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拓空间 自主发现 有效整合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6804565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拓空间  自主发现  有效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拓空间  自主发现  有效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拓空间  自主发现  有效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拓空间  自主发现  有效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拓空间 自主发现 有效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拓空间 自主发现 有效整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拓空间 自主发现 有效整合“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重庆市石柱县双庆小学校 邓秋平联系电话:73377109背景分析“圆的认识”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 ,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 、 “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

2、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蕴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蕴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过程描述 一课堂引入师:对于圆,同学们一

3、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生:钟面上有圆。生:轮胎上有圆。 生:有些钮扣也是圆的。 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 (见过。 )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水纹,并配以石子入水的声音) ,你发现了什么?2生:(激动地)水纹、水纹、圆(声音此起彼伏)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从这些现象中,你同样找到圆了吗?生:(惊异地,慨叹地)找到了

4、。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生:(激动地)好!二自主画圆师: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 生:画不出圆的。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把圆规,你能试着用它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吗? 生:能。(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师:可要是真没有了圆规,比如在圆规发明之前,我们就真画不出一个圆了吗?生:不能。生:能。师:今天,每个小组还准备了很多其他的材料。你能利用这些材料,试着画出一个圆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 )师生互动,评价成果三发现

5、特征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别急,老师还为每一小组准备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帮助。3(随后,伴

6、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师: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吗?(是)很多小组都向张老师推荐了他们刚才的研究发现,张老师从中选择了一部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交流发现)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生:我觉得石子投下去的地方就是圆的圆心。 生:石子的力量向四周平均用力,就形成了一

7、个个圆。 生:这里似乎包含着半径处处相等的道理呢。师:瞧,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课件展示: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如诗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等。师:感觉怎么样?生:我觉得圆真是太美了!生:我无法想象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圆,将会是什么样子。生:生活中因为有了圆而变得格外多姿多彩。 师:而这,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回顾反思长期以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数学一直与定理、

8、法则、记忆、运算、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障碍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事实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味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数学技能的训练,漠视数学本身所内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漠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力量以及数学与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课程实4施过程中实践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立足从过程与凝聚两个角度进行探索。 “圆的认识”一课正

9、是我所作的一次粗浅尝试。 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不如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活动,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 “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在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 “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因此,教学伊始,我选择从最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从宏观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视域;最后,我更是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美丽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