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桃花源记 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92613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1 桃花源记 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5.1 桃花源记 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5.1 桃花源记 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5.1 桃花源记 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5.1 桃花源记 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1 桃花源记 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 桃花源记 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2、通过合作探究,能够翻译课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享受学习的快乐。【学习重点、难点】准确翻译课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使用说明】1、 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2、 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自学导航】一、预习点兵。1、走进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

2、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是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写作年代在约是宁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

3、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豁然( )俨然( )阡陌( )垂髫( )便要还家( )刘子骥( )诣( )3、重点词语释义。 为业: 缘: 夹岸: 杂: 鲜美: 异: 穷: 舍: 豁然: 开朗: 平旷: 属: 怡然自乐: 悉: 所从来: 咸: 问询: 先世: 妻子: 邑人: 不复出焉: 焉: 间隔: 皆: 叹惋: 延: 语告: 不足: 既: 志: 诣: 如此: 遣: 欣然:4古今异义5一词多义6特殊句式二、初读课文,发现桃花源读课文,将文章第2、3段其中的一段翻译在下面。三、再读课文,走进桃花源(一)

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二)感受桃花源的幸福桃花源幸福在何处?(三)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四、熟读课文,访问桃花源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请你联想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五、拓展延伸,再寻桃花源由桃花源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写一篇桃花源后记或给桃源人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自主练习】(一)阅读语段,答文后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5、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缘: 俨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源: 有良田美池

6、桑竹之属: 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1 2 3 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5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6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

7、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亦不详其姓字 详:_ 2既醉而退 既:_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不详其姓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因以为号焉 以乐其志C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 D或置酒而招之 既醉而退9“传文”中的“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 ,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10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 11翻译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 【

8、当堂检测】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渔人甚异之 ( ) 具答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 欣然规往( )诣太守 ( ) 未果,寻病终( )参考答案(自主练习)1、沿着 整齐的样子 2、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豁然开朗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4、C 5、活动、穿戴、心情 6、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7、知道,详细地知道 已经 8、D9、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好读书 性嗜酒 环境箫然 不蔽风日 10、“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1、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要求理解(一字一句的意思)(当堂检测)1、陶渊明 东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感到诧异 详细 走尽 计划 到、谒见 实现 4、古:妻子儿女 今:妻子;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无出路的境地 古:交错连通 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 古:更不必说 今:表条件的连词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