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和《黄子履庄》对比阅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8302509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舟记》和《黄子履庄》对比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核舟记》和《黄子履庄》对比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核舟记》和《黄子履庄》对比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核舟记》和《黄子履庄》对比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核舟记》和《黄子履庄》对比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舟记》和《黄子履庄》对比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舟记》和《黄子履庄》对比阅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为配合班级拟开展的“走近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试题。(1)公众科学素养事关国家的竞争力。下面是某部门对“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的调查情况统计表,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结论:电视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或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或绝大部分人依靠电视和报刊获得科学技术信息。) (意思对即可)(2)活动小组要组织一次主题为“科学技术的两面性”的交流讨论,请撰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发言稿。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伴随着人类认识、掌握和应用科学技术的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可以切身的感觉到它给我们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不断进步,给人类创造了极大

2、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计算机、通讯、生物医学、新材料、航空航天等等已经成为了当代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不仅给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而且应用到了国防领域,增强了国家实力,提高了国家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在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无可厚非的巨大利益的时候,它的负面作用也悄悄的影响着我们的环境和生活.气候变暖,空气质量下降、核污染、土地退化、噪声污染等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着全人类.其次,在政治上,国际上的各个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向他国发动的战争,利用高科技,创造的枪炮、生化武器等对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这就是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两面性. “种”出石油 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

3、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

4、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产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舍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5桶“绿色石油”,每桶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 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

5、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8、阅读本文后,说说石油为什么可以“种”出来? 答:因为不少植物都含有极为可观的类脂化合物,从中可以提取人造石油。9、“种”出来的石油有哪些优越性? 答:点出成本低、利于环保即可。10、本文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删去。因为之前已有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油物质,前苏联科学家是在这个基础上证实了这一发现。“进一步”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1、下列说法,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各国研究进程表明,绿色植物能源将很快取代石油能源。 B

6、实践证明,开发绿色植物能源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危害。C众所周知,地球上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D目前,英国、美国、瑞士在绿色植物能源开发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补充题:为了说明植物能源开发的经济价值,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 洁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

7、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

8、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迅速发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

9、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12第一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3分)答: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3分,第一要点2分,第二要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13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3分)答:叶面上的灰尘经雨水清洗能变得清洁干净。 (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答: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微米级的超微结构。或: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覆盖着无数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 部分充满着空气。莲花的

10、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答:莲叶上的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沾起叶面上的灰尘从上面高速滑落。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5“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答:使得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能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不易生病。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核舟记和黄子履庄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6分)【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乙】黄子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

12、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译文:黄子履庄,是我的姑表亲。年少时聪明颖悟,读书几遍,就能背诵。特别喜欢自出新意,制作各种机械。七八岁时,曾经背着私塾的老师,暗地拿来工匠的刀锥,雕凿了一寸来高的木人,放在书案上能自动行走,(木人)手脚都能自己活动,观看的人都觉得神奇。十岁后我的姑父去世,黄履庄来到扬州,和我住在一起。由于听人讲了欧美各国器械制造的技术,他的制造技术更进一步。曾经制作一些小东西自己玩耍,见到的人竞相出高价求购。他经常生病,禁不住俗事,讨厌别人纠缠烦扰,竟然因此不再制造,于是他制造的小东西难以得到。 他制造的机械很多,我不能全部记得。还记得他制作的一辆双轮

13、小车,长三尺多,大约可以坐一个人,(车子)不须人推就能自己前进。(小车)行走停止了,用手扭动(拉)车轴旁边的弯木棍,那么又能够像原先那样行走。随着车子前进,及时操纵它,一日能走八十里。他制造了木狗,放在门的旁边,像真狗那样圈卧着,只是当人进门,触动机关就马上大叫不止,叫声同真狗没有区别,即使聪明的人也难辨真假。他制作木鸟,放在竹笼中,能自己跳舞飞鸣,像画眉一样鸣叫,凄切清越,声音动听。他制作喷水器,把水装入其中,水从下向上如线一般喷射,有五六尺高,一个时辰不间断。他制作机械的奇特都像这样,我不能全部记载下来。注: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机:机关。 吠(fi):狗叫。16.解释

14、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尝贻余核舟一(赠送)凿木人长寸许(表示约数,左右,上下)予不能悉记(全,都)1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译文: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18.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不以木为之者(活板)B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哀转久绝(三峡)C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D持就火炀之(活板)瞬息可就(活板)19.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奇巧;”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共2分)。20.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4分)答案: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大意对即可。两人作品的特点各l分,结合具体内容各1分,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