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第5讲-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环境生态学原理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808386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1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第5讲-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环境生态学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第5讲-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环境生态学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第5讲-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环境生态学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第5讲-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环境生态学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第5讲-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环境生态学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第5讲-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环境生态学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第5讲-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环境生态学原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旅游资源与环境研究的生态学原理,第一节 环境生态学基础 一、旅游与环境 (一)旅游业不是“无烟工业” (二)旅游环境污染与旅游环境破坏 (三)旅游环境问题的实质 (四)生态学及其与环境科学的关系,二、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部分 (1)生产者 (2)消费者 (3)分解者 2、非生物环境部分,(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形态结构 2、营养结构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 (四)生态环境的内涵,三、生物的层次结构及其特征 (一)种群 1、种群的概念 2、种群的基本特征 3、种群的增长形式 J形曲线 S形曲线,(二)群落 1、群落的基本特征 群落的外貌 物种多样性 优势现象

2、 物种的种间关联与群落系数 群落结构 2、群落的演替,四、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 (一)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 1、温度 2、光和辐射 3、水 4、空气 5、土壤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性,(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1、拮抗作用 2、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 3、净化作用 (四)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 1、最小因子定律 2、耐受性定律,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生物生产 (一)初级生产 (二)次级生产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只有1%左右;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3、是单方向的沿着食物链营养级由低级向高级流动,具不可逆性和非循环性; 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逐渐减少林德曼效率。,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水循环 (二)气相循环 (三)固相循环 四、信息传递 (一)营养信息 (二)化学信息 (三)物理信息 (四)行为信息,第三节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平衡 二、生态平衡的基础 (一)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 1、普遍的依存与制约,亦称“物物相关”规律 2、通过“食物”而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协调关系,亦称“相生相克”规律 (二)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 (三)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 (四)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 (五)环境资源的有效

4、极限规律,三、生态平衡的失调 (一)生态平衡失调的结构标志 (二)生态平衡失调的功能性标志 四、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人为因素 五、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一)反馈机制 (二)稳定性,第四节 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一、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评价 (一)大气污染生物监测 (二)水体污染生态监测 1、污水生物体系法 2、指示种法 二、阐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三、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清除环境污染 (一)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二)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的应用实例 四、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全面考察 五、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第五节 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 一、自

5、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自然保护的基本原则 (一)充分利用原则 (二)永续利用的原则 (三)综合利用的原则 (四)生态经济的原则 (五)因地制宜的原则 (六)自然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三、自然保护区 (一)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和意义 1、基本概念 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原则 1、典型性或代表性 2、稀有性 3、脆弱性 4、多样性 5、天然性 6、自然保护区应有适当的面积,(三)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区域划分 1、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生物物种保护区 自然遗迹保护区 2、自然保护区的区域划分 核心区 缓冲区 实验区,(四)我国的自然保护区,1956年第

6、一次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根据科学家提出的提案,决定于15个省、区划定40余处天然禁伐区。同年在广东肇庆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到1991年底,全国共建有自然保护区708个,面积达56.9万km2。 其中国家级保护区61个,面积10.46万km2;省级保护区318个,市(地区)级保护区108个,县级保护区221个。自然保护区陆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6%。吉林长白山、广东鼎湖山、四川卧龙、贵州梵净山、福建武夷山、内蒙古锡林郭勒、湖北神农架、新疆博格达峰和江苏盐城、云南西双版纳、贵州茂兰、浙江天目山等十二个保护区参加了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到2001年底,我国已经设立各种自然保护区15

7、51多个,约占国土面积12.9%,其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1个。使我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高等植物群落类型,国家重点保护的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一百三十多种珍贵树木的主要栖息地、分布地得到了较好保护。 截止2007年底,全国已建立253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18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9365.6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和总面积的12%、61.7%。有28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33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有10多处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第六节 生态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旅游 一、中国旅

8、游业发展与可持续旅游的提出 二、生态旅游概念的引入 (一)概念引入阶段 (二)概念争论阶段 (三)实践研究阶段,三、生态旅游 的特征与讨论 (一)生态旅游 与现代传统旅游 的区别,(二)生态旅游评价指标及其判别 (三)关于生态旅游的讨论 1、生态旅游是否是大众旅游? 2、生态旅游依赖的资源基础是什么? 关于美不美的争论? 关于是否包括人文生态区的争论,四、中国生态旅游的实践 (一)生态旅游在我国发展历程的回顾 (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1、中国生态环境游主题年启动 2、生态旅游开发实践的主要区域 3、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 4、问题与争议,(三)我国生态旅游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 1、旅游环境问题严重 2、生态旅游认识不清 3、生态旅游区归属不清,管理混乱 4、生态旅游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 5、缺乏真正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 6、部分企业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有意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