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8158942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 文 试卷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名讳(hu) 喟然(wi) 石垣(yun) 怵目(ch)B.媛女(yun) 啁啾(zhu) 诟厉(gu) 寒碜(chen)C.慰藉(j) 修葺(q) 中枢(sh) 镆铘(xi)D.荫庇(yn) 浸渍(z) 纶巾(gun) 褴褛(l)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醍醐贯顶 趋之若鹜 言简意赅 重蹈覆辙B.莫名其妙 不寒而栗 理尚往来 璀璨多彩C.恰如其分 烟熏火缭 不容置

2、喙 返璞归真D.无动于衷 举世瞩目 格物致知 目不暇接3. 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A.大彻大悟(明白) 迁延顾步(进进退退) 不假思索(依靠)B.待人接物(众人) 各有千秋(流传久远) 深恶痛疾(痛恨)C.老气横秋(充满) 所向披靡(草木被吹倒) 梦寐以求(醒来)D.不伦不类(同类) 望洋兴叹(仰视的样子) 疲弱不堪(忍受)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科学家们想,此前 _是在实验室里的, _输气管道里的“可燃冰”,都是人为环境中产生的, 在自然环境中,满足低温高压,有气有水的条件,是否有天然的“可燃冰”生成?A.不仅 而且 但是 如果 B.不论 还是 那么 如果

3、C.不论 还是 如果 只要 D.不仅 而且 如果 只要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A.这个结论也许太悲观,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不过,我不得不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B.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播中的伦理关切如果过于急迫,有时难免导致事实被歪曲,真相被掩盖,结果反而对社会的道德气氛造成伤害的恶果。C.辛词比其它文人诗词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笔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相涂抹而成的。D.诗词对人的意义不在于死记硬背,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遭遇、心境、喜怒哀乐。6.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他本来第一次就可以上岸的,”直升机驾驶员厄

4、歇尔说:“可是他把每一个人都看得比自己重要,每一个人。”B.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直站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C.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的印象如何我不得知,但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D.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回忆起我们得益于东方的全部东西道德热忱,黄金规划,我们引以为荣的科学的基础,这是巨大的恩惠。7.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 (夸张)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喻)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D.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

5、算的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8.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议论)B.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描写)C.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即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说明)D.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抒情) 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作者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 A.托尔斯泰传 传记 罗曼罗兰 英国B.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议论文 乔治萨顿 美国C.过去的年 散文 莫言 中国D.回忆鲁迅先生 散文 萧红 中国10.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伦凯勒在她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用朴素甚至

6、接近于家常的话语,表露出对世界万物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B.茶馆沿用“一人一事”为情节发展主线的传统戏剧结构法,巧妙地借助茶馆这个平台,反映社会的变迁。C.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写于20世纪40年代,诗歌由眼前的现实情景展开联想,由物质的画面走向精神的沉淀,既简单,又复杂。 D.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扣住作为基础学科的天文、地学、生物、化学四门学科和“最基础的”物理、数学的关系加以说明,反映现代自然科学严密、综合的特点。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一) “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

7、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 华大妈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担,便想到要走;一面劝着说,“我们还是回去罢。” 那老女人叹一口气,无

8、精打采的收起饭菜;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嘴里自言自语的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选自鲁迅药)11.下列关于选文中环境描写的分析正确的是A.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B.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C.寄寓了作者美好的愿望。D.充满了强烈的象征色彩。12.选文中四处破折号的用法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处破折号起到了转折的作用。B.第二处破折号起到了解释的作用。C.第三处破折号起到了总结的作用。D.第四处破折号起到了声音延长的作用。13.下列对人物的分析错误的是A.两个

9、母亲的姓氏隐喻了古老的中国。B.夏瑜的母亲是一个有觉醒意识的下层女性。C.华小栓的母亲是一个愚昧落后的下层女性。D.两个母亲上坟时都流露出了她们丧子的痛苦。14.下列关于全文的分析错误的是A.小说的明暗两条线索在结尾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B.华小栓的死显示了辛亥革命的“药”医治不了中国社会的“病”。C.小说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夏瑜这个人物形象。D.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揭示了民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二)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则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

10、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明林叔学荔枝花诗说“苞蕊还分雄与雌”,应是从果农那里得来的知识。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百数以下,所以俗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明屠本畯有一首诗,叙述煎荔枝的方法,说“旋沉荔花蜂酿蜜,清香不减蔗浆寒”,大概是关于荔枝蜜最早的记载。(选自贾祖章南州六月荔枝丹)15.下列不属于选文说明内容的是A.荔枝的花期 B.荔枝的花形 C.荔枝的花序 D.荔枝的花香16.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17.关

11、于选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阐述不正确的是A.“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则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明了荔枝的花期早晚随品种而不同。B.引用明林叔学荔枝花中诗句,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文学色彩。C.“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百数以下”运用列数据的方法,使得数据明确,更具说服力。D.引用“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强调荔枝花多,但是结实相对较少。18.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仅”限定范围强调有完全花的荔枝品种很少。B.“应”表示理所当然,肯定荔枝的花分雄雌的知识来自于果农。C.“往往”表示时常发生,表明荔枝的雌雄花同时开放的情况比较少见。

12、D.“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意思是屠本畯的诗可能是关于荔枝蜜最早的记载。19.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同品种的荔枝,花期早晚也不同。B.大多数荔枝只有雄花或雌花。C.选择不同品种的荔枝混栽在一起,可以增加受粉机会。D.荔枝成为重要的蜜源植物是因为它花多,花期又长。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20.下列各句中“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摄乎大国之间 B.进乎技矣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生乎吾前21.下列各句,没有使用通假字的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B.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C.

13、莫春者,春服既成 D.赢粮而景从22.下列各句,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3.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的是A.范增数目项王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C.且庸人尚羞之 D.会盟而谋弱秦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故遣将守关着,被他盗出入与非常也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雨霖铃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B.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待坐有完整的结构,人物的语言、情态都写得很有个性。C.过秦论的写作意图是借“过秦”以“诫汉”,希望汉文帝以此为鉴,推行仁政。D.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写的一篇序言,分析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8小题,共20分)(一)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6.请默写词中所缺的句子。(2分)27.本篇的词眼是哪个字?为什么?(2分)28.怎样理解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2分)29.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将“小楼昨夜又东风”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