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 答案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8170281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3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 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5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 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5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 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5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 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5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 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 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 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 1 题单选 郭沫若标明为“眷念祖国的情绪的诗作是( ) A.凤凰涅槃 B.天狗 C.炉中煤 D.地球,我的母亲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炉中煤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炉中煤的副标题为“眷念祖国的情绪”,是一篇表现作者眷 念祖国之情的现代新诗,收录在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当中。 凤凰涅榘 天狗地球,我的母亲也是诗集女神中的名篇。 第 2 题单选 鲁迅短篇小说风波的结构线索是( )

2、A.张勋复辟 B.九斤老太的唠叨 C.七斤的苦闷 D.辫子事件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风波的结构线索。 【应试指导】小说中所描写的风波的起因、发展和结束,均由“辫子事件”这 一线索贯穿起来,故“辫子事件”为小说的结构线索。 第 3 题单选 诗集春水的作者是( ) A.张爱玲 B.冰心 C.萧红 D.丁玲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春水是冰心的诗集。此外,冰心还出版了诗集繁星、散 文和短篇小说舍集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第 4 题单选 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B.人生历程,大抵逆境

3、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C.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D.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论毅力的中心论点。 【应试指导】论毅力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 是一篇政论文。全文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紧紧围绕“有毅力者成,反是 者败”这个论点展开论证。 第 5 题单选 下列关于作者艺术风格的评论,错误的是( ) A.艾青在诗歌形式上追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B.冰心的散文文笔清丽,意蕴隽永 C.沈从文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D.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艺术风格的相关内容。 【应

4、试指导】艾青的诗歌语言自由多变、富有节奏感,形式上长短句结合,不 刻意追求格律押韵,故A项的说法不正确。 第 6 题单选 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 B.寡人之于国也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答司马谏议书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拔】本题考查了“分崩离析”一词的出处。 【应试指导】“分崩离析”出自季氏将伐颛臾“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 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一句中,意为 四分五裂。 第 7 题单选 先秦诸子中最善于采用 “欲擒故纵、 引君人彀 论辩手法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

5、本题考查了孟子的论辩手法。 【应试指导】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用梁惠王熟悉的战事作比喻. 让其迅速对“五十步笑百步”作出判断。使对方不知不觉入套,自己否定自己, 这就是典型的“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故应选B项。 第 8 题单选 在契诃夫小说 苦恼 里, 车夫姚纳向小母马倾诉的主要原因是( ) A.年老多病,无依无靠 B.生活困窘,缺乏救助 C.儿子死了,无人赡养 D.社会冷漠,百姓麻木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契诃夫小说苦恼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小说中,姚纳因刚失去爱子,想要找人诉说自己的悲痛,却无人 倾听,并多次遭到周围人的冷眼、蔑视和辱骂,社会的冷漠和百姓的麻

6、木让他只 能向小母马诉说内心的痛苦。 第 9 题单选 黄省三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断魂枪 B.曰出 C.雷雨 D.北京人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曹禺戏剧曰出的主要人物。 【应试指导】黄省三出自戏剧曰出,是一个被剥削、被欺凌的社会底层小 人物形象。 第 10 题单选 下列诗句中,表现了由“己之思彼”转写“彼之思己”的是(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IH时相识 C.想佳人、妆楼隅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 相关内容。

7、 【应试指导】“想佳人、妆楼颞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前半句“想佳人、 妆楼湡望”指自己思念佳人;后半句“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指设想佳人在家想 念自己.故选C项。 第 11 题单选 称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家是 ( ) A.鲁迅 B.茅盾 C.胡适 D.周作人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应试指导】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伟大 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第 12 题单选 诗作被后人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 A.屈原 B.陶渊明 C.杜甫 D.陆游 参

8、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杜甫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 “诗史”。杜诗风格多样,但以沉郁顿挫为主,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第 13 题单选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主要写作意图是( ) A.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术 B.传播郭橐驼的植树经验 C.记述乡间访民的情景 D.阐述“养民治国”的思想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种树郭橐驼传的写作意图。 【应试指导】文章借郭橐驼种树的成功经验,表达了作者改革政治的愿望,指 出为政与种树一样,一定要顺其天性,不要人为破坏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 第 14 题单选 提出“文章合为

9、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主张的是( ) A.杜甫 B.韩愈 C.白居易 D.李商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白居易的文学主张。 【应试指导】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主张发挥诗歌为政治服务的作用,批评现实,反映 民生疾苦。 第 15 题单选 屠格涅夫门槛中,“门槛”象征着( ) A.敌人设下的陷阱 B.囚禁革命者的监狱 C.革命者的秘密组织 D.革命征途的艰难险阻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门槛里的象征手法。 【应试指导】“门槛”象征着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门槛是一篇充满象 征意蕴的散文诗,

10、全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如“一座大楼”象征着伟大而壮丽的 革命事业;“门内的声音”,象征着对投身革命者的考验;“一位姑娘”,则喻指 勇于献身的革命战士;而“傻瓜”,象征着市侩们对于革命者的不理解和污蔑; “一个圣人”.象征着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 第 16 题单选 下列句子中,“其”表示期望、命令等语气的是( ) A.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百亩之田,无夺其时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其”的用法。 【应试指导】B项中的“其”为语气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ACD三项中的 “其”均为代词。 第 17 题单

11、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应试指导】D项中的“为”都是“作为”的意思。A项中的“故”分别为“缘 故”“从前”的意思;B项中的“于”分别为“在”“到”的意思;C项中的“焉” 前一个为“怎么,如何”的意思.后一个为语气助词。 第 18 题单选 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的是( ) A.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D.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宾语前置的用法。 【应试指导】A项“未之

12、逮”倒装,宾语前置,为“未逮之”;B项“姜氏何厌 之有”,“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何厌有之”;D项“以何市而反”宾语前 置,为“何市以而反”。 第 19 题单选 下列各句中,带横线字解释错误的是( ) A.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忽:忽然 B.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谢:问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顾:访问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字词释义。 【应试指导】A项,忽:若有若无,形容风尘迷漫,视野不清。 第 20 题单选 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翻译错误的是( ) A.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去不复顾:离开之后

13、就不要再回头去看它。 B.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广为圜陈外向:李广命令士兵面向外 布成圆形的阵势。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不负戴于道路矣: 不用身背头顶地在道路上奔波了。 D.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抽矢射佛寺浮图:抽出箭射佛 寺上的浮雕与图画。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应试指导】D项,抽矢射佛寺浮图:抽出箭射向寺庙里的佛塔。 二、文言文阅读:2129 小题,共 30 分。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

14、“小 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蘩我 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 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 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 乎?” 第 21 题简答 颍考叔为什么要“食舍肉”?文章表现颍考叔的“纯孝”有何作 用?(4 分) 参考答案:引起郑庄公的注意,引出下文。(2 分)反衬庄公的伪孝。(2 分) 第 22 题简答 郑庄公与姜氏 “隧而相见” 表现了郑庄公

15、怎样的性格特征?(2 分) 参考答案:虚伪。(2 分) 第 23 题简答 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有何作用?(4 分) 参考答案:这是文章的“尾声”,它使故事更加完整,(2 分)也使庄公的性格 更加突出。(2 分) 阅读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 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

16、 24 题简答 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 分) 参考答案:旷达乐观,超然物外(或“超脱”)。(4 分) 第 25 题简答 作者以水与月为喻,阐明了怎样的哲理?(4 分) 参考答案:万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4 分) 第 26 题简答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文赋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2 分) 参考答案:骈散相间。(2 分) 阅读诗经周南桃天,然后回答试题。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黄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归:嫁。黄:大。 第 27 题简答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属于“赋、比、兴”中的哪种手法?其 中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分) 参考答案:用了“兴”的手法(或“比兴”)。(2 分)借桃花起兴,将女子比作 桃花,形容女子貌美如花。(2 分) 第 28 题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