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诗鉴赏表现手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839790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表现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古诗鉴赏表现手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1、准确判断各种表现手法。 2、规范答题(步骤与术语)。,2.反衬,以动衬静,乐景写哀,以光线衬幽暗,对比、反衬与烘托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3.烘托:其中烘托是指描写环境或特定气氛,表现人物情绪,是渲染的一种。,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本诗以景衬情,以乐景写哀情。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后两句抒发诗人思归之哀情。如此谋诗,更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试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画

2、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已逝之景之境(多见于咏史怀古类)。 c、设想的未来之境(即想象)。,“虚实结合”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有时是强烈的对比,有时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3、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想“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观 祈 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题:这首诗在表达技巧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采用对比写法,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

4、,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方法等。 一、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 2、借景抒情 3、情景交融 4、托物言志 5、用典抒情 6、借古讽今 7、叙事抒情,二、描写手法 渲染 烘托 白描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欲扬先抑 三、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对偶、双关、反问、设问等各种修辞手法。,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

5、点?请简要分析。分,参考答案: 从抒情手法的角度看,三、四句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以及“雨”景 “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秋、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看,三、四句的特点是运用了互文的手法,两句中的 “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诗人把眼前实景与记忆中的虚景结合在一起,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暗示出诗人通宵不寐,思念亲人已非一夕。),、,指出手法,结合诗句 阐述,表达效果,答题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这种手法。 分析此手法达到的效果。 忌:套

6、用术语、空洞、抽象。,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边城暮雨雁飞低”写远景,“芦笋初生渐欲齐”写近景,阴沉抑郁的远景与昂扬向上的近景、高处“雁飞”的动景与低处“芦笋”的静景刚好形成衬托对比。诗的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虚实相生,“无数铃声遥过碛”写驼队过沙漠,颈上悬铃发出悦耳声响;“应驮白练到安西”是虚写,铃声使诗人不由怀念起往日“平时安西万里疆”丝绸之路上和平繁荣的情景,这两句虚实相生,达到绝妙的艺术效果。,结合诗句 阐述,结合诗句 阐述,表达效

7、果,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 、“红稀” 、“暮云” 、“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结合诗句 阐述,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 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 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

8、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云边孤 雁,水上浮萍” 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情。,指出手法,结合诗句 阐述,表达效果,练一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分 参考答案:蕴含了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

9、长,前途迷 茫的郁闷之情。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 手法。,指出手法,2.阅读下列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结合诗句 阐述,指出手法,表达效果,.阅读下列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10、【注】将:行,流过。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诗人采用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将“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 “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表达效果,指出手法,结合诗句 阐述,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次奉 元魏初 去年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分 参考答案:此句运用的是反衬手法,“满林残照见归鸦”写落日映林红,残照的逆光中出现了点点“归鸦”,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衬托,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思念亲人之情。,结合诗句 阐述,指出手法,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