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考点答题技巧汇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11084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考点答题技巧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升初语文考点答题技巧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升初语文考点答题技巧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升初语文考点答题技巧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升初语文考点答题技巧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考点答题技巧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考点答题技巧汇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升初语文考点答题技巧汇编一、要点概括类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二、感想启迪类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3. 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4.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三、词句品味类1. 词语品味:A 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2.句子品味: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B.

2、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2句子在文中常见的几种作用:1、为下文写 作铺垫(打基础、作伏笔)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 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衬托(正衬、反衬) 5、(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6、(照应开头),深化或提示主题 7、(设置悬念),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

3、 8、起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 9、(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10、开门见山,点题 11、总领上文四、句子仿写类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我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1.要保留“没有 ,可以有 ”2.可以考虑用” 大地、高山、海洋” 等来替换蓝天。3.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

4、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五、语言准确类1.“”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1:判断,一般是不能删2: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3.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4 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答题方式: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

5、,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六、文段结构类3(一)要求理解文章重要环节并且明了其在全文中的作用类解题模式1.看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位置,选择它在文中的作用类别如果用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点题、埋伏笔等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等如果用在文章的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深化文章的主旨,画龙点睛等。2.概括段意答题方式:段意+作用(二)段落能否删掉或者段落能否调换类的解题模式1.判断能否删掉或调换(一般不行)2.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总分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

6、序。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删掉),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删掉)后不合逻辑。七、修辞手法作用类1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2 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3 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

7、大或缩小。4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4 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5 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6 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

8、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7 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8 拟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9 反复: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答题方式:这一句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 .(作用)论述了 (内容).八、说明方法作用类1.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2.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3.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

9、的说明了的特点。(死海不死关于死海含盐量的一系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的原因及特征。)4.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特征。(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形状就像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形状特征。)5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向沙漠进军沙漠危害人类的两种方式:游击战、阵地战)6.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寻找比较点)7.列图表:直观形象的写出了8.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些特征作一番的解释9.摹状貌:(类似于描写)比较生动形象10.作引用:更有说服力的说明了答题方式:这一句(段)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事物的 特点,起到 的作用。九、论证手法及其

10、作用类类1.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2.道理论证: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3.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4.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答题要结合内容)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十、表达方式作用类常见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抒情:引起读

11、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6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十一、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1.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

12、“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字串 5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2.“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3.“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

13、,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二者有相同点: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7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

14、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4.“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