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8320888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71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之五,一、看: 1、题目,猜内容。题目本身就具有提示性,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朝代,联想时代背景。,(1)初、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唐代是个经济繁荣、政治安定的朝代,故而唐士子均有建功立业的豪情与渴望,能跻身于仕林,是他们的夙愿,而唐士子选择投身于仕林的方式,除科举考试外,还可以从军或是献诗于权贵,希望得到引荐,这就有了反映军营生活的从军诗、边塞诗及干谒诗,而当一切均未能奏效时,文人只能隐居山林田野,自然以诗歌寄情山水歌咏田园,于是山水田园诗就应运而生。,2、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迅速地由繁盛转入衰乱,唐诗也

2、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也由此出现了一些感时伤怀、讥讽时政、对人民疾苦表示关心和同情的诗作。杜甫的兵车行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3、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晚唐时,唐王朝进一步走向衰败,宦官操纵时局,士大夫党争不休,藩镇对抗朝廷,经济也日益凋弊,时代把一层失望与沮丧的阴影投射在文人及其作品中。文人将诗作题材转向内心,悯农怜民,同时较为含蓄的语言来表现自我,形成了以李商隐等为代表的意境朦胧迷幻的晚唐风格,如李商隐的锦瑟,4、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注重理议。 北宋是一个君权高度集中强化的专制制度,文人出路狭窄,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极为密切,北宋文人大都也就只能在忠于君主、报效国家的位置上确定自我的角色。北宋文人

3、因此受到严重的束缚,也似乎比唐朝人不关心政治一些,出现了“内转”现象。在“内转”的思想氛围中,文人自觉地收敛起放荡狂傲、任情任性的习性,变得老练深沉、正经规矩,诗歌创作也变得理性起来。如苏轼题西林壁:,5、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爱国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期间忧国爱国就成为当时诗歌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像辛弃疾、陆游等一批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命运完全融为一体,而他们的作品正是这种融合的结晶。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作者 言为心声,诗言志,诗言情,生平经历,思想变化,创作风格,,一些著名诗人的创作风格 屈原:沉雄绚丽 曹操:苍凉慷慨 曹植

4、:激越华茂 陶潜:质朴淡远 王维:清新自然 李白:浪漫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易:流丽坦畅 杜牧:俊爽明丽,李商隐:幽婉典丽 苏轼:豪放旷达 辛弃疾:深沉豪放 陆游:雄放流畅 柳永:伤感缠绵 李清照:凄婉清丽 姜夔:峭拔雅丽 马致远:清隽流畅,4、序 写诗背景,原因,为全诗定下什么基调?,4、注释, 介绍写作背景的暗示思想内容及感情。 解释有关词句的暗示风格或意境 介绍作者的暗示风格,二、读: 1、通字句翻译、解释、扩展,2、明类别,3、抓意象、关键字,4、品意境抓关键句、主旨句,明确作者表达了何种感情?,三、鉴: 主要是有关表达技巧。,四、做: 1、看清题目要求,明确考查重点。是考单一方面

5、还是综合考查,是考表达技巧还是考思想内容和感情。,2、带着要求和重点再读诗歌。,3、搜集有关术语往题目上套,酝酿答案。,4、组织语言,按照答题技巧,规范答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之六,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写了那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情与景的关系型),提问变体: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万变不离其宗,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6、境,是指由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解答分析,答题步骤:,(1)先回答诗歌所使用的抒情方式。 (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3)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4)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该诗采用了抒情方式,(2)作者通过写内容(抓住等意象),营造了氛围(意境)。 (3)抒发了感情。,条理清晰 表

7、述严密,(05 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借我慧眼 读懂试卷语,()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感伤、惆怅之情。 ()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明人陈继儒在唐诗三集合编中评此诗:“四句说尽荒凉,却不露乱离事,妙。”,第二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 (1)

8、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沉郁顿挫,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质朴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

9、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炼词,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第三种模式 炼字、词型,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词的字面含义。 (2)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结合上下文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

10、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时的酸楚,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的情谊。(步骤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评价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请分析其妙处?,闹,热闹。这里一个“闹”字,使物人格化了,让人们似乎听到了杏花的“争斗有声”,看到它们乘春风,沐春雨,欢欢笑

11、笑,熙熙攘攘地来到人间,。这是比拟中的拟人。当它在诗句中与“红杏”和“春意”组合在一起时,表现的正是春意盎然 ,春光烂漫之意。写出了诗人心头蓬勃的春意,表达了诗人对明媚春光的喜爱之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问:请分析“潜”字和“细”字的妙处。,潜,偷偷的;细,细细的,脉脉绵绵,不仅写出了自然造化之机,而且抓住了春雨的特点;拟人手法的运用,寓春雨以情趣,写出了春雨只为润物不为人知的高尚品格,令人深感作者的喜雨之情。,江亭夜月送别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吗?为什么?,练习操作之1,同意

12、。 “寒”,寒冷的意思。“乱烟”写出了迷蒙夜色,也写出了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因为与友人分别,心随月光伴友去,只剩下满亭寂寞离情。“寒”字不光表明江山此夜寒冷,更是诗人心理感受,心寒。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孤寂怅惘之情。,第四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用什么好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2004年天津卷,听蜀僧濬jn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

13、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1、绿绮:古代名琴。2、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答:“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用比喻写出了琴声的铿锵有力。,(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步骤一)。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步骤二)!写诗人完全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蜀僧抱

14、绿绮,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步骤一)。写亭边柳条藤蔓随风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鸣声悠悠,动人心弦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人和物移位(步骤二)。诗人寓情于景,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步骤三)。,移家别湖上亭 戎

15、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做一做,比一比,同不同?,(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 ()“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难得和别离的难堪。 ()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离别时哀伤的情绪。,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夏 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6、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答: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和谐的。此句使用的是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符合诗人此时悠闲旷达的心境。,第五种模式 综合解答型,提问方式 简要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不超过150字。,简析 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有论点,有论据,最好先写论点后写论据(当然也可先写论据后写论点)。,第五种模式 综合解答型,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思想内容和观点。(即诗中体现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政治观点) 第二步:举出诗中含有思想感情的诗句来作论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第三步:指出艺术特色及观点。(即诗歌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