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白酒一级品酒师培训原酒管理与基酒管理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8016645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65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幻灯片白酒一级品酒师培训原酒管理与基酒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幻灯片白酒一级品酒师培训原酒管理与基酒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幻灯片白酒一级品酒师培训原酒管理与基酒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幻灯片白酒一级品酒师培训原酒管理与基酒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幻灯片白酒一级品酒师培训原酒管理与基酒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幻灯片白酒一级品酒师培训原酒管理与基酒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幻灯片白酒一级品酒师培训原酒管理与基酒管理(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酒一级品酒师培训,-原酒与基酒 唐圣云 (06/03/201006/09/2010),原酒与基酒-目录,一、定义与区别 二、原酒酿造工艺(略) 三、风味化学知识 四、白酒中香味物质的产生机理-怎么形成的? 五、香味物质呈香呈味原理-如何表现的? 六、原酒的定级分类与质量标准-该怎么做? 七、特级酒和调味酒的感官特征(特殊的原酒与基酒) 八、基酒的陈酿 九、新酒与陈酒的感官品尝鉴定,一、定义,原酒 酒基 新酒 陈酒 原酒 新酒、陈酒与基酒的关系 原酒与基酒的区别,原酒:原度酒的简称。已发酵的酒醅经蒸馏得到的临时入库暂存待定级的半成品酒。经糖化发酵蒸馏后得到,即将入库陈酿的半成品酒。它是具各种感

2、官特征的个性酒、多面孔酒。,基酒:基础酒的简称。已定级分类的需较长时间库内陈酿的半成品酒。原酒经定级、分类后,将进行组合入库陈酿,库房陈酿的原酒即为基酒。它是具有某种感官特征(同一级别)的酒(一类酒)。 酒基:指某个酒的基础(质量水平),如:酒的基础高低或好与不好。,新酒:发酵酒醅经蒸馏得到的临时入库暂存待定级的半成品酒原酒。,陈酒:新酒经过陈酿老熟,“新酒味”完全消除了的酒即为陈酒。 特点是是香气正、无明显异杂香,刺激感和辛辣感会明显降低,味柔和谐调或醇和或醇甜,无严重邪杂味。 品尝陈酒时,陈香、入口绵软是体现白酒陈酿老熟后的重要标志。 有资料介绍:陈酒是具有明显特点的原酒经过3年以上陈酿的

3、酒,也称为“老陈酒”。,原酒、新酒、陈酒与基酒的关系 原酒肯定是新酒,新酒可以是原酒也可以是基酒;基酒可以是新酒也可以是陈酒,陈酒肯定是基酒。原酒(新酒)经过定级分类入库陈酿开始至到期录用待用结束止成为基酒;原酒(新酒)经过长期陈放老熟成为陈酒(基酒)。,原酒与基酒的区别 原酒:刚蒸馏出来、由酿酒班组工人完成摘酒、临时入库、暂时陈酿(贮存)、未定待定级。 基酒:已入库满坛、由专业尝评人员品评定级分类、组合、长期陈酿或待(组合)录用。,二、原酒酿造工艺(略),三、风味化学知识,(一)风味与风味化学 (二)白酒的基本味觉 (三)白酒的其它味觉 (四)风味物质特点 (五)白酒的风味物质 (六)白酒的

4、风格特征与香型 (七)白酒香型的发展 (八)香味变迁与味间作用,(一)风味与风味化学,1、食品的味:食品进口后的感觉,“可口”、“不可口”; 2、香气与香味:用鼻嗅到的称为香气,在口内咀嚼时可以感觉到的称为香味; 3、食品的风味:香气与香味,是思想、味觉和咀嚼时所感受的气味-风味。 4、食品的味觉:食品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的感受过程。 5、风味化学:一门研究食品风味组分的化学本质、分析方法、生成及变化途径的科学。,食品的味觉: 心理味觉:指一种食品的外观(色泽、形状、光泽)和用食环境等因素对人们味觉的心理影响。 酒色:透明、混浊、失光; 混浊:理应混浊或不应混浊之分,或可逆和不可 逆之分。,物理

5、味觉:“口感”、“咀嚼感”、“软硬”、“粗细”等物理特性。 机械特性: 硬度、凝结性、粘性、弹性、附着性,以及第二次感觉的脆性、咀嚼性、胶性等,如酒的粘度,或叫酒体挂杯等; 几何特性:食品颗粒大小形态或微粒排列方面的有关性质; 触觉特性:指含水量、油性、硬度、柔软性、平滑性、脆性、弹性等。,化学味觉:指化学物质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味觉和嗅觉。 基本味觉:甜、酸、苦、咸、鲜味(鲜味被定为基本味是后来的事),另外还有涩味、辣味。,(二)白酒的基本味觉,白酒的基本味觉:甜、酸、苦、咸、鲜 基本味觉通过唾液中酶进行传达: 舌尖茸状乳头对甜味咸味敏感(碱性磷酸酶作用); 舌边叶状乳头对酸味敏感(氢离子

6、脱氢酶作用); 舌根轮状乳头对苦味味敏感(核糖核酸氢酶作用)。,1、甜味:食品的最基本口味。甜味的强弱取决于氢键数、氢键强度及有无疏水基隔断。 食品中的甜味:除糖以外还有糖醇、氨基酸、肽、磺酸等各类物质; 白酒中的甜味:醇类,特别是多元醇(醇类都含有甜味基团和助甜基团(如丙三醇、2、3-丁二醇、丁四醇(赤癣醇)、戊五醇(阿拉伯醇)、己六醇等);双乙酰和醋酉翁(蜂样甜香味,都赋予酒以特殊的浓厚感);D-氨基酸大多有强的甜味。,醇类甜味规律:醇类的甜度随羟基数增加而加强。 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丁四醇(赤癣醇)戊五醇(阿拉伯醇)己六醇,这些多元醇不但具有甜味而且是粘稠体,能给酒带来丰满的醇厚感,使白酒味

7、绵甜醇滑。但戊五醇、辛六醇,如山梨醇(甜度0.50.7)不如丁四醇(2.0)强。,白酒甜味特点:甘甜兼有醇厚感和绵柔感,在品尝时常常在呈味感中来得比较迟,呈后味,称“回甜”。若酒入口初就感到甜味,或回甜消失时间太长、甜味太强,则为白酒的缺点。 白酒经过长时间陈酿后熟,其氢键数增加,一般甜味要比新酒(刚蒸馏出来的酒)的好。 甜与其他味的关系:甜味因添加少量的醋酸而减少,加量越大,甜味越小;苦味因蔗糖的加入而减少。,2、酸味:食品的重要口味物质,“无酸味就不成酒”。舌味蕾细胞受到H+的刺激而得到的感觉,口腔黏膜分泌的碱性物质中和了H+,酸味就消失。 酸的作用:新酒老熟的催化剂、重要的味感剂、香味的

8、稳定剂; 适口的酸味能促进酒体的丰满和活泼,酸也是稳定酒类中酯香味的稳定剂,起协调作用:去杂消苦、催陈老熟、抑香增味(味道、后味、回甜)。 含量少,酒味寡淡,后味短;白酒中缺乏酸类(如液态白酒),酒体会显得单薄、欠柔和、呆滞。 酸过大,有酸味,减少甜味,口感粗糙。酒酸过量(酸露头)往往是发酵不正常、酿造中酸败的标志,会使酒体粗糙、不谐调、不柔和。,白酒的酸味物质:主要是醋酸和乳酸。 日常摄取的酸味是醋酸、乳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 酸味的强度:和氢离子的浓度成正比、与PH成反比; 受酸根影响,白酒中相同PH值条件下,醋酸甲酸乳酸草酸盐酸; 有机酸无机酸。 饮料中有较多的缓冲物质,

9、虽然游离氢离子浓度不大(但滴定总酸大),饮料在口腔中不断解离出H+,此时酸感就较持久。,酸的分类: 挥发酸:甲、乙、丙、丁、戊、己酸等,分子量越大口味越软,分子量越小,刺激性越强;蒸馏时通过挥发、汽化作用而进入酒内,构成酒的后味的重要物质。 蒸馏馏分中,其分布是酒尾酒身酒头。 不挥发酸:乳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葡萄糖酸等。增加酒的醇厚感。,3、苦味:苦味物质在风味上具有独立的价值,苦味对感觉是不愉快的。 苦味物质的作用:适当的苦味,能增加食品的滋味,微量的苦味能起到丰富和改进食品风味的作用; 酒中少量的苦味,能增加陈味和增长厚味; 过强的苦味会导致其他味觉暂时被淹没,使味觉灵敏度

10、降低。 甜、酸味中添加一些苦味,会使食品风味更为复杂,具有提高嗜好性的意义,苦味一般在低浓度下,感觉灵敏;,白酒的苦味物质:过量的高级醇、过量的琥珀酸、少量的单宁、较多的酚类和糠醛所引起的。另外异丁醇、正丙醇、酪醇和生物碱等物质都呈现苦味。 苦味物质结构:一般含有N02、N、SH、S一、=C=S、S03H等基团,无机离子Mg2+、NH4+、I-也呈苦味。 苦味物质来源:生物碱、L-氨基酸、某些低肽、酚类化合物及美拉德反应产物类黑精、焦糖等。 苦味物质的阈值:阈值很低,人的味觉对苦味特别灵敏。苦味能使味觉感受器受到强有力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感觉器官的活跃及各种味觉感受的强化。,正常苦味:酒在口腔中

11、停留时呈愉快的苦味,咽下后,苦味应立即消失(瞬时苦味),不残留苦味; 不正常苦味:若酒咽下后,苦味持续残留在口腔和舌根(即后苦),则是酒的缺点,会导致酒感粗糙、不柔和。,4、咸味: 咸味物质的作用:微量的盐类如氯化钠,能促使味觉的灵敏度,使酒味显得浓厚。 咸味物质:碱金属中性盐类,尤以钠为最强,卤族元素的负离子均呈咸味,尤以CI-为最强,因此NaCI呈最典型、强的咸味。金属镁、钙的中性盐也有咸味。 咸味物质:NaCI、KCI、NH4CI、NaI 咸中带苦物质:KBr、NH4I 苦中带咸物质:MgCl2,MgS04。KI 咸中带甜物质:CaCl2 中性盐类中正负离子价数愈大,愈具有咸中带苦的倾向

12、。钠的中性盐均呈咸味,而且其负离子价数愈大,咸味愈小。,咸味物质来源:蒸馏时由水蒸汽雾沫夹带入酒中; 后熟陈酿容器溶解; 勾兑水中带入。 咸、甜关系: 加糖,咸味减少(如在l一2氯化钠中加710倍蔗糖,咸味大致相抵); 加盐,甜味增大(如10糖加0.15食盐,可使甜味增大)。,咸、酸关系: 咸味因加入少量醋酸而加强; 咸味因加入多量醋酸而减少; 酸味添加少量食盐,酸味也会加强,添加多量食盐,酸味也会变弱。 咸、苦关系:苦味因添加食盐而减少 白酒若能感受到明显咸味,会导致酒味不谐调、粗糙,是酒的缺点。微量呈咸味盐类存在(O.2g/l)能使味觉展开,酒体活泼,它也是酒必需的口味物质。,5、鲜味:也

13、是基本味觉,由谷氨酸钠所呈现的风味,肌苷酸、鸟苷酸都是组合鲜味的主要物质。,(三)白酒的其它味觉,6、辣味:物理味觉,是辣味物质刺激口腔和鼻腔黏膜形成的灼热和痛感(痛觉)的综合就成辣味。白酒嗜好者也习惯和喜欢有一定冲辣感的酒,称之为“有劲”。 辣味物质来源:白酒中的辣味可能主要来自醛类(甲、乙、丁、戊、己醛、糠醛、甘油醛、缩醛等)、高级醇也具有刺激性的辛辣昧,它们强烈刺激神经,使之产生辛辣感。 辣味物质结构特点:化学结构中具有酰胺基、酮基、醛基、异腈基、S、NCS等官能团的强疏水性化合物呈强烈辛辣味。白酒中的辣味和食品中的花椒、胡椒、辣椒、芥子类的辛辣味有明显不同。,7、涩味:物理味觉,涩味本

14、不能成为味觉,它是某些物质刺激舌头的粘膜而产生收敛感的一种反应,酒中的涩味,多是由酸、甜、苦味(比例失调)三者不均衡,失去了合理的比例关系所造成的,涩味一般都与苦味相伴而出现涩苦。 涩味物质来源:酚类、呋喃化合物化合物,其中尤以单宁的涩味更强烈; 发酵温度过高,酪氨酸经酵母水解脱氨、脱羧形成2,5-二羟基苯乙醇(酪醇); 过多的乙醛、糠醛、乳酸;其他有些氨基酸、高级醇也呈现涩味; 无机离子中Fe3+、Mn2+也有涩味。,涩味的产生:涩味是物质通过涩味位置和舌味蕾细膜、口腔黏膜蛋白质结合,使之变性,暂时凝固,在感觉上形成强烈的收敛性,使味蕾和口腔黏膜缺乏滑润感,在舌苔的后部和咽喉好象被拉住,这种

15、不舒服感就是涩味。轻度的涩味(收敛性)是红葡萄酒的特点,明显的涩味是白酒的缺点。,(四)风味物质特点,1、风味物质:体现食品风味的化合物;一种食品的风味物质往往很多,有几种化合物起着主导作用。 2、特征化合物或关键化合物:以一个或几个化合物来代表其特定食品的某种风味,这几个化合物便称为该食品的特征化合物或关键化合物。 3、风味物质的特点: 种类繁多,相互影响 含量极微,效果显著 稳定性差,易被破坏 风味与风味物质的分子结构缺乏普遍规律性 风味物质还具有易受浓度、介质等外界条件影响 风味物质大多为非营养物质,(五)白酒的风味物质,白酒香气成分有数百种,包括醇类、酸类、羰化物、硫化物等。这些物质在

16、恰当的比例下组成了各具风味的白酒的特殊芳香。 (色谱峰:茅963可定性873、浓674可定性342、清484可定性178;浓香342中酯55/羰基55/含氮38/醇36/酚27/醚14/呋喃7/含硫6/其它3)。 (常量成分98%、微量成分2%(骨架成分1mg/100ml占2%的99-95%/25种、复杂成分1mg/100ml占2%的1-5%)。,1、醇类化合物 乙醇、高级醇:白酒香气成分中最为大量的一类物质。 乙醇通过糖类的酒精发酵而生成。 丙醇、丁醇、异丁醇、戊醉、异戊醇等化合物(高级醇),是形成白酒独特风味的重要成分之一,尤其是异戊醇,它的香气值(F.U)接近于1,有一种独特香气,与其他成分之间存在有相乘效果,这些高级醇一般由原料中的氨基酸发酵而生成。 高级醇的含量与比例,除蛋白质外,还和酵母种类、发酵温度、工艺操作等因素有关。,2、酯类化合物 最主要的香味物质,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所形成的乙酯和乳酸乙酯,由乙酸与异戊醇、异丁醇或-苯乙醇所形成的乙酸酯。 酯类化合物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