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曹刿论战 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8217574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2 曹刿论战 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7.2 曹刿论战 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7.2 曹刿论战 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7.2 曹刿论战 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7.2 曹刿论战 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2 曹刿论战 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 曹刿论战 课件(语文版八年级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 文,八年级 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7. 曹刿论战 左传,板块:教学设计课件,对照注释,说一说下列字词的意思。 肉食者 间 鄙 以 安 弗 专 牺牲 加 信 孚 福 狱 虽 察 情 忠 属 请 鼓 败绩 驰 辙 轼 遂 逐 师 既克 鼓 作 再 盈 测 伏 靡,字词落实,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句子翻译,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0、战则请从。,11、公将鼓之 12、公将驰之 1

2、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4、既克,公问其故。 15、夫战,勇气也。,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7、彼竭我盈,故克之。 1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一鼓作气:比喻趁着劲头大的时候,一下 子把事情干完。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之状。 再衰三竭:力量已经衰减耗尽。,成语积累,1、故事发生的背景: 齐师伐我,公将战。 2、表明人民对这场战争态度的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请见的原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要原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课文理解,4、表明政治上取信于民 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文中“

3、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有利于反攻的时机: “彼竭我盈”之时。 8、有利于追击的时机: “辙乱旗靡”之时。 9、“辙乱旗靡”是怎样发现的: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0、对士兵的士气作出精辟分析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第一段中表现了曹刿哪两个观点?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第三段表现了曹刿哪方面的才能? 主要是军事方面的才能。即 : 作战要善于把握战机。 注意详察敌情的观点。,课文分析,3、本文人物谁为主,谁为宾,采用了何种写法?人物性格特征是什么? 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采用了对比的写法。 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深谋远虑 鲁庄公急躁、冒进、目光短浅,4、本文阐述了怎样的战略战术原则?主要 的原则是什么?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主要的是政治上取信于民。,5、曹刿的军事思想在现代战争中还有用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