这些对于看不懂经济指标的老百姓来说只是一个名词,但它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却是漫长而深远的。仅以汽车为例:由于产品卖不出去,汽车企业纷纷减产或倒闭,由于汽车企业减产,钢材需求量也会相应减少,钢铁生产企业纷纷减产或倒闭,由于钢铁企业减产,矿石采掘企业也纷纷减产或倒闭。如果这种一直漫延到了工业、农业源头的连索反应持续很行时间的话,人类社会将退步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也许 200 年以后,人们会从新生产采用蒸汽动力的汽车了。 热带丛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有可

8、能引起大洋比岸的一场飓风。这就是有名的蝴蝶效应。现在,这场由一只老鼠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仍在进行中,并愈演愈烈。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全球经济何时能够复苏,我们拭目以待。2) 经 济 危 机 的 爆 发次级债券是以次级贷款为抵押品所做出来的金融产品,而所谓的次级贷款,指的是针对那些收入较低、信用较差者所提供的购房贷款,这些比较贫困的人群,在一般银行申请不到贷款,而美国政府又希望能帮助这些穷人购房,于是扶持一些具有国营色彩的机构来做这项业务,并透过“将贷款打包作为抵押品,以此发行债券卖给投资人,来募集必要的放贷资金” 。因此从本意和设计上来说,次级贷款和次级债券都不是垃圾。一般的投资人之所以愿意购买次

9、级债券和次级贷款,是因为它们虽然风险比较高,但也相应地提供比较高的收益率。此外,具有国营色彩的机构以及相应的金融保险公司和评级公司的参与,也为这些金融产品提供很好的安全性保障。 次级债券和次级贷款后来之所以会出事,一个原因在于规模过度扩张,一个原因在于风险在层层分散的过程中被每个环节都忽视,但作为总体却急速累积。由于商业银行将次级贷款转手卖给投资银行做成次级债券,在这过程中不实际持有贷款或债券,赚取的是中间的利润差,也因此申请贷款的人数越多,发放的贷款金额越大,商业银行的利润就越多。于是他们越来越放松对贷款人资格的审查,还主动提出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各式各样的人来申请贷款。 投资银行拿到次级贷款

10、后,打包成次级债券,转手卖给对冲基金等投资人,因此他们的风险也不大。这些次级债券因为背后有相应的担保机制,因此从评级机构那里获得非常高的评级,于是对冲基金在拿到次级债券后,便可以拿去向银行抵押借钱,借来的钱又可以再买次级债券,然后再抵押.结果杠杆一层一层放大,原本只是不错的投资收益,瞬间就变成“巨额”的投资收益。与此同时,整个次级债券市场就像气球一样被吹得很大很大。 在看到对冲基金等投资者从次级债券上头赚到大笔收益,原本只是中介机构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也忍不住,开始下海参与投资,而且为了规避相应的资本充足金限制,许多金融机构将次债投资做成表外业务。结果在次级债券规模急速膨胀的时候,真实的规模被

11、隐藏起来,而且次级债券的收益率不但没有随着风险的累积上升,反倒是因为需求的增加而下降。乍看之下,这完全是华尔街金融机构自己在玩的游戏,但事实上,这是一场全民的盛宴,甚至可说的是全世界的盛宴。 在经历亚洲金融风暴、高科技泡沫、以及 911 事件后,美国联储局为市场打入大量的流动性,而为了振兴经济,更是鼓励老百姓购房。结果吹出一个庞大的房地产泡沫,房价不断飙涨,有钱没钱的老百姓都投入房地产投资。正是低利率的大环境,以及地产强劲的需求和房价疯狂的飙升,助成了次债的加速成长,而次债的加速成长,又回过头来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增长,结果从买房子的老百姓、到买次债的国内外投资者,每一个环节的人和企业都赚了大钱,

12、而一个小气球也被吹成一间房子那么大。只是,不管用多好的橡皮做成的气球,也禁不起这么没命地吹。 影片没认为问题最初产生的原因在于:(1)次债本身的风险很难准确衡量,尤其是在层层分散的过程中不免被低估;(2)投资银行因为业务过于庞杂、相应的会计处理过于繁复,因此难以及时掌控公司整体的投资和风险状况。 因此,影片将焦点更多聚集在公司发现问题后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公司股东明知道市场就要暴跌,还提供高额奖金鼓励员工将投资产品甩卖给还不知情的投资者;员工为了高额奖金、为了红利和退休金、为了不让公司破产倒闭,纷纷巧言欺骗投资者买下这些就要一文不值的投资产品。在整个讨论和决定的过程中,也有公司高管表示不同意这种

13、损人利已的处理方式,认为这样做,不仅将严重打击公司未来在市场中的信誉,还会牵连所有公司的员工,害他们在市场里无法立足。除了充满矛盾的人性与道德议题外,影片还提出另外一个议题,那就是华尔街金融人员坐领高薪是否合理?与此相对应的是,影片提出金融人员所处的就业环境:当公司的利润下滑、市场转坏时,残酷且不留情面的裁员随时会落在这些人身上,毫不顾及这些人从前为公司赚进多少钱、立下多少功劳。目前,美国百姓对华尔街最大的意见,多少也是在于他们领取了高额薪水与奖金,觉得他们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而且认为这种高额的收入正是驱使这些人大胆冒进、出卖道德的动力。 其实,所谓的“合理的收入”本来就没有一个客观绝对的衡

14、量标准,就资本主义社会来说,最简单和客观的衡量方式,就是一个员工为公司带来多少盈利。试想,如果你身为一个昂工,一年为公司赚进 1 千万元的利润,但公司只付给你 10 万块的年薪,你能接受吗?你会留在这家公司吗?没有相映衬的薪金水平,在市场好的时候,自然是留不住人才。而高额的奖金确实是会鼓励员工冒进,但低额的奖金又何尝不会鼓励员工偷懒? 影片很明显在暗讽 2008 年时的 Lehman 事件,业内人士一目了然却又不会引起什么麻烦,毕竟 Lehman Bros.的业务失利主要在于次级房屋信贷的信用危机以及在情况被揭露后由于各方面的协调失误未能得到强有力的信用担保,致使无人接盘以致破产。而影片中的公

15、司则从某一方面来说幸运得多,虽然信用完全破产,至少债券完全转出(也就是说这间公司的主营业务在债券,而非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也就是一般所说的 MBS) ,而且这次的行动引来其它公司的跟风,导致了更严重的信用紧缩。或许,这种幸运,是一种更大的全人类的不幸吧。所以看完影片,不得不承认现在这个支离破碎的金融市场或许还不是最糟的,虽然大家都渴求不来 2008 年前的大手业务,至少大家还保留有这个行业最根本的立命之本:信用。无论是马歇尔抑或希克斯,又或者更古的休谟或凯恩斯,所有人都承认金融市场的形成靠的是信用,是联名担保的债券,而绝非所谓国家的印钞机器(英格兰银行为代表的各大央行)或庞大的华尔街体系。没有了

16、信用,就算暂时保住了金钱,对于个人来说或许是正确的和唯一的选择,对于这个行业,岂不是一场空前的和摧毁性的灾难吗?不要说对这个行业,没有了信用,没有了次贷,中产阶级们岂不又要回到挤公寓拼祖屋的时代?那样一来,或许才是全人类的灾难。做任何事都要细致、认真。因为就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会会摔掉自己的饭碗,甚至于会使得全世界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人丢掉自己的工作、失去生活、丧失已经拥有的一切。3) 总 结 金 融 监 管 经 验3.1 金 融 监 管 首 先 , 金 融 监 管 必 须 加 强 。 美 国 目 前 的 金 融 监 管 框 架 主 要 是 在 上 世 纪20 年 代 末 和 30 年 代 初 “大 萧 条 ”时 期 后 逐 步 建 立 起 来 的 , 在 次 贷 危 机 爆 发后 , 美 国 财 政 部 长 保 尔 森 曾 坦 言 , 美 国 现 有 的 金 融 监 管 体 制 已 不 能 有 效 地 处理 当 前 的 金 融 问 题 。 金 融 监 管 作 为 政 府 宏 观 调 控 这 只 “有 形 的 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