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812005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2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新闻两则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新闻两则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新闻两则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新闻两则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新闻两则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闻两则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新闻两则 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学习新闻的一般知识,掌握消息的要素和基本特点。,2、理解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分析文章的结构。,走近作者,(1893-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者,无产阶级革命 家、战略家和理论 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他不但是伟大的 缔造者和领导人,而 且在文学上有很深的 造诣,他的文章有一 种宏伟壮阔的气势, 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 情和民族自豪感,鼓 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

2、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整体感知课文,听课文朗读,完成:,1、扫清文字障碍。,2、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区别?,1、扫清文字障碍。,荻( )港 歼( )灭 溃( )退 : 锐不可当( ): 要塞( ),dng,d,jin,ku,s,si,

3、si,瓶塞;木塞;活塞,阻塞,失败而散乱的逃走。,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1、新闻这种体裁最基本,最有效的结构形式就是“倒金字塔”。,课 文 结 构,标题,第1、2句,其它部分,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对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的高度概括,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对事件进行简 洁明了的叙述,导语,主体,标题,新闻的结构特点:,“倒金字塔”就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它的排列顺序是:重要、次重要、次要、再次要,2、新闻的结构部分:,标题,导语,主体,对标题中重要事实的补充或解释,背景,必要的背景材料,结语,2、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区别?,主要部分,再默读课文

4、,思考:,这篇新闻只有一个段落,但包括了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有什么区别?,导语的特点:,在开头的第一、二句话,或第一段。,简明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的特点:,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请同学们把导语部分读一遍,然后思考:,导语部分都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导语包括电头;电头点明了时间和通讯社。,导语概括了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事实。,作用:概括了主要内容,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人数、行动、结果。,本文主体部分分哪几个层次?,再读主体部分,思考:,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这几层意思为什么按现在这样的顺序来

5、安排?为什么不先说西路军、后说中路军?,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从“20日夜起”至“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为第1层,写中路军渡江情况;从“21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为第2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到最后为第3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本文主体部分分哪几个层次?,在内容和写法上,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中路军写得简略,另外两路军队写得详细;中路军、西路军所遇之敌“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在叙述这一情况时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此处敌情与前两处都不同,是敌人的“金汤”防线,战斗激烈,写得详细,文中叙述了我,三个层次

6、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中路)“21日下午五时起”(西路)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路)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这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的,军在整天激战”中“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表现了我军的英勇善战。 可见这三个层次在内容和写法上也是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重复雷同,力求相互配合。,这几层意思为什么按现在这样的顺序来安排? 为什么不先说西路军、后说中路军?,课文主体部分先写中路军,再写西 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 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 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

7、略部署。如果先说西路军、后说 中路军,就不符合时间先后的顺 序,而且也不能同新华社同日 22 时已发的关于中路军渡江作战的那 条消息很好地衔接了。,东路军,中路军,西路军,事件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事件的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事件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本文的新闻六要素:,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时间:从20日夜起。,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本文如何体现新闻特点的?,1本文发稿时间是4月22日22时,报道事件在20日夜到“发电时”。,报道迅速、及时,2本文只五百余字,但却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导语前有电头,文字虽少,但时间、地点、人

8、物、事件,要素清楚。这就体现了语言高度凝练、概括的特点。,简明扼要,3本文说明了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的事实。因而体现了真实确切的特点。,用事实讲话,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练习 新闻又称_,它_ 、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通常分为 _、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 一则新闻稿主要包括_ 、_ 和_三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 。,消息,真实,及时,动态新闻,标题,导语,主体,叙述,议论,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