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8153587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续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续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续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续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续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续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续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第一节 交通流状态与交通安全 第二节 道路几何线形与交通安全 第三节 道路结构物与交通安全,第一节 交通流状态与交通安全,一、交通量 二、交通组成,一、交通量,交通量与交通流饱和度直接相关,而交通流饱和度影响着交通事故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因此交通事故与交通量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交通量越小,事故率越低;交通量越大,事故率越高。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符合这种规律。,交通事故与交通饱和度的关系,交通量很小,驾驶员基本上不受同向行驶车辆的干扰,交通量增加,必须同时考虑与其它车辆的关系,超车比较困难,与超车有关的事故有所增加,超车危险越来越大,车辆间距已大大减小,不能够超车,车辆

2、只能尾随前车缓慢行驶,交通事故大为减少,一、交通量,交通事故发生时的交通量一般难以准确把握,但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与事故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当分析AADT与事故率的关系时,必须考虑一种情况,即交通量大的路段通常具有良好的道路设计。 由英国的事故调查数据可知,对于日交通量超过10000辆/天的道路, 导致死亡的交通事故率随交通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导致受伤的交通事故率随交通量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发现,对于单个车辆事故,事故率随交通量的增加而降低; 对于多车辆事故,事故率随交通量的增加而增加。,一、交通量,事故率与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的关系,事故率与AADT呈现U型曲线关系。当AADT从零增加

3、到10000辆/天12000辆/天时,事故率降低;当AADT从10000辆/天12000辆/天继续增加时,事故率开始增加。,一、交通量,某高速公路事故次数与月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低于10000辆/日的情况下,事故次数具有随交通量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二、交通组成,我国道路交通组成比较复杂,混合交通是我国交通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城市道路交通流中小型车居多,连续的小型车交通流在行驶过程中稳定性强,而且视距条件好,因此事故率较低; 当交通组成中大型车、货车、摩托车比例增加时,干扰原来有序的交通流,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对城市部分道路实施货车禁行措施。 合理地对城市部

4、分道路设置公交专用道。 减少摩托车许可牌照的发放。,第二节道路几何线形与交通安全,一、平面线形 二、纵断线形 三、视距,道路的线形,1. 直线 如果直线段过长,容易对驾驶员产生催眠作用,同时直线长度亦不宜过短。 城市道路采用通视良好的直线,对驾驶员有利。 2. 圆曲线 一定的曲率半径可以给驾驶员适当的紧张感。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一、平面线形,美国公路事故次数与平曲线半径,一、平面线形,某高速公路亿车事故率与平曲线半径的关系,一、平面线形,3. 缓和曲线,当曲线半径小于200m时,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添加缓和曲线,交通事故率会大幅降低;曲线半径大于200m,缓和曲线的设置与否对道

5、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并不明显,美国双车道公路设置缓和曲线前后交通事故率的变化,一、平面线形,4. 超高、加宽,汽车在弯道上行进时,会受离心力的作用,向圆弧外侧推移。该离心力的大小与行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平曲线的半径成反比。为避免车辆在弯道处飞出道路, 驾驶员必须小心谨慎、降低车速。道路工程部门在设计和施工中,把弯道的外侧提高(有一个横坡度),以减少离心力的作用,即道路超高。道路超高规定在2%6%之间。 汽车在弯道处安全行驶所需要的路面宽度较直线路段要宽(车辆有较大的转向),因此需要适当加宽以保证安全行车。,5. 曲线转角 曲线转角在20左右时,驾驶员看到的曲线恰好落于上述矩形范围内,使驾驶员在不

6、需要移动视线或转动头部的情况下即可充分了解道路及交通情况,同时也提高了行车舒适性、减少了行车疲劳和紧张感。,一、平面线形,某高速公路亿车事故率与路线转角的关系,二、纵断线形,纵断线形主要指表示道路前进方向上坡、下坡的纵向坡度和在两个坡段的转折处插入的竖曲线两类。,美国 7.2km长的山区路段,在采取安全保障措施之前,下坡事故数要比上坡事故数大很多。,二、纵断线形,美国某公路上下坡路段事故数,1、最大纵坡 纵向坡度的标准值,要在经济容许的范围内,按尽可能少地降低车速的原则来确定,需要努力保证与设计车速一致的行驶状态。 我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对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规定如下

7、: 高速公路受地形等特殊条件限制时,最大纵坡可增加1%。,二、纵断线形,2、纵坡长度 在连续上坡路段,发动机容易过热而引起故障;在连续下坡时,车速越来越快,易于发生交通事故;特别在雨天或冰雪天气,更有溜滑的危险。,二、纵断线形,我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对各级公路的最小坡长规定如下:,3、竖曲线 汽车在纵坡发生转折的地方行驶时,为了缓和汽车在转为凹曲线时的冲击,在凸曲线的地方要保证一定的视距,必须在两个坡度之间插入一段曲线,这称为竖曲线,通常采用二次抛物线。,二、纵断线形,3、竖曲线 表示竖曲线大小的指标有长度、半径和曲率。 我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

8、03) 规定的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如下:,二、纵断线形,道路线形协调问题,对道路上的交通安全和畅通有很大影响。线形综合协调就是要考虑驾驶员行车特性及环境与线形之间的关系,使道路线形能够顺畅、平缓,为车辆行驶创造良好条件。 1、技术标准应相互协调 2、线形连接应协调 (1)在高填方的曲线路段,因驾驶员对曲线大小难以判断准确,行车会偏离车道,冲到路下酿成车祸,因此应沿曲线外侧加设护栏、路警桩、诱导视线。 (2)两个同向曲线之间插入一个短直线,称为断背曲线。这种线形,行车条件差,容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应避免出现断背曲线。 (3)直线不宜过长。直线过长会使行单调,容易

9、使驾驶员思想不集中,反应迟钝,不利于安全行车。 (4)应避免采用很多短坡段连一起的线形。因为在这种线形的道路上行驶,驾驶员只能看见凸出的部分,看不见凹下隐藏的地方,视线断断续续,行车不畅通,超车视距不好,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三、线形综合协调,3、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要合理 (1) 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与凹形竖曲线底部设小半径平曲线起点。前者会使驾驶员视线失去引导,驾驶员爬上顶坡才发现转变,来不及采取措施;后者,会造成视觉误差,形成不必要的加速行驶,很不安全。 (2)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设反向平曲线拐点。 (3)避免长直线路段上采用凹形竖曲线,驾驶员沿凹形竖曲线行车,因视线错觉

10、,会造成不必要的加速行驶。 (4)在一个平曲线内的几个变坡点,或一个竖曲线内的几个平曲线时,会使视线不平衡,驾驶员易发生判断错误。 (5)线形的连接和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在城市市区道路上,问题并不突出,但对于郊区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有重要意义,必须对这类路段加以改造。在暂时不能改造的路段上,应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保证交通安全。,三、线形综合协调,视距是驾驶员在道路上能够清楚看到的前方道路某处的距离,是道路几何设计的重要因素。有一足够的视距,对于行车安全、行驶速度以及通行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四、视距,美国事故率与行车视距的关系曲线,图中事故率随视距的增加而降低。当视距小于100m时,事故

11、率随视距减小而显著增加;当视距大于200m时,事故率随视距增加而缓慢降低;当视距大于600m时,事故率基本不再变化。,美国事故率与视距的关系,1、停车视距 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看到同一车道上的障碍物时,从开始刹车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的最短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 2、会车视距 两辆汽车在同一车道上相向行驶,发现时来不及或无法错车,只能双方采取制动措施,使车辆相撞之前安全停车的最短距离,称为会车视距。会车视距一般为停车视距的2倍。 3、错车视距 汽车在行驶中同迎面车辆在同一条车道上行驶,而从来车左边绕至另一车道并与对面来车平面上保持安全距离时,两车所行驶的最短

12、距离,称为错车视距。 错车视距=反应距离+绕行距离+来车在绕行时间内行驶的距离+安全距离,四、视距,4、超车视距 汽车绕道到相邻车道超车时,驾驶员在开始离开原行车路线能看到相邻车道上对向驶来的汽车,以便在碰到对向来车之前能超前并驶回原来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称为超车视距。,四、视距,第三节 道路结构物与交通安全,一、横断面及车道数 二、行车道宽度 三、路基高度与坡度 四、路面 五、交叉口,一、横断面及车道数,根据我国北方某城市76条道路的事故调查资料,该市城市道路对应不同横断面型式的事故率,交通事故发生状况也因车道数不同而变化。,某市城市道路不同横断面型式的事故率,一、横断面及车道数,事故次数随

13、着日平 均交通量的增加而 增加,交通事故次 数与车道数有关系 ,相同的平均日交 通量条件下,8车道 公路比6车道公路事 故率低,6车道公路 比4车道公路事故率低。,美国道路种类与交通量及事故次数的关系,一、横断面及车道数,某市城市道路不同车道数的事故率 表6-18,分析表6-18数据可见,事故率随车道数的增加而降低。双车道一块板型式事故率最,事故率随车道数的增加而降低,某市城市道路不同车道数的事故率,一、横断面及车道数,根据我国北方某城市76条道路的事故调查资料,该市城市道路对应不同横断面型式的事故率,交通事故发生状况也因车道数不同而变化。,某市城市道路不同横断面型式的事故率,二、行车道宽度,

14、随着道路宽度的增加,昼夜事故次数减少,但由于道路宽度增加、车速高、车流增大,所以平均每公里事故发生次数增加,特别在相当于干线道路等13m以上宽度的道路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更高。,三、路基高度与坡度,公路(尤其是高等级公路)上,由于路基较高,容易发生翻车事故,某省公路翻车事故统计分析,三、路基高度与坡度,翻车事故所造成的死亡率高于道路交通事故的平均死亡率,事故比较严重,某省公路翻车事故死亡率与平均死亡率对比关系,四、路面,1. 路面与交通 2.路面平整度 3. 路面抗滑性 4.路面病害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 泛油 (2) 油包、油垄 (3) 裂缝 (4) 麻面 (5) 滑溜,五、交叉口,交叉口由于交通量大、冲突点多及视线盲区大,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多。,某市2000年不同类型道路交叉口的事故比例,公 路,城市道路,三路交叉口发生事故最多,五、交叉口,交通事故与立体交叉出入口匝道的关系 表6-30,美国立体交叉匝道的事故类型比例,发生在匝道上的交通事故主要有:追尾碰撞、擦边碰撞、碰撞固定物体、失控、倾斜和碰撞行人,其中82%的交通事故是追尾碰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