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平法施工》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97887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学平法施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建筑学平法施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建筑学平法施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建筑学平法施工》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建筑学平法施工》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学平法施工》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学平法施工》ppt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1、平法施工图的表达方式与特点 2、平法图集的内容组成 3、平法施工图的一般规定 4、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5、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6、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7、构造详图,1、平法施工图的表达方式与特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为平法,其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图中索引出来,在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1、平法施工图的

2、表达方式与特点,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 03G101-1)。,2、平法图集的内容组成,平法图集由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组成。各章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第三章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第四章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第二部分 标准构造详图 平法图集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

3、6、7、 8、9度地区一至四级抗震等级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 力墙、框剪和框支剪力墙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所 包含的内容为常用的墙、柱、梁三种构件。(也可以说:平法制图规则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剪力墙、梁等 构件的结构施工图设计。 ),3、平法施工图的一般规定,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详图两个部分构成,但对复杂的建筑物,尚需增加模板、开洞和预埋件等平面图。 现浇板的配筋图仍采用传统表达方法绘制。,3、平法施工图的一般规定,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应将所有梁、柱、墙等构件按规定编号,同时必须按规定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件的尺寸、配筋和所选用

4、的标准构造详图; 出图时,宜按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楼梯及其他构件的顺序排列;,3、平法施工图的一般规定,应当用表格或其他方式注明各层(包 括地下和地上)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 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结构层楼面标高 是指将建筑图中的各层地面和楼面标高值扣 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厚度后的标高,结构层号 应与建筑楼层号对应一致。,3、平法施工图的一般规定,在平面布置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分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断面注写方式三种。 结构设计中说明中应写明以下内容: (1)本设计图采用的是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并注明所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 (2)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 (3)抗震设防

5、烈度及结构抗震等级; (4)各类构件在其所在部位所选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钢筋种类;,3、平法施工图的一般规定,(5)构件贯通钢筋需接长时采用的接头形式及有关要求; (6)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特殊要求时,写明不同部位构件所处的环境条件; (7)当标准详图有多种做法可选择时,应写明在何部位采用何种做法; (8)当具体工程需要对平法图集的标准构造详图作某些变更时,应写明变更的内容; (9)其他特殊要求。,4、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柱平法施工图有列表注写和断面注写两种方式。柱在不同标准层截面多次变化时,可用列表注写方式,否则宜用断面注写方式。 (1) 断面注写方式: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

6、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4、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在柱定位图中,按一定比例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在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按不同形状标注所需数值)、角筋、中部纵筋及箍筋。 柱的竖筋数量及箍筋形式直接画在大样图上,并集中标注在大样旁边。,4、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当柱纵筋采用同一直径时,可标注全部钢筋;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需将角筋和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分开标注;当柱采用对称配筋时,可仅在一侧注写腹筋。 必要时,可在一个柱平面布置图上用小括号“( )”和尖括号“”区分和表达各不同标准层的注写数值。,图1 柱平法施工图(断面注写方式)示意,4、柱平法

7、施工图制图规则,(2) 列表注写方式 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反映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用简明的柱表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箍筋类型图。 柱表中自柱根部(基础顶面标高)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表1 柱编号,图2 柱平法施工图列表注写方式,5、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1)平面注写方式 包括集中标柱与原位标注两部分。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原位标柱取值优

8、先。,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将不同编号的梁各选一根,在其上直接注明梁代号、断面尺寸BH(宽高)和配筋数值。当某跨断面尺寸或箍筋与基本值不同时,则将其特殊值从所在跨中引出另注。,集中注写 :,KL2(2A)300650,梁代号,梁序号,梁跨数,有无悬挑,(A为一端有悬挑),(B为两端有悬挑),(0.100),梁断面(宽高),梁顶相对于楼 层标高值,原位注写:,XX/X (X) X,箍筋类型、直径,箍筋间距,梁上部贯通筋情况,加密区/非加密区,箍筋肢数,将梁上、下部受力筋逐跨注写在梁上、下位置,如受力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2号框架梁,有两跨,一端有悬挑、梁

9、断面300650,此梁箍筋是8间距200,加密区间距100 ,两支箍筋,梁上部贯通直径为25mm的钢筋2根;梁顶相对于楼层标高24.950低0.100m,表示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表示悬挑部分的箍筋,该跨梁下部配筋,该跨梁下部配筋,上一排纵筋为2 25,下一排纵筋为4 25全部伸入支座,图 KL-1配筋图(平法),1)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的形式如图4所示。 梁截面标准规则。当梁为等截面时,用b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h 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图3)。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不同时,用斜线分割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bh1/h2。,图3 加腋梁,KL-1(3)300600 梁编号

10、(跨数)截面宽高。 8100/200(2) 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 区间距(箍筋肢数)。 225 通长筋根数、直径。 G212 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0.05) 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 负号表示低于结构层标高。,图4 集中注写的形式,箍筋的标柱规则 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用斜线“/”分隔,肢数写在括号内。当抗震结构中的框架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和肢数时,也可用斜线“/”将其分隔开表示。 例如 138150/200(4),表示梁的两端各有13个8箍筋,间距为150;梁跨中箍的间距为200,全部为4肢箍。又如 138150(4)/150(2),表示梁两端各有13个8的4肢箍,

11、间距150;梁跨中为8双肢箍箍筋间距为150。,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 在梁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筋时,用“+”号相联标柱,并将通长筋写在“+”号前面,架立筋写在“+”号后面并加括号。例如,当梁配置四肢箍时, 用222+(212)表示,其中222为通长筋,(212)为架立钢筋。 上部、下部纵筋均为通长筋的表示 若梁上部仅有架立筋无通长钢筋,则全部写入括号内。当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和下部纵向钢筋均为通长筋,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此时可将标注写在梁的下侧,并用分号“;”隔开。表示梁上部为322通长筋,梁下部为425通长筋。,梁侧钢筋的标注规则。 梁侧钢筋分为构造配筋和受扭纵筋。当梁的腹板高度45

12、0mm时,就需要配置构造梁侧钢筋,构造钢筋用大写字母G打头,接着标注梁两侧的总配筋量,且对称配置。例如G412,表示在梁的每侧各配212构造钢筋。 受扭纵筋用N打头。例如N618,表示梁的每侧配置318的纵向受扭钢筋。 梁顶高差的标柱规则 梁顶高差是指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的高度差值,当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标高一致时,则不标此项,若梁顶与结,构层存在高差时,者将高差值标入括号内。例如(-0.05)表示梁顶低于结构层0.05m;若为(0.05)表示梁顶高于结构层0.05m。 2)梁原位标注法 梁支座上部纵筋 该部位标注包括梁上部的所有纵筋,即包括通长筋。 当梁上部纵筋不止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从

13、上自下分开 。如 625(4/2),表示梁支座的上一排钢筋为425,下排钢筋为225。,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规格的纵筋相联表示,并将角部钢筋写在“+”号前面。例如225+222 表示225放在角部,222放在顶梁的中部。 当梁上部支座两边的纵向筋规格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上部支座两边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一边标注,另一边可省略标注。,梁下部纵向钢筋 当梁下部纵向钢筋多于一排时,用“/”号将各排纵向钢筋自下而上分开。 例如梁下部注写为625(2/4)表示梁下部纵向钢筋为两排,上排为225,下排为425,全部钢筋伸入支座。 当梁下部纵向钢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

14、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例如梁下部注写为625 2(2)/4 表示梁下部为双排配筋,其中上排225不伸入支座,下排425全部伸入支座。,当梁上部和下部均为通长钢筋,而在集中标注时已经注明,则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标注 当多数附加箍筋和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否则直接画在平面图的主梁上,用引出线标注总配筋数(附加箍筋的肢数注在括号内)见图5。,图5 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标注,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不适用于某跨时,则采用原位标注的方法标注此跨内容,施工时原位标注优先采用 (2)梁的截面注写方式 梁的截面注写方式是在按层绘制的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

15、梁中各选择一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剖面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表示梁的施工图。采用这种表达方式,适用于表达异形截面梁的尺寸与配筋,或平面图上梁距较密的情况。,6.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剪力墙的平法表示分为截面注写方式和列表注写方式,采用这两种表示方法均在平面布置图上进行。 (1)构件的编号规则 剪力墙构件的编号规则见表2。 (2)截面注写方式 1)洞口的表示方法 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绘制洞口示意,并标注洞口中心的定位尺寸。,表2. 剪力墙构件编号,在洞口中心引注洞口编号、洞口几何尺寸、洞口中心相对标高、洞口每边的补强钢筋。 洞口几何尺寸标注规则:矩形洞口为宽高(bh); 圆形

16、洞口为洞口直径。 洞口中心相对标高是指相对于结构层楼(地)面标高至洞口中心的高度。洞口中心高于楼(地)面时为正值,低于结构层楼(地)面时为负值。 洞口每边的补强钢筋按以下规则表示: (1)当矩形洞口的宽、高均不大于800mm时,如果设置构造补强纵筋,即洞口每边加筋212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时,可以不标注。当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 例如:JD2 400300 +3.10 316表示2号矩形洞口;宽400mm高300mm ;洞口至楼面3.1 m;洞口四边每边补强钢筋为316。 (2)当矩形洞口的宽800 mm时,在洞口上下需设置补强暗梁,此时应注写暗梁的纵筋与箍筋(补强暗梁的梁高一律定为400mm,若梁高不是400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