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及校园文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801538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理念及校园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教学理念及校园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教学理念及校园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教学理念及校园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教学理念及校园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理念及校园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理念及校园文化(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理念与校园文化,浅谈对学校理念与文化的认识,关于教学理念,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强调的是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的功能将从狭隘单一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转变。)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这一目标旨在改革课程结构,课程结构的问题是课程改

2、革的重要问题。),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项目标关注的是课程内容的改革。现代化、生活化,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转变评价指导思想

3、、评价方式。)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有指导”、“逐步的”、“适应性”。),具体解释: 1、课程目标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课程结构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3、课程形态改革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4、教材改革改革教材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深化教材多样化的

4、改革,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5、教学改革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评价改革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二、几个基本教育理念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习共同体”理念) 2、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3、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应尊重学生的人

5、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5、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6、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7、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8、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9、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10、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 。,江山野先生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所

6、要学习的每一点知识都要靠教师来教,在学习中每前进一步都要靠教师引领。 第二阶段是基本上依靠教师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已经可以不完全依靠教师了,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自己学习的能力(25%的知识是可以自学的,老师的教的比例下降到75%)。 第三阶段是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标志就是学生基本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大略明白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并不一定能够理解得确切、全面透彻,也不一定能够抓住要领,并且常常会感到学习上有许多困难。教学各占50%左右的比例. 第四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基本上独立学习的阶段。 第五阶段是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从学生在校

7、学习全过程可以划分为这五个阶段,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乃至课程中的一章一个单元)往往也要经历这五个阶段。 每个教学阶段对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一些质的规定性: 第一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 第二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答、阅读、演示、讲解相结合,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求未知; 第三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首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根据学生预习中提出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第四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 第五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完全由学生自学。,总之,新课程理念体现三个转变,实现三个统一。 一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8、二是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和谐统一。 (“三维”而不是“三种”,指的是既要关注知识技能,又要关注过程方法,还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者和谐交融,不可割裂,只能整合,犹如人之肌肉、骨骼、神经、血液、思想、精神。),三、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余文森教授曾经提出过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见08年12月12日中国教育报) 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

9、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规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 规律三:温故而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四、以“以学定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 1、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尝试教学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先尝试学习,在尝试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它的教学基本程序可分为五步:一、出示尝试题;二、自学课本;三、尝试练习;四、学生讨论;五

10、、教师讲解。,2、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分为五个环节:一、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二、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并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三、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在汇报时,“后进生”有优先权;四、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五、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3、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第一个“三”指的是课堂教学的三个追求: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指的是“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六”指的是六个教学步骤,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4、卢仲衡老师指导的“自学辅导教学”。 其主要步骤有五个:第一,启发。

11、就是揭示当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第二,阅读。就是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第三,练习。既然读懂了课本,就可以做相关的练习题。第四,评议。就是当时知道结果。这一步很重要,做了练习之后,让学生当场核对或订正答案。,5、黎世法老师倡导的“异步教学”。 其主要步骤:第一步,自学。就是自己读课本。第二步,启发。就是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第三步,复习。梳理一下自己已经学了哪些内容,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地方。第四步,作业。也就是练习。第五步,改错。这一步相当于卢仲衡老师倡导的“当时知道结果”。学生做了练习之后,同学之间相互改错。第六步,小结。,五、以“以教导学”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为重点的著名教改实验

12、 1、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教学法”。这种教法以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为理论设计基点,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三主”和“四式”构成语文导读法的整体构思。“三主”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三主”这一理论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外化为相对应的教学结构模式,即“四式”: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2、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其操作方式为: 第一步,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第二步,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做答。 第三步,讨论。学生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

13、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 第四步,答疑。立足于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 第五步,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提出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自拟一组需要10分钟左右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评分、检查学习效果。 第六步,总结。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主要收获。教师在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及时得到强化。,3、浙江省金华一中的“学案教学法”。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

14、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4、江苏省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讲学稿”是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通过“讲学稿”这个载体合二为一。“讲学稿”实际上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它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讲学稿”中都有表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讲学稿”的特点,注重学生主动学

15、习、坚持预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等习惯的培养。,5、淄博高青的“五步导学”: 学生: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学交流合作探究 达标拓展; 教师: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 点拨提升总结评价。 6、韩愈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道在学中悟,业在习中得,惑在思中释。),六、教学情境 1、教学情境的定义 (1)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 (2)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再探 场所、故事、设计、主题、剪辑。,2、教学情境的比喻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

16、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3、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 (1)实物和图像;(2)动作或活动:a、操作;b、表演;c、活动;d、演示;e、演示;(3)语言:a、朗读;b、描述;比喻(打比方);(4)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5)背景:a、作者;b、时代背景;c、历史典故;(6)问题。,4、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1)形式化;(2)假问题;(3)缺乏真情;(4)偏离教学的兜圈子、猜谜语;(5)多媒体课件的负面影响。 5、有价值的创设 (1)基于生活;(2)形象生动;(3)体现学科特点;(4)蕴含问题;(5)激起共鸣。,七、有效教学的六个特征 (1)深刻。深刻不仅意味着看懂教材,更要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深入浅出。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简单,讲在点子上,一语道破。 (2)独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