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技术培训》ppt课件 (2)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8014196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3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锻造技术培训》ppt课件 (2)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锻造技术培训》ppt课件 (2)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锻造技术培训》ppt课件 (2)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锻造技术培训》ppt课件 (2)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锻造技术培训》ppt课件 (2)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锻造技术培训》ppt课件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锻造技术培训》ppt课件 (2)(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锻造技术培训教材,锻造技术,课程大纲(课时4小时) 1、材料性能与锻造成形基本原理; 2、铜合金力学性能基础知识; 3、锻件缺陷类型及控制措施; 4、下料与加热规范;,第一章 材料性能与锻造成形基本原理,一,有色金属牌号的表示方法及相关机械性能 根据国家标准(GB340-76)有色金属牌号的表示方法见下表:,有关机械性能名词解释,极限强度: 材料抵抗外力破坏作用的最大能力 (1)抗拉强度: 外力是拉力时的极限强度,用拉伸时的最大负荷除以原始横断面面积. (2)抗弯强度: 承受弯矩时的极限强度. 屈服点(屈服极限): 代表小量塑性变形之抗力. 收缩率: 材料受拉力作用断裂时,端面缩小的面积和原

2、始横端面面积之百分比. 伸长率(延伸率): 材料收拉力作用断裂时,伸长的长度与原有长度的百分比.,硬度: 材料抵抗硬的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1)布氏硬度(HB): 以一定的负荷(一般为29.4KN)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而形成凹坑,用凹坑的表面积来除负荷,即为硬度值. (2)洛氏硬度(HR): 以一定的负荷把硬钢球或顶角为120度圆锥形金刚石压头压入材料表面,然后以材料表面上的凹坑的深度来计算硬度大小. (3)维氏硬度(HV): 以1.18KN以内的负荷,把顶角为136度方锥形金刚石压头压入材料表面上,然后以材料凹坑上的表面积来除负荷,即得硬度值. (4)标尺A

3、(HRA): 采用588N的负荷和金刚石压头而求得的硬度. (5)标尺B(HRB): 采用980N的负荷和直径为1.59mm的硬钢球来求得的硬度值. (6)标尺C(HRC): 采用1.47KN的负荷和金刚石压头求得的硬度值.,铜的机械性能: 熔点:1083; 线膨胀系数16.6 106;导电率:95%;抗拉强度: 196-235Nmm2;伸长率45-50%;端面收缩率:65-75%;布氏硬度:HB40;颜色:红色. 铜及铜合金: 一般分为:纯铜(紫铜); 黄铜; 青铜; 白铜 黄铜分为:普通黄铜;镍黄铜;铅黄铜;锡黄铜;铝黄铜;铁黄铜;锰黄铜;硅黄铜;加砷黄铜 我们公司锻造常用的铜材是普通黄铜

4、H59及铅黄铜Hpb59-1. Hpb59-1铅黄铜的主要化学成分: 含铜:57-60%; 含铅:0.8-1.9%; 铁:0.5以下; 含锌:余量; 含杂质总和:1.0% Hp59普通黄铜的主要化学成分: 含铜:57-60%; 含铅:0.8-3.5%; 含锌:余量; 含杂质总和:1.0%,二,锻件成形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 锻造成形是金属在锻锤的冲击力或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在破坏自身完整性的条件下,稳定地改变其内部组织和几何形状与尺寸,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和几何形状与尺寸的加工方法。 塑性愈高,变形抗力愈低,则可锻性愈好;反之则差。 一,金属塑性的基本概念及塑性指标 1,金属塑

5、性的基本概念 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它是金属的一种重要的加工性能。 金属塑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到两大方面的影响: 一个是金属的内在因素,如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组织状态等; 一个是受变形的外部条件,即工艺过程,如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的力学状态等。,2,金属的塑性指标 (1)拉伸试验 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2) 镦粗试验 压缩程度 (3)扭转试验 扭转角或扭转圈数 二,变形抗力 变形抗力是指在一定的加载条件下和一定的变形温度、速度条件下,引起塑性变形的单位变形力的大小,或者说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三,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素 影响金属塑

6、性和变形抗力的因素很多,可分为三个方面: 1,金属自然性质对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合金元素含量;组织状态:晶粒度、金相组织、铸造组织、晶格结构 2,变形温度-速度条件对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1) 变形温度的影响:,温度影响规律一般是: 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回复和再结晶,可在变形过程中实现软化以消除加工硬化,降低变形抗力,使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造成的破坏和缺陷的恢复可能性增加;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可能由多相组织转变为单相组织,导致塑性提高和变形抗力的降低。塑性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是正确的,因为变形温度的影响是和材料本身的组织结构有密切关系的。 温度控制原则是:温度不能过低,否则

7、会产生裂纹,要避开脆性区; 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发生晶粒粗大,要防止过热或过烧现象。 普通铅黄铜如HPb59-1的脆性区温度在250650 ;大于850 时易产生过热或过烧现象。 3,受力状态对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在锻造成形的应力状态中,压应力个数愈多,数值愈大,金属塑性愈高,变形抗力也愈大。反之拉应力个数愈多,数值愈大,金属塑性愈低。 4,其他因素对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1)不连续变形的影响 (2) 尺寸(体积)因素的影响:尺寸越大,其化学成分和组织越不均匀,且内部缺陷也越多。 (3)坯料表面状况的影响: 坯料表面越光滑,锻压时的极限变形程度就越大;反之,坯料表面粗糙或有裂纹、夹杂等缺

8、陷时,变形过程中应力集中,塑性低导致锻件开裂。 (4)工具、模膛表面状况的影响: 表面粗糙,形成的摩擦力越大,产生的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就越大。 残余应力对塑性成形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如制品的尺寸和形状发生变化,缩短制品的寿命,增大变形抗力,降低金属塑性、冲击韧度及抗疲劳强度,大幅降低模具寿命。 四,提高金属塑性和降低变形抗力的基本途径 (1)提高材料成分和组织的均匀性 控制合金元数含量及采用热处理提高材料性能 (2)合理选择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 普通铅黄铜HPB59-1的变形温度范围在650 720 ,不大于750 ,其它在650 800 左右,不得低于650 ;纯铜不得大于900 。,(3)选择

9、三向压缩性较强的变形方式 如开式模具、闭式模具的锻造方式 (4)减小变形的不均匀性 合理的操作规范,良好的润滑,合适的工、模具形状的等减小变形的不均匀性 第二节 塑性变形和变形力 一,定义 塑性变形 金属在变形时将外力作用去除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合尺寸,保留下来的永久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变形程度 在锻造生产中,变形程度常用以下变形量来表示:绝对变形量、相对变形量 应变速率 锻造生产中变形程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二,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力学分析 作用在变形物体上的外力有表面力和体积力(质量力)两种, 表面力 表面力是作用在变形物体表面上的力,有时也叫接触力。 体积力 体积力是作用于变形物体上每个

10、质点的力,如重力、惯性力等。 在锻造生产中通常忽略不计。 外力 锻造生产时使金属发生变形的力,称为外力。 外力主要有:作用力、约束反力、和惯性力 (1)作用力 锻造设备的可动工具部分对金属坯料所作用的力,称为作用力或主动力。 (2) 约束反力 变形体在主动力作用下,其运动受到工具及另外组成部分阻碍 反而作用于变形物体上的力,它与主动力相互约束,保证金属变形。 锻造时变形体与工具在接触表面上的约束反力有正压力和摩擦力。,(1)正压力 沿工具与变形体接触面的法线方向,阻碍金属流动的力,它的方向和接触面垂直,并指向变形体。 (2)摩擦力 沿工具和变形体接触面的切线方向,阻碍金属流动的力,它的方向与接

11、触面平行,并与金属质点流动方向或变形趋势相反。 内力与应力 (1)内力 当物体再外力作用下,并且物体的运动受到阻碍时,为了平衡外力面在物体内部产生的力叫内力。 内力是金属内部在外力作用下而引起变形时产生的一种抵抗力。外力去除,内力也随着消失。此外,在锻造过程中,如加热不均匀,冷却不均匀,再结晶不均匀,变形不均匀及组织转变等都能产生内力。 (2)应力 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P/F 直接由外力作用引起的应力称为基本应力。,附加应力 由于金属组织、化学成分和温度差等原因,使坯料变形不均匀而引起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 残余应力 在外力取消后,仍然留在坯料内部的附加应力称为残余应力。残余应力能使已变

12、形的工件发生扭曲变形和产生裂纹。 第三节 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定律 剪应力定律 金属塑性变形时,只有当其内部最大剪应力达到临界值时,才能产生塑性变形。 体积不变定律 由于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体积变化很小,通常假定金属体积在变形前后相等。 最小阻力定律 如果金属在变形过程中其质点有可能向不同方向流动的话,则变形体各质点将向阻力最小的方向流动。,第四节 金属的加工硬化和软化过程 加工硬化 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冲击韧性则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产生原因: 由于塑性变形后,晶格发生歪扭,晶粒碎化,滑移阻力增加,所以,要进一步变形,就要增大变形力

13、,依次下去,变形程度越大,强度越高,塑性越差,加工硬化越严重。 加工硬化的危害: 容易产生裂纹和发生脆性断裂,使锻件抗腐蚀性能降低。 软化过程 通过回复和再结晶过程消除加工硬化现象,称为软化过程。 (1)回复: 去应力退火过程,T回(0.250.3)T熔点 。不能完全消除加工硬化现象。黄铜的回复温度一般在280300。 (2)再结晶 当温度升到一定值时,变形了晶粒便开始发生变化,通常在各,被破碎晶界及晶格被歪扭的部位,由细小晶块或破碎物重新形成结晶核心,接着重新成长为等轴的小晶粒。这些小晶粒不断成长和扩大,逐渐取代已变形的晶粒,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 开始形成新晶粒,称为起始再结晶或一次再结晶。

14、 温度继续升高,再结晶后的新晶粒,迅速相互吞并长大,此过程称为聚合再结晶或二次再结晶。 T再=(0.40.5)T熔点;黄铜的再结晶温度一般在500600,保温2小时左右。 金属中的合金成分越复杂,再结晶温度就越高。 第五节 金属塑性变形的分类 热变形 锻造时再结晶得以充分进行的变形过程,成为热变形或热锻。 T0.7 T熔点;铅黄铜T=720 不完全热变形 锻造时再结晶进行不充分的变形,称为不完全热变形。 T=(0.50.7) T熔点;, 不完全冷变形(温变形) 有回复过程,但无再结晶过程的变形,称为不完全冷变形。 T=(0.30.5)T熔点 冷变形(具有完全硬化的变形) 既无回复也无再结晶过程

15、的变形,称为冷变形。 T0.3T熔点;有时需要退火后再冷变形。 第六节 锻造成形件质量的定性分析 锻造成形件的质量与锻造成型工艺、热处理工艺及原材料的质量有关。 原材料及锻造成形过程中的缺陷类型 1,原材料中的常见缺陷 (1)伤痕、折叠和结疤;(2)发裂;(3)白点;(4)夹杂和 蔬松;(5)缩孔残余 变形过程中出现的缺陷 在锻造成形过程中,由于加热不当产生的缺陷主要有过热、过烧、加热裂纹、铜脆、脱碳、增碳等;由于锻造工艺不当产生的缺,陷主要有晶粒粗大、晶粒不均匀、折叠、裂纹(十字裂纹、表面龟裂、飞边裂纹、分模面裂纹、孔边龟裂等)、穿流、带状组织等;由于锻后冷却不当产生的缺陷主要有冷却裂纹、网状碳化物等;由于锻后热处理不当产生的缺陷主要有硬度过高或过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