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word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7924825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方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医护理方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医护理方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医护理方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医护理方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方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方案》word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四)脾虚气陷证:肛L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 便血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

2、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二)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4.遵医啊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5遵医啊耳穴贴压:取门、直肠、神门等穴。6.遵医嘱中药熏洗。(三)肿物脱出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

3、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4.遵医嘱中药煎洗。5.遵医嘱中药外敷。((四) 便 秘1.观察排便的频次。2.遵医属中药保留灌肠。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五)肛周潮湿瘙痒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3.遵医嘱中药熏洗。4.遵医囑中药外敷。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

4、服中药(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艾灸(详见附录2)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3穴贴压(详见附录2)。4.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5.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6.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7.刮痧(详见附录2)(三)围手术期护理1.术后排尿困难者,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中极等穴;或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极、气海、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等穴。2.首次排便后,遵医嘱中药熏洗及中药外敷。四、健康指导(一) 生活起居1.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指导患者每日便后及每晚温水清洗。2.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3.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时指导患者

5、绕脐周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日3次,每次2030圈。4指导患者避免增加腹压,避免用力排便、咳嗽、久站、久蹲等。5.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运动方法:深吸气时收缩并提肛门,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放为1次;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1遍,每遇做2030次。(二)饮食指导1.风伤肠络证:宜食清热凉血的食品,如绿豆、苦瓜、芹菜、马蹄等。2.湿热下注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菜花、赤小豆、绿豆、意苡仁、小米等。3.气滞血瘀证:宜食理气活血的食品,如山楂、木耳、桃仁、番茄、黑米等。4.脾虚气陷证:宜食益气养血的食品,如茯苓、山药、蔗苡仁、鸡肉等。5.便血者,进软食、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及补血之品,忌粗糙、坚硬食品

6、。6.忌食辛辣刺激肥甘的食品,术后初期避免进食产气食品。((三)情志调理1.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2.多与患者沟通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五、护理难点患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依从性差。解决思路:1.多种形式向患者宜传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吸烟喝酒的患者,使其充分认识。到烟酒的危害性,帮助其制定详细的计划,树立戒烟、戒洒的决心和信心;对喜食辛辣油腻饮食的患者可指导其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3.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给予针对性干预。六、护理效果评价附:混合痔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胃癌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

7、)脾气虚证:纳少、版胀便流,气短、乏力,舌淡苔白。(二)胃阴虚证:同院唯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三)血虚证: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头晕乏力,全身虚弱,舌质淡。((四)脾肾阳虚证: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干、乏力,舌液胖,苔白滑。(五)热毒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六)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七)血淤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八)肝胃不和证: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痛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

8、、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就先兆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法意防寒保暖。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5.遵医嘱艾灸,取中胞、天枢、足三里等穴。6遵医嘱穴位贴数,取脚俞、胃俞等穴。(二)吞酸、吸气1、观察吞酸、吸气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2、遵医使用粘膜保护剂与抑酸剂。粘保护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起保护作用;抑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中和高胃酸;抗菌药时应在餐后服用, 减少抗菌素对胃粘

9、膜的刺激。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发作时宜取坐位,可小口频服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反酸、噯气症状,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等穴。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牌、胃、交感、神门等穴。6.遵医嘱艾灸,取胃俞、足三里、中脘等穴。(三)腹胀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2.患者宣卧床体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3.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4.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5.遵医嘱艾灸,取中脆、肝俞等穴。(四)便溏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2.遵医嘱指导思者正确使

10、用缓泻剂,保持肛周皮肤清洁。3.严重便溏者适量饮淡盐水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胃、脾等穴。6.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寸,时间510分钟(五)便秘1.观察排便次数、性状、排便费力程度及伴随症状。2.指导患者规律排便,适度增加运动量,餐后12小时,取平卧位,以肚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揉腹部,促进肠螺动,排便时忌努责。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中脘等穴。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胃、脾等穴。5.遵医嘱中药导管滴入。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1

11、)康莱特注射液:同肺癌。(2)榄香烯注射液:同肺癌。((3)鸦胆子油乳剂:少数患者有油腻感,厌食等消化道不适反应;油乳剂如有分层停止使用(4)其他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穴位贴数(详见附录2)。2.艾灸(详见附录2)。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5.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6.中药导管滴入(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虚寒型患者住向阳病室为宜,阴虛型惠者室温宜略低,凉爽湿润。2.做好安全评估,防呕吐息、昏摔伤、自杀倾向等意外3.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兔腹部受凉(二)饮食指导1.脾气虚证:宜食补中健牌的食品,如鸡蛋、瘦猪肉、羊肉、大枣、桂圆、白扁豆、山

12、药、茯苓。2.胃阴虚证:宜食滋补胃阴的食品,如莲子、山药、百合、大枣、意苡仁、构杞等。3.血虚证:宜食补气养血的食品,如大枣、桂圆、山药。4.脾肾阳虚证:宜食温补脾肾的食晶,如羊肉、桂圆、肉桂、生姜等。5.热毒证:宜食疏肝清热的食晶,如海带、紫菜、杏仁、绿豆、藕粉、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6.痰湿证:宜食清热除湿的食品,如荸荠、马热宽、赤小豆等。7、血察证:宜食活血祛瘀的食品,如山楂、大枣,赤小豆等。忌粗糙、坚硬、油炸、厚味之品,忌食生冷性寒之物。8.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和胃的食品,如山植、山药、萝卜、生姜、桂花等。9.指导患者戒烟酒,宜食健牌养胃的食品,如山药、红枣等。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

13、避兔进食过饱。10.便秘者,指导患者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11.腹胀者,指导患者进食增加肠动力的食物,如苹果、番茄、白萝卜等,避免产气食物的摄入。12.吞酸、暖气者,应避免产酸的食物,如山楂、梅子、菠萝等。(三)情志调理1.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2.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3.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缓解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安慰,精神支持。4.鼓励病友间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五、护理效果评价附:胃

14、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异位妊娠停经、下腹疼痛、阴道出血、腹部膨大,甚全痛剧厥阴、血脱、昏不识人一、护理常规【临床表现】因脏腑虚弱、气血劳伤,或情志不畅、气血郁滞,或风、湿、热邪损伤冲任,而致孕后聚于少度,不达子宫。以停经、少腹疼痛、阴道出血、腹部膨大,甚则痛剧厥阴、血脱、昏不识人为主要临床表现。【临证护理】不稳定型者,禁止腹部热敷和不必要的妇科检查。2.休克型者,注意保暖,建立静脉通道,并积极给予抢救措施。3.需手术者,按妇科手术护理常规。【饮食护理】1.饮食宜高营养、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品。2.不稳定型以流质、半流质饮食为宣。3.休克型应及时予以禁食,待病情稳定后改为流质或半

15、流质饮食。【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饭前温服,如有恶心呕吐者,中药宜浓煎,少量多次频服。2.包块型者,遵医嘱局部外数中药散剂,促进包块吸收。3.服用活血化药时,观察腹痛、阴道流血及有无胚胎组织物排出。4.使用药物杀伤胚胎时,应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腹痛、阴道流血、有无胚胎组织物排出现象。【情志护理】安慰患者,解释病情,消除不良精神刺激,调节情绪。【健康指导】1.注意经期和性生活卫生,减少炎症发生。2.指导患者选择避孕方法,做好避孕工作,减少人工流产及引产次数3.治疗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预防异位奸娠的发生。4.定期门诊复查,特别是术后和包块型患者。5.妊娠失败者,嘶与下次受孕时十间不得太近:再次停经后,注意是否怀孕,如出现腹痛、阴道出血及时就诊。二、辨证施护(一)未破损期【胎元阻络】1.主证停经,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