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18043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 七年级语文(上册)15两则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年版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 题: 家庭、亲情课 时:2 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设 计 者:七年级语文组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4)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2.教材分析 两

2、则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两篇短文。这两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咏雪写东晋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写了“礼”与“信”的重要性,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明机智、正直不阿。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课作为学生初中所学第一篇古文,在第一册乃至初中文言文学习中都有重要作用。 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浅显易懂的古文已有初步的感知和驾驭能力。尤其是具有一定故事性、

3、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短小文言文,学生更能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学有所获。因此, 教师宜从兴趣调动入手,进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字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积累、人物形象的把握,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 七年级语文(上册)2意志品质的引导、教育。 目标1. 反复朗读课文 。2.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重要文言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现象。3.赏析文中比喻句;结合人物语言、动作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4.学习古人传承文化、充满智慧的品质,懂得做人要诚信、为人要正直的道理。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 1,设计三个活动:练习朗读和背诵,复述故事大意。

4、以此检测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针对目标 2,设计活动:归类整理文言现象。以此检测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积累文言知识的能力。3.针对目标 3,设计一个问题一个活动:赏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体会其妙处;品读元方的语言、动作描写,归纳元方的性格特点。4.针对目标 4,分别设计两个问题:第一篇短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结尾交代身份有何用意;第二篇短文中几种尊称有何不同,讨论故事结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咏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他们的才华让我们钦佩

5、不已。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才女。她是谁呢?环节二:前置作业1请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太傅 雪骤 差可拟 柳絮 无奕 2.填空:世说新语是 朝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 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 。本课所选两则分别出自 和 。3.参看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加点词语内集: 俄而: 差可拟: 欣然: 未若: 因风起: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 七年级语文(上册)34. 试着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环节三:诵读课文,理解大意 ,归类整理1.教师范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范读。范读时,要求

6、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正确停顿;(2)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过渡环节)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4.疏通文意 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儿女”“俄而”“欣然”“拟”“未若” 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

7、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5.归类整理文言知识(此环节引导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可放在课下交由学生自己整理)(1) “儿女”的意思和今天有什么不同?(称为“古今异义词”)“因风起”中“因”意思是:凭借;今天经常解释为:因为(2)省略句:谢太傅(于)寒雪日內集。 (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3)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倒装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教师需明确这几种情况在疏通文意时的具体应对方法。)环节四;合作探究,研读赏析1.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参考:(1)前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颜色和形态跟盐相似(形似);后者写的

8、好,因为雪的飘飞和柳絮的飘飞接近(神似)。英国诗人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所以后者有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2)咏雪名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 七年级语文(上册)4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乐、轻松、温馨且文化气息浓厚)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补充交待谢道韫的身份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

9、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环节五:布置作业 复习短文中重要语句的意思并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环节一:导入咏雪一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文学才华,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东汉时期的七岁儿童,看他如何机智维护父亲尊严、驳斥“无信”“ 无礼”之人。环节二:前置作业1.给加点字注音:尊君在不 太丘舍去2.试划出朗读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10、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参看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加点词语期行: 舍去: 乃至: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环节三:朗读课文,理解大意,归类整理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熟练后分角色朗读。(要读出人物语气,教师适时点拨)3.复述故事大意。4.疏通文意,重点理解“去”“乃”“期”“委”等词语的意思。(注意加字法、换字法的总结)5.整理文言现象(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词类活用:(词性不要求学生掌握,重点掌握词意)期日中-期,名词作动词,约定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 七年级语文(上册)5门外戏-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友人

11、惭-惭,形容词作动词,感到惭愧(3)古今异义词:与友期行:约定(日期) 太丘舍去:离开(到去)相委而去:丢下,舍弃(委托) 下车引之:拉(引导)入门不顾:回头看(照顾)(4)省略句:(家父)待君久不至环节四: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2. 朗读描写元方语言的句子,说说表现了元方怎样的特点? 参考:聪敏、机智、懂礼识义,懂得维护家人的尊严,懂得为人之道,正直不阿等。3.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

12、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参考:不失礼。元方并非“无礼”。元方以客“无信”、“无礼”进行责备,可见他识义懂礼,而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谁人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环节五:达标测评,拓展阅读1.注音:太傅 雪骤 差可拟 柳絮 无奕 尊君在不 太丘舍去2.解释加点词语内集: 俄而: 差可拟: 欣然: 未若: 因风起:期行: 舍去: 乃至: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13、:3. 整理文言现象(1)本课出现的通假字:尊君在不 通 ,意思是: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 七年级语文(上册)6(2)古今异义词;与儿女讲论文义 因风起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5)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6)君与家君期日中。5.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从信用方面看,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看,友人当着孩子的面骂孩子父亲。友人在这两方面都站不住脚,所以对元方的反驳哑口无言。)6.你能写出两句描写雪的诗句吗?五、拓展

14、阅读(一)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译文: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极:非常,更加。然:如此,这样,那样 )你同意徐孺子的观点吗?试稍作评价。(二)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一群小孩一块儿玩。发现路旁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把

15、树枝都压弯了。小孩们都争先恐后,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人站在那里没去。有人问他,他答道:“树在路边,结了那么多果子却没人摘,这肯定是苦李子。”摘下一尝,果然如此。)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三)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译文:钟毓、钟会在少年时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兄弟俩奉命进见。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我颤颤惶惶,汗出如水浆。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 七年级语文(上册)7”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颤颤栗栗,汗水不敢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