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师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825110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3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工程师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质量工程师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质量工程师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质量工程师培训》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质量工程师培训》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工程师培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工程师培训》ppt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技术应用培训,质量管理技术的内容(一),1、遵循PDCA循环 PDCA的活动程序 四步八段,A(Action)处理:两个步骤,制订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提出遗留问题及下步打算,质量管理技术的内容(二),PDCA循环两个特点:,质量管理技术的内容(三),2、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选课题,定目标,找问题症结,查主要原因,采取对策,活动效果,质量管理技术的内容(四),3、应用统计技术,统计目的:运用统计技术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统计方法:全数检验或随机抽取。,统计工具:“老七种工具”、“新七种工具”。,质量改进的具体程序,活 动 过 程,P阶段 (Plan) 计划阶段,D阶段 (Do

2、)实施阶段,C阶段 (Cheek)检查阶段,A阶段 (Action)处理阶段,分析原因,确定要因,制订对策,按对策实施,制定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统计方法基础知识,统 计:收集和整理国情、资料的一种活动。,统计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 其所反映的问题做出一定结论的方法。,统计方法分类:,1)描述性: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2)推断性:在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 进一步进行分析、解释和作出推断性结论。,统计方法基础知识,统计方法的性质:,1、描述性:为展示统计数据的规律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2、推断性:通过详细研究样本,达到了解、推断总体状况的目的,及有由局部推

3、断整体的性质。,3、风险性:由于用局部去推断整体,这种结论就不能100%准确,即可能有错误、有风险。,统计方法基础知识,统计方法的用途:,1、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2、比较两事物的差异。,3、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4、分析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5、研究取样和试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6、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 状况和动态变化。,7、描述质量形成过程。,统计方法基础知识,产品质量的波动:,产品质量具有波动性和规律性。,产品质量波动分为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类。,特点:大量存在、影响很小、消除难度大、经济代价高。,要求:一般情况下在生产过程中允许存在。,统计控制状态:仅

4、有正常波动的生产过程,简称为控 制状态或稳定状态。,统计方法基础知识,异常波动:由系统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特点:不经常发生,一旦发生影响较大,容易 查明原因,容易预防和消除。,要求:由于对生产影响大,生产过程中不允许存在。 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正常波 动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消除异常波动。,统计方法基础知识,引起产品质量波动的六个方面 : “5M1E”因素,人: 操作者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文化素质等。,机器:机器、设备精度及维护保养状态等。,材料:材料的化学成份、物理特性和外观质量等。,方法:加工工艺、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正确度。,测量:测量设备、试验手段和测试方法等。,

5、环境:工作场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噪声等。,统计方法基础知识,统计数据及分类:,统计方法基础知识,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在某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又称母体。,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要对其进行分析的一部 分个体,也称为子体。,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品组成样本的活动过程。,随机抽样:使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 取出来组成样本的活动过程。,统计方法基础知识,随机抽样的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法, 系统抽样法, 分层抽样法, 整群抽样法,统计方法基础知识,统计特征数:,统计特征数是对样本说的。,统计方法中常用的统计特征数可分为两类:,统计方法基础知识,统计方法基础知识,两类错误

6、和风险:根据随机抽样通过检测,研究样本的质量状况并以此推断整批产品的好坏,并做出决定接收或拒收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1、假定这批产品质量是好的。 样品好 接收,2、假定这批产品质量是好的。 样品不好 拒收,3、假定这批产品的质量不好 。样品不好 拒收,4、假定这批产品的质量不好。 样品好 接收,其中1、3项为正确推断,2、4项为错误推断。第2项判断错误称为“弃真” ,第4项判断错误称为“取伪” 。,统计工具菜单 (一),统计工具菜单 (一),老七种工具的运用途径,新七种工具的运用途径,QC小组使用统计工具,统计工具使用的原则:宁可不用,不可错用。,五点注意事项,调查表(一),原理:实事求是的原

7、则,一切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的原理。用来系统的收集资料、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格式:按原因分类的不合格的调查表(表格式),调查者: 日期: 地点: 调查方式: 总计,调查表(二),应用步骤:,1、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2、确定所需搜集的资料,4、设计记录资料调查表的格式,3、确定对所搜集资料的分析方法及负责人,5、对先期收集和记录的资料进行检查,6、必要时,对调查表格式进行评审和修改,调查表(三),1、不合格项目调查表,插头焊接缺陷调查表 N = 4870,调查者:吴XX 日期:年 月 日 地点:X公司插头焊接小组,调查表(四),2、缺陷位置调查表,按不合格的部位进行的调查表(图

8、示法),调查表(五),1、质量分布调查表,按零件实测值分布的调查表,调查人:李x 调查日期:,调查数:121 调查方式:,调查表(六),2、矩阵调查表,塑料制品外观质量调查表,调查人:李x 时间 :,地点:某厂 方式:实地观测,缺陷符号: 疵点 气孔 成形 变形 其它,排列图(一),遵循“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规律 来源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统计规定,排列图(二),排列图特点:,a、两个直角坐标,横 - 项目,纵,b、按高低顺序排列的柱形,宽度一致,依频次高低从左至右排列,“其它”频数较小的次要项目的“总合”排在最后 (一般不超过总数的10%),“项目”是与目的相对应的同一层次的相关类别,c、累

9、计百分比折线 邻线夹角小于180度(“其它”对应位置除外),排列图(三),排列图的应用 按重要性顺序显示每一项目,对总体效果的作用 排列改进的机会,程序:,明确分析的题目,收集数据(尽可能多的),做统计表进行必要的计算,排列图、完整的标注,分析问题找出关键少数,图名,必要的标注:,总数:N,分类数据:NO,坐标值、百分比、原点,绘图人,日期及收集数据的条件,排列图(四),排列数据的统计表,排列图(五),排列图实例:,某商场服务质量排列图,排列图(六),排列图分析的主要作用:,2、找出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3、给目标值制定提供依据,关键的少数看三点:,(1) 看图形:关键问题比例高;,(2)

10、 看目标值:对目标值的影响大;,(3) 看实际能解决的问题(不可抗拒因素排除)。,1、排列改进的机会,排列图(七),排列图注意事项:,1、“项目”确定应表明“关键少数”,否则应重新排列。,2、“项目”不易太多 57项为宜。,3、取样数量不易太少,至少50个数据。,4、关键问题不死扣 80% ,一般12项为宜。,5、其它一定要放在最后 ,一般不大于10%。,6、图形规范,标注齐全。,7、累计百分比是折线,不是直线。,8、目标值高的情况不宜使用排列图。,头脑风暴法,原理:以会议形式围绕主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的方法。,作用:用来识别存在的质量问题;用来寻找改进的机会,应用步骤:1、引发和产生创造思

11、维的阶段,会议要领: a、与会者平等,倡导每个人都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的发表独立见解。,b、明确会议目的,c、每人依次发表一条意见或一个观点,d、成员可互相补充组内无训令,e、现场记录,f、 会议进行到无人发言为止,g、将每个人的意见重述一遍,2、整理阶段,对每个人的观点进行确认,去掉重复、无关的观点。,因果图(一),原理:因果图是收集分析语言资料的好办法,原理,集思广益的原理,追根求源的思想,逻辑思维的方法,因果关系推理,类别分层的考虑,原因类别,人,机器(设备、设施、工具),材料,工艺方法(加工方法、操作方法),环境,测量方法(仪器),数据信息系统,因果图(二),图形:,说明:因果图由箭条

12、和短语组成,主箭条右侧短语表示结果,对应主箭条的箭条为“原因类别线”,指向原因类别线的箭条为“第一层原因”,指向第一层原因线的箭条为“第二层原因”以下类推,方框框住的短语为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末端因素上选择,有事实和数据说明为什么是要因,因果图(三),应用:,1、分析和表达因果关系,2、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解决,程序:,1、确定分析的主要问题“单一目的,因素不交叉”,2、收集语言资料,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不反驳、不争论,详细记录、对号入座,3、语言资料分层,4、绘制因果草图,并反复修改定图,5、结合现场,确认要因,用方框框起来,6、使用验证、补充、修正、完善,因果图(四),使

13、用注意事项:,1、因素展开到能采取措施为止,2、末端因素上找要因,3、要因确认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4、同一词语不能重复出现,5、按“因果关系”画图箭头不可反向,6、单一目的型的因果分析,不允许交叉,7、要“鲫鱼”的刺,不要带鱼的刺,8、成功的因果图,要分析到第二、三层原因,9、一个主要质量问题只能画一张因果图,因果图(五),因果图实例:,溜肉片嚼不烂,第一层原因,不认真,因素类别,人,机,法,料,技术水平低,未培训,第一次做,第二层原因,炉温低,火力不足,火开的小,肉质不好,肉中有筋,火候不好,油不热,炒时间长,量大,未用淀粉,刀工不好,竖丝切肉,树图系统图(一),原理:,研究对象是一个系统,

14、是某个质量问题与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图形特征象大树一样,“层层包容”,因此可以系统的把某个问题分解成许多组成要素,显示相互之间的逻辑和顺序关系。,通过对系统的描述,展示事物的面貌,探求达到目的最适宜的方法,1、自上而下型(宝塔树型图),树图系统图(二),2、自左向右型(侧向展开型),主题 主要类别 组成要素 子要素,说明:左上方框表示某一主题,用简单明确的语言表示,向右、向下的方框,表示各层次的组成要求,应用:用于表示某一主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树图系统图(三),使用程序:,清楚的、简要的阐明将要研究的主题,确定该主题的主要类别及组成要素,绘制树图 主题在左边(上面)框内因素向右按层展开,

15、用短线连接,完善系统,用于目的手段型时,评价最后一层手段的经济性及可行性以决定取舍,绘制正式树图,树图用于因果分析时,一般情况下是单目标的。如果用于多目标因果分析时,目标不宜太多,一般不超过二个。,树图系统图(四),关联图(一),原理:,用于解决:,图形:,采用逻辑关系,理清复杂问题,整理语言文字资料的一种方法。,关系复杂、因素之间有相互关联的原因与结果或目的与手段等单一或多个问题的图示技术。,1、中央集中型把分析的问题放在图的中央位置,把同“问题”发生关联的因素逐层排列在其周围。,2、单侧汇集型:把要分析的问题放在右(或左)侧,与其发生关系的因素从右(左)向左(右)逐层排列。,注意事项:,1

16、、单目标可作因果分析的一般不用关联图,2、图中一定有若干相互关联的因素,3、要因必须出自末端因素并明确表示,关联图(二),实例:,关联图(四),注意事项:,1、用于多目的的问题分析。,2、展示全貌 原因可缠绕。,3、箭条方向从原因指向结果(问题)。,4、分析到能采取对策为止 。,5、末端因素的箭头只出不进。,6、要因用符号加以标识。,7、语言准确,宁可多写几个字 。,8、“问题”识别规则是:箭头只进不出 。,9、边记录,边绘制,反复修改 。,关联图(五),因果与包容关系的转换:做关联图不仅要考虑因果关系,也要考虑包容关系。当按因果图会做成枣核状时(如上图),应及时转换为包容关系来处理(如下图),分层法(二),分层法的应用:,1、收集数据,2、将采集到的数据按不同目的选择 分层标志,3、分层,4、按所分层次归类,5、画出分层归类图,分层法(三),分层法应用实例:,某装配厂的气缸与气缸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