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文化创造:先秦百家争鸣》课程总结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831204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辉煌的文化创造:先秦百家争鸣》课程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辉煌的文化创造:先秦百家争鸣》课程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辉煌的文化创造:先秦百家争鸣》课程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辉煌的文化创造:先秦百家争鸣》课程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辉煌的文化创造:先秦百家争鸣》课程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辉煌的文化创造:先秦百家争鸣》课程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辉煌的文化创造:先秦百家争鸣》课程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辉煌的文化创造:先秦百家争鸣课程总结讲师:北京大学历史系 教授 阎步克在今天的课程中阎教授通过先秦六大家思想为我们扫描了我国古代辉煌的文化创造。在课程伊始,向我们提出一个“轴心时代”的概念。阎教授提出,公元前5-4千年,世界四大流域分别孕育了四大古文明。在公元前一千年古希腊、古印度、华夏三大文明纷纷进入“轴心时代”即奠定各大文明文化特征的思想开始出现。雅思贝尔斯说过:在中国,孔子和老子非常活跃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希腊贤哲如云,其中有荷马,哲学家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这个时代产生了至今仍是我们思考范围的基本范畴,创立了人类赖以存活的世界宗教之源端。一、 儒家开创者:孔子主要观点:宗教观

2、、仁义观、君子观(一)宗教观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朱熹: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晦菴集文集卷五九古人论天五义:物质之天、主宰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二)仁义观儒家认为“仁者爱人”爱人而仁政,立人而教化。郭沫若在1993年郭店简中提出,仁之别体,从身从心。廖名春提出仁字从人从心,心中有人,也就是爱人。这是儒学永恒的主题。(三)君子观孔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提出民本思想:认为民权大于政权大于君权。孟子

3、中提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仇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荀子提出唯物天道论、性恶论、以礼入法,儒法兼综三大理论。唯物天道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天论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行也礼义生而制法度。性恶以礼入法,儒法兼综: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大略二、 法家儒家与法家之争,所映出的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两种思想。二者争锋相对,形同水火。孔

4、子奠定了中国的道德思想基础,而秦始皇通过法家制定中国帝国法治制度。历史上,儒家长以古讽今,认为古代是最好的,历史先为大同社会后倒退为小康社会。提倡性善论,伸张仁爱,传承礼乐诗书,反战,认为民贵君轻。提出君子治国、士人政治。孟子以辟土地,充府库者为民贼。法家以历史进化论、性恶论、法治思想理性行政、国家主义和专制主义为核心思想。认为历史是不断完善进步的。提倡性恶论,以文法吏治国。提出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学者、言谈者、带剑者、宦御者、商工之民为五蠢来批判儒学。李斯层言“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朴学大师章太炎评价韩非子重刑理论说道:今无慈惠廉爱,则

5、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人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将人者为国家之虚名役也?韩非子有见于国,无见于人;有见于群,无见于孑!三、 墨子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名翟(di),战国时期鲁国人。出身下层,会制造木器(可与鲁班相比),技艺高超,善于守城。起初从学于儒,“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后来却走到了儒家的对立面,对儒学进行了猛烈的批评。墨子兼爱思想的因果逻辑:人与人之间不相爱的结果,表现有二: 1、君臣、父子之间的自私自利。 2、战火不断。战国七雄纷争不断,合纵连横,逐鹿中原。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傲贱

6、,诈必欺愚。 既然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那么,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思想与儒家之仁的区别: 1)施爱之差等不同。 儒家行仁,始终坚持按亲疏远近以推恩先后之原则。孔孟之思想均不脱离宗法之背景,爱有差等,要依血缘关系的远近和政治地位的高低确定受的程度。 墨子贱人出身,对于宗法制度,既无亲切之体验,更无留恋之同情。故其兼爱之说,较注重爱利之普及,主张爱无差等。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乃人类之自然倾向。儒家则用此为博爱之基础,而墨家则超越之以图直达于大同。 2)儒墨论仁爱之原本不同。 孔子言仁,以个人之仁心为起点。孟子言仁,以恻隐之心为发端。他们皆注意主观之情感,

7、未尝以客观之效果为仁爱之根基。 墨子不重视个人之品性,而倾向于依效果之利害,定爱恶之取舍。兼爱三篇均强调为别人付出可得到报偿,而绝口不言仁爱之主观情感。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夏丐尊先生解读墨家“天志、明鬼”思想时说道:中国人对于天的敬畏,全是以吉凶祸福为标准的,以为天能授福,能降凶,畏天敬天就是想转凶为吉,避祸得福。这种功利的宗教心,和他民族的绝对归依的宗教心全异其趣。四、 道家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根本区别(儒家是“入世之学”,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个人的品格修养。道家是“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道”的基本

8、含义:一是指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终极根源;二是指自然事物的运动规律;三是指社会人生的基本准则。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提倡一种“自然化管理”。老子主张无为的原因是反对妄为,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的祸害己经 非常严重。老子从广泛的背景上透视了作为人类政治核心的权力问题,他十分敏锐地观察到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安,是起因与在上位者的予取、予求及横加干涉。政治上的种种扰民是引起上下之间紧张关系的主因。无为的政治理想就是要化解这个问题。老子的“无为”不是指一无所为、无所作为,而是“为”的一种极高明的方式和手段,其基本含义是反对违背事物的自然特性而勉强作

9、为,反对妄为,强调要因顺事物的自然规律、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去作为。老子主张无为是为了反对对人的异化。道家认为,社会的各种制度、道德规范,乃至人的智慧,都是人的纯朴本性的丧失、自我异化的产物。五、 名家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因此,名家的理论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一直

10、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名家的没落,除了因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也因为弟子们并无能出前人的创新主张。六、 阴阳家阴阳家是战国时主要学派之一。以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为宗旨,故名阴阳家,又称“阴阳五行家”或“五行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战国末齐国的邹衍。阴阳本指事物两种相互对立的方面,“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传),庄子将之定义为气所包含的矛盾对立要素,“阴阳,气之大者也”(庄子则阳)。阴阳家则把阴阳矛盾作用引起的变化神秘化,“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战国时五行说

11、相当流行,有相生相胜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的观点。阴阳家以五行为五德,认为历史朝代的嬗变即遵守五行相生相胜之道,是为“五德终始说”。司马迁称邹衍“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以五行相克的循环变化决定历史朝代的更替,如夏、商、周三代之变,就是金(商)克木(夏)、火(周)克金,秦汉统治者均以此为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寻找根据,对后世特别是汉代有很大影响。汉书艺文志云:“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作为一个学派,阴阳家魏晋以后已不复存在。汉书艺文志着录阴阳家著作“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还可以看到一些关于阴阳家的学说内容。而阴阳家在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性,则是具体化了自然世界对于人事的影响。这种想法,还可以在黄历或是农书、农历里看到。小结:深刻的片面诸子形同水火,各执一端,以极端化方式,最大限度深化了一家之言,以“深刻的片面”超越了“平庸的全面”。各种“片面”学说,总体上又形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