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桃花源记 教案设计1(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91946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1 桃花源记 教案设计1(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1 桃花源记 教案设计1(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1 桃花源记 教案设计1(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1 桃花源记 教案设计1(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1 桃花源记 教案设计1(新人教版八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1 桃花源记 教案设计1(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 桃花源记 教案设计1(新人教版八年级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陶渊明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2学习本文以鱼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1、 学生预习,师讲解2、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 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2、 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 加强诵读训练。 教学难点 1、 认识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思想。2、 学习本文的记叙方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一、导入新课。 由成语“世外桃源”导入二、简介作

2、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1、陶渊明,名潜,字子亮,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以表现田园山水、归居之乐见长。 2、作者生活的朝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3、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诵读训练。(锻炼朗读能力,加深课文理解。) 教师应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1、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骥”读记”,不读义”;“此中人语云中“语”旧

3、读玉,现不作要求。 2、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问今是问世,乃不知有汉 (3)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第句读得略平缓句读得有起 伏;第句与句间停顿略久,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1学生齐读课文。2学生自己朗读。教师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3自由朗读,鼓励学生力争有所提高进步。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5、齐读课文。四、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可让学生发言提出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类整理。要求

4、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同的含义: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2) 乃不知有汉:竟 :乃大惊:竟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 两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4)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 具答之:详细地 5)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咸来问讯:都黄发垂髦:用特征来指代老人和小孩 复延至其家:请处处志之:同“誌”,作标记 谐太守:到去,寻病终:死 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现在指神情庄重或假装正经的样子。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魏晋:更不用说。现在用作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5、说如此:像这样。现在指“这样”。 芳草鲜美:鲜嫩美丽。现在指食物味道好。 7)完成练习五,了解文言文主语、宾语的省略情形。 五、布置作业。 1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恰然自乐 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 2背诵课文。 第 二 课 时一、检查作业。 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诵情况。2学生口头解释所查成语的意思。 二、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发现桃花源(第1段);进访桃花源(第2、3段):寻找桃花源(第4、5段)。 2、讨论回答.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

6、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提问: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提问: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

7、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提问: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提问: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

8、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三、背诵课文。四、课堂小结 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设想你是渔人,写你进入桃花源后的见闻,不与课文雷 同。400字左右。 第 三 课 时1、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的成语是“豁然开朗”,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世界的成语是“世外桃源”,常用来比喻不了解外界情况、十分闭塞的成语是“与世隔绝”,常用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无人问津”。2、桃花源记中的“豁然开朗”一词,与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与之意境相似的一句诗

9、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陆游的游山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4、写桃花林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夹岩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写老人、小孩精神面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写武陵人忽逢桃花林原因的句子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8、写出至少三个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9、写桃花源社会风情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0、“与世隔绝”在桃花源记中的原句是:遂与外人间隔。二、阅读:(一)第一自

10、然段:1、该段文字选自课文桃花源记,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作者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该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但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2、用原文回答问题:(1)描写桃花林景色的句子是: (2)渔人遇到桃花林的原因是: 3、该文字在情节发展中属于哪一部分:故事的开端。4、该段文字写了哪些内容: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5、作者写这段景物描

11、写的目的是:这段景物描写带点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6、译文:(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复前行,欲穷其林:(二)第二自然段:1、用原文回答:(1)写桃花源自然景物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写桃花源社会风情平静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写桃花源人精神面貌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便舍船”中“舍”的音为sh 意思是放弃、舍弃;词性:动词;“屋舍俨然”中的“舍”的音为sh 意思是房屋;词性:名词。3、该段文字中至今仍然使用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意思是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现用来形容开阔、通达

12、。4、“黄发”是指老人,“垂髫”是指小孩,在这里所用的修辞是借代。5、由“豁然开朗”我们能想到陆游的一句诗,它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们可想到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6、“初极狭,才通人”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设下悬念。7、译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三)第三自然段1、文中两个表示同一意思的范围副词是:悉和咸2、用原文回答:(1)桃花源人看到渔人后的表情是:见渔人,乃大惊;(2)桃花源人自叙经历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3、渔人对桃花源的人说了什么?桃源人叹惋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13、?答:渔人说的大概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人听过后,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桃花源的人在得知外面情况后,担心被官府发现,所以叮咛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文字大意:写渔人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5、“语云”中“语”在这里的意思是:告诉,词性是 动词,音为y6、“乃大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7、译文:(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写出该段文字中出现的一个通假字并释义:要通邀,意思是邀请。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用原文答)先世避

14、秦时乱(四)第四、五自然段:1、本段中的一个通假字是志,通识,意思是:做标记。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因本文而产生的一个成语是世外桃源,意思是: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3、此两段文字在故事情节中属于:结局和尾声部分。4、“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在文中的作用是:设下悬念。5、作者写刘子骥探访桃源未果的目的是什么: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6、谈谈你对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理解:答: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百姓和乐,确实是当时及至整个封建社会的人民理想的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空想。当然,这种理想境界,不过是一种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但我们不要去苛求古人。7、译文:(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后遂无问津者: 8、“三”组字同、意不同的词:舍便舍船:sh 抛开; 屋舍俨然:sh 房子。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志处处志之:动词,作标记; 寻向所志:名词,作的标记。9、“八”个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