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常见的名篇名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25409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词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词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词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词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词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默写常见的名篇名词(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专题三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苏格拉底与妻子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姗蒂,是有名的悍妇,动辄作_。有一天家里吵闹不休,苏氏忍无可忍,只好出门。正走到门口,他太太从楼上倒下一盆污水,正淋在苏氏的头上。苏氏心平气和地说:“我早就晓得雷霆过后必有_。 ”请在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以表现姗蒂的凶悍;在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词,以表现苏格拉底善于自我解嘲的幽默及雍容大度的胸怀。答案:河东狮吼甘霖,1从近三年的高考来看,新课标全国卷对名句名篇的考查重点是什么?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关键词是“常见”和“名” 。这里的“常见”就回避了生涩的内容,而对于“名”的理解要更新观念,那些名篇中的名句已离考题越来越远了,而那

2、些名篇中的非名句和非名篇中的名句已经慢慢地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2考查形式有何特点?考查形式稳中求变:2013 年前,新课标全国卷的名句名篇默写,采用给出文句的上句或者下句,要求考生填出下句或者上句的题目类型;随着高考语文命题改革,更加重视对考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2014 年开始,侧重了考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目给出情境,要求考生结合平日对诗词的理解来填充语句,难度增大。今后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试题,情境提示型默写题仍是主要命题形式,近几年高考一直采用“三小题全部填写”的形式。3新课标全国卷默写名句名篇的考查范围主要有哪些?考查范围一般不超出全国新课标语

3、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 14 篇,初中 50 篇)。考试内容仍旧是以课本上的名句名篇为主,兼考课外知名度高的名句或名篇。1(2015新课标全国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 离骚 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 ”(2)王维 使至塞上 中“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3)苏轼 念奴娇 (大江东去)中“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写错字:犹。易漏字:虽。答案:(1)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

4、未悔(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2015新课标全国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 逍遥游指出, “_,_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2)白居易 琵琶行中“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3)杜牧 赤壁 中“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写错字:拨、与、雀。易漏字:之、也。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2014新课标全国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1)屈原在 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 。(2)李白 蜀道难 中“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3)杜甫在 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写错字:艰、鹤、猿猱。易漏字:兮、之。答案:(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2014新课标全国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 ”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 。(2)李白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

6、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3)在 赤壁赋 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关键字、易错字为“晦朔” “蟪蛄” “沧” “舳舻” “旌” “蔽” 。答案:(1)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足蒸暑土气,_,_,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檐牙高啄;_,钩心斗角。(杜牧 阿房宫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苏轼赤壁赋)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意在让学生注意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熏陶。默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如“灼” “廊” “缦” “缪”等。答案:(1) 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2)廊腰缦回各抱地势(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蚓无爪牙之利,_,上食埃土,_,用心一也。(荀子 劝学)(2)每至晴初霜旦,_,_,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3)春江花朝秋月夜,_。岂无山歌与村笛,_。( 白居易琵琶行)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第(1)题不难,注意“筋”的写法;第(2)题难度较大, “常” “长

8、”容易混淆, “肃”“啸”容易错写;第(3) 题“倾”易写错, “呕哑嘲哳”属偏僻词组,不容易写对写全。答案:(1) 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2)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3)往往取酒还独倾呕哑嘲哳难为听巧记名句默写中的关键字一、同音析殊形意有别默写出错,不少缘于同音,而辨清其形意区别,极有利于加深理解、记忆,是突破这一默写瓶颈的良方。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遥遥” ,飘摇放流样;“飏” ,飞扬。因此不能写成摇晃的“摇摇”和上扬的“扬”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长” ,长久,长时间。不能写成经常的“常”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

9、骚)“蛾” ,蚕蛾,其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不能写成“峨” “娥” 。二、形近析殊注重差异默写出错,也有不少缘于形近,但只是近,毕竟有异,因此须在近处发现不同,再联系其意思,这一问题就不难解决。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鹜” ,野鸭子;“骛” 乱跑,奔驰。因此“孤鹜”的“鹜”不能写成“骛”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暧暧”读 ii,昏暗、模糊,隐隐约约的样子。不能写成“暖暖” 。学习时读准一般不会写错。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浆” ,汁液;“桨” ,船棹, “水浆”只能写“浆” ,不能写成“桨

10、” 。三、义同形殊对比识记有的同音、近音字,意思相近、相同,其字形不同。默写时,还得依从原样书写,不得以同音、近音的近义词替代;但在平时复习时,可对比识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这两句中“至千里”和“致千里”意思相同,但“至”和“致”不同,可联系语境,对比识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苏轼赤壁赋)这三句中, “维” “惟”写法各不相同,可结合语境,比较识记。四、尊重古人承错沿序古诗文中,有不少通假字。我们在理解时,要与它的本字对应;然而在默写时,却

11、要按照古人的错别字去书写。还有一些词序句序问题,现在看来似乎这样说可以,那样说也不错,但是我们要尊重古人用字造句的习惯,依照原作默写。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禁”通“尽” ,默写时只能写“禁”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还是“浓妆淡抹” ,在意思上没有区别,但由于古诗词强调平仄,或出于古人遣词造句的习惯,形成了这样一个诗句,我们必须依原作默写。五、加强理解依意定句理解型默写(或语境型默写)是默写的一种新尝试,能有效避免不解其意的死记硬背。对于这类名句填空,要加强理解,依意定句。如:“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构

12、建和谐社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孟子向齐宣王陈述治国之道时说:“, ,。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这句填写时,我们就要紧扣“孝” “治国之道”这样的限定词,从整体的语境意出发,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搜寻有关这个含意的语句,最后根据横线数和标点,可以确定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在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中表达将士们骑马飞奔,弓万箭齐发、声震如雷的两句是“_,_” 。(2)苏轼在 赤壁赋中表现自己游览赤壁时飘飘欲仙的感觉的两句是“_,_” 。(3)杜甫 登岳阳楼 中表现老病穷愁、孤独漂泊的凄凉晚景的语句是“_,_” 。答案:(1) 马作的卢

13、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 劝学指出:“青,_, _。 ”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2)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 “_,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 “问君能有几多愁,_”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3)“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这首歌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_,_。 ”解析:本

14、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写错字:蓝(草字头 ),鹜 (底下是“ 鸟” ,不是“马”),乌 (不是“鸟”),渔( 左边是三点水)。答案:(1)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2) 落霞与孤鹜齐飞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 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 。(2)王安石 元日中的诗句:“_,_。 ”该诗句艺术地概括了年复一年辞旧迎新的春节景况。(3)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写错字:艰(意为 “艰难 ”)、曈曈 (意为“日出时光亮而温暖”)、事( 意为“为做事”)。答案:(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