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吴志宏课后笔记解析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8321000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学吴志宏课后笔记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管理学吴志宏课后笔记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管理学吴志宏课后笔记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管理学吴志宏课后笔记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管理学吴志宏课后笔记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学吴志宏课后笔记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学吴志宏课后笔记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编教育管理学课后题解析1、管理活动的意义1.管理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只不过是一盘散沙;2.提高工作绩效最主要的手段;3.提高士气,维护组织生存;4.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推诿;5.组织机构内部信息更加通畅;6.能够较合理分配社会资源;7.可以缓解组织中的矛盾冲突,维持组织稳定等。2、管理活动的特性 1.管理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的。 3.管理活动就整体而言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短暂的、暂时性的动作。 4.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3、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 1.相同

2、点:a.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b.对象都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 c.都表现为一个过程; d.管理方式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 2.不同点:a.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难于定论和把握。 b.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导致教育管理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评判标准。 c.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涉及伦理、道德、价值观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教育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 d.教育系统中,教学专业化导致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学专业人员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冲突现象。 e.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其他管理工作的业绩评价复杂多,因为其中的影响因素太多,管理者在主观上往往无法控制。 f

3、.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4、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管理规律为研究对象。其中学校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5、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教育管理学总论、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教育政策和法律、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教育实务管理(上)、(下)。6、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7、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一、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二、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三、先秦诸子的管理思

4、想四、隋唐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五、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六、书院的教育管理实践七、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管理八、近代教育督导制度的创设九、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十、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实践8、西方国家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一、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二、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古希腊时期、古罗马时期)三、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四、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五、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六、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七、欧美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管理9、古典管理理论基本主张: (1)把提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 (2)分工和专业化。 (3)统一指挥。 (4)工作

5、标准化。 (5)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 (6)看中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7)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8)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10、古典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影响: 1、启示:教育管理活动是可以控制的。 2、问题:它针对工厂企业的管理提出来的,完全照搬到学校管理会有较多局限性; 它所推崇的管理方法在学校管理中不完全适用 过于强调外部控制手段的重要性,忽视人生理和心理需要,不能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11、行为科学:教育管理学从经验走向科学 行为科学运用心理学、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探讨人的行为问题。 1、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第一位将行政和行为科学加以关联的人,最早运用行

6、为科学方法研究组织问题的人,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强调组织是一个内外协作、平衡的社会系统。 2、西蒙的决策理论 当代行政学的代表人物,决策理论的创立者。阐述了决策的意义、类型和过程,并对组织决策的合理性问题作了深刻分析。主张以行政行为的研究替代行政学的传统研究方式。在组织决策研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3、领导行为的研究 领导行为描述问卷;“以员工为导向”和“以生产为导向”两维层面理论;“管理方格理论”; 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情景领导理论”;豪斯“路径目标理论”等。 4、激励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格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弗鲁姆“期望理论”;亚当斯“公平理

7、论”;“超Y理论”等。12、行为科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1)从理论角度来说,20c50年代以前教育管理的理论要么属抽象哲学思辨,要么是单纯的经验总结;50年代中期后,在行为科学影响启发下,教育管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化工作,研究者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大量理论,充实了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这一时期是教育管理的“理论运动”和科学化运动时期。(2)在研究方法上,行为科学出现以前教育管理研究主流属“根据常识的价值判断”,实证研究虽然有但不被重视。行为科学基本的手段是实证研究,研究手段大量运用到教育管理领域,使得教育管理研究更为严谨和科学。(3)在学科建设方面,由于采用行为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教育管理

8、学的学科建设极大改变,科学成分大大增强,学科体系也日趋严密和完善。13、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管理的影响:(1)重视事实问题,更重视价值问题(2)提倡人本主义,而非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3)持有女性主义教育管理主张。14、教育管理体制含义 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或可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与工作制度的总称。15、教育管理体制的功能(1)领导和指挥的功能(2)权利分配的功能(3)分工协作的功能(4)提高效率的功能。16、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 划分依据:中央和地方关于教育管理权责的分配关系。 含义:A.中央集权制:社会公共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服从和接

9、受中央政府的领导统治。 B.地方分权制:国家管理教育的权责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执掌,以地方自主管理为主的制度。 利弊:A.中央集权制: 利:利于统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从而制定统一的教育发展规划;利于中央调节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强对落后地区教育事业扶持和帮助;促进教育标准的统一,各地根据统一的标准评估和检查教育发展状况。 弊:不顾地方特点强求一致,不利于因地制宜; 不利于调动地方发展教育积极性和责任感; 地方缺少自主权,客观上使得地方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僵化,缺少灵活性,降低了教育管理的效率。 B.地方分权制: 利:利于地方因地制宜管理教育,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10、; 利于充分发挥地方发展教育积极性和主动性; 利于地方及时处理有关教育问题,避免出现是事情是中央,提高效率; 促使中央集中精力更有效履行宏观管理职能。 弊:不易在教育领域统一政令、统一标准、统筹规划、统筹兼顾; 容易造成教育不平衡发展; 各地自主行政,中央调控能力减弱,不利于组织地方之间的协作。注意:(1)两种体制有其产生的客观历史文化基础; (2)两种体制各有利弊,难断言孰优孰劣; (3)教育管理体制并不能解决教育领域的所有教育问题。17、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 1978年,修订颁发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11、规定全日制小学&中学由县(市属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和管理;社队办的小学&中学,可以在县的统一领导下由社队管理。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原则。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期管理的制度。由此,“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18、组织的含义 静态上看,组织就是社会集团,是一个集团内各种关系系统的总和; 动态上看,组织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构成模式,是人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彼此分工合作、相互影响的活动系统。 生态学上看,组织有事一个有着生

12、命活力的生长体,随着历史和社会环境的演变而不断进行自动调整,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19、组织的功能 (1)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2)满足成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3)确定每个成员的位置(4)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结构。20、教育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1)依法组建和按需设立的原则(2)完整统一和合理分权的原则(3)精简机构和事权对应的原则;(4)适应变革和自我完善的原则21、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架构模式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水平和办学条件存在差异,加上中学、小学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学校机构设立形式不可能千篇一律。表现在: (1)并非所有中学都设有政教处; (2)绝大部分的小学不设政教处; (3)有些民办学校存在特殊架构; (4)有些学校不设传统的“两处”或“三处”,该设有关的委员会,通过委员会直接领导想换职能部门; (5)一些学校设有教育科研室、心理健康咨询室; (6)一些学校特设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