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与朱元思书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92608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7.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1与朱元思书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5.1与朱元思书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5.1与朱元思书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5.1与朱元思书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5.1与朱元思书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1与朱元思书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与朱元思书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富春江美景,与朱元思书 吴 均,1、作者链接 吴均(469-520),我国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的文坛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今存诗歌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浅层阅读整体感知,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是齐梁山水小品中的骈体佳作 。,浅层阅读整体感知,(1)书,即书信,是应用文体的一种。因与时代及书写材料相异,古人又称其为尺牍、尺素、尺翰、竿牍、简札、缄札、书启、书简、书函

2、等。“书”“信”原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信使。书交人递达,后以作书为信,称作书信。春秋时期随列国大夫相与往来,书牍通语频繁 ,始盛。当时奏议体公文也叫“书”,如奏书、上书、献书、谏书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标志书信作为个人传情达意与公文的分野。这种文体有不少佳作,如魏曹丕与吴质人书、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朱元思书、唐代韩愈的答李翊书、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宋代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明代宗臣的报刘一丈书和夏完淳的狱史上母书等,从它们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上看,又可看做是政论、文论或记叙、抒情文的佳篇。,2、文体链接,本文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又称骈俪文体。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特有的一种文体。,(2)骈体文

3、,语言对仗。句式结构,要求平行对仗,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词语要求相互对偶,即词性也要相互对称。 四、六句式。即每句主要有四字或六字两式,其他句式较少,且在文中只起铺助作用。 讲究音韵平仄。开初只见于部分文体,在后期骈文中,则成为严格的普遍要求。 极端化的用典、藻饰,造成许多末流作品的空洞华丽。,主要特点,与朱元思书 吴 均,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 ) 经纶( ) 窥谷( ) 横柯( ) 碍( ) 鸢( )飞戾( )天,3、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xu mi,(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4、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4、朗读指导,(3)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轻快)(舒缓)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惊叹)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慨叹、平缓、轻慢)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惊叹)(轻松、欢快),这封书信和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5、这封信写得美不美?和你平时收到的信有没有不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

5、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通假字 千转不穷( ) 窥谷忘反( ),深层阅读理解积累,“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返回,2、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 ) 猿则百叫无绝( ),动词,断,停止,无,直视无碍( ) 猿则百叫无绝( ),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上,名词,上面,直,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争高直指( ),形容词

6、,笔直,副词,一直,动词,没有,否定副词,不,动词,向上,形容词,绝妙,任意东西( ) 猛浪若奔( ) 风烟俱净( )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横柯上蔽( ),3、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净,散净,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词作状语,在上面,鸢飞戾天 古义: 今义: 经纶世务 古义: 今义:,4、古今异义,至,到达;,罪过,乖戾,筹划,治理,政治才能,省略句 省略主语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船”。 译文: (我的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省略介词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

7、应为“急湍甚于箭”。 译文: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5、特殊句式,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6、重点句子翻译。,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的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6、重点句子翻译。,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

8、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那样阴暗。,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的:,7、按要求写出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文中以动写静,赋予景物以蓬勃向上之势的: 写听觉感受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第二课时,(一)文本探究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深层阅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总 分,“

9、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分别直接、间接,从静的角度写水之秀丽清澈;,3、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静态: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动的角度夸张地写水之壮观湍急。,3、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动态:急猛,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鸣千转,猿则百叫。,4、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以静写动:横柯

10、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挈全篇,却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作者笔下的泉声、鸟声、蝉声、猿声,是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在描绘山景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6、看到如此的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赏

11、析下列句子或加横线词的妙处。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二)语言赏析,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句话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急、猛”把水流的快速和水浪的奔腾情状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一个“寒”字,写出了树因高大、茂密而使树色显得暗,进而让人感到寒意,一个简单的“寒”字,却包含了这么多的意思,作者用词之“精”,令人赞叹。,(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运用拟人修辞,“负、竞、轩、邈、争、指”等字、化静为动,把原本静止的崇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长变化中,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对美好自然的爱慕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语文积累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寄情山水 厌弃世俗,从流 飘荡,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 泉鸟蝉猿山之音 息心忘反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