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8209537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 的形成和发展,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材料一:,经济上: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屡屡失败。,思想上:西学东渐,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分析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未实践 西学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 戊戌变法失败,(1)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提出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1851-1864

2、年洪秀全领导了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洪仁玕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3)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和“师夷长技以自强” ; (4)19世纪60年代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哪些救国主张?结果如何?,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6月,

3、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12月13日,(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通过李鸿章,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改良” ),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土地 国有,暴力推翻清王朝 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推翻帝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国民主权,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反映了人民的意愿

4、和时代的要求,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没有反对汉族封建地主势力,是一个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防止了贫富差距加大,但没有没有满足人民获得土地的愿望,解决土地问题,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前提,核心,补充和发展,平分土地,三民主义的内容,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决

5、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三民主义的评价,(1)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 两次 “护法运动”。,教 训: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思考: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有哪些具体的实践活动?结果如何?留下什么教训?,结果:推翻清政府封建统治,但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维护民主共和而斗争,结果失败。,材料1:“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 1912年中华民

6、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材料2:“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根据材料13分析从1912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4分析变化的原因。 :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明确反帝,唤醒、吸收民众。 :辛亥革命后维护共和斗争失败;英美列强拒绝帮助;苏俄的帮助。,材料3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农民、 工人参加进来。为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唤起民众觉醒。 材料4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 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

7、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 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变化:,原因,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1)十月革命的影响; (2)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3)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4)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精神(根本原因),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纲领,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平均地权,节

8、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不反帝反帝反满民族平等,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 普遍平等的民权,关注工农,联俄 联共,扶助 农工,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否等同于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是奋斗的目标,蕴含着 三大政策的精神。 (2)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

9、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评价,进步意义:,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合作探究】新旧三民主义的有什么联系与区别?,(1)相同点: 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 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2)不同点: 内容不同: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提

10、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新”在反帝; 民权主义方面,“新”在强调了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实行“耕者有其田”,以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新”在扶助农工。 影响不同: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第一次:,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后走上革命道路,提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第二次:,1924年,国民党一大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

11、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最伟大的转变),开展国民大革命。,思考: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1、根本原因:,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2、客观条件:,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 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 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辈所倡言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材料二:“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

12、”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从1912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认清帝国主义面目,提出明确反帝主张。,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3)材料三中,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

13、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4)为了材料四的“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5)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中国历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 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

14、,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这一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1(2011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表达了中国人

15、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2、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A,C,3(2011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摸底考试)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来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取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 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D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 4(2011山东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考试)1905年 民报创刊号刊登了

16、黄帝像。其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C,B,B,10(2011揭阳梅州高三二联)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 B“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1(2011徐州)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