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7909306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昌市第一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孔子将道德教育置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并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的“信”是指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主忠信”(论语学而),即以诚信教育为主。古人的诚信教育首先是在家庭里从蒙学开始,从婴幼儿抓起,以胎教、父范母仪,生活日用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实现诚信教化。婴幼儿善模仿,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中国古代的父范母仪,特别强调家长对儿童的示范教育。父母长辈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诚信教育。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俯拾即

2、是,如商鞅立木,季札赠剑、管鲍之谊、范式守信等等;也有不少因不守信用而败德坏身甚至亡国的故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候,颇具警戒作用。传统社会重视学校系统的诚信教育,朱熹提出了完整的德育阶段学说,从“小学”到“大学”是循序渐进的德育过程。8至15岁受“小学”教育,16、17岁受“大学”教育。两者的道德教育有不同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注重行为的训练;“大学”阶段就是“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有为忠信孝悌者”。朱熹还编辑“圣经贤传”和三代以来的“嘉言善行”为小学,作为“小学”德育教材;编著四书集注为“大学”教材,后成为元之后科考的必读书目。在不同年龄段施行不同水平层次的儒家

3、经典教育,为学子包括诚信在内的价值观的萌发、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诚信教育,不论是私塾、官学,还是书院,皆行“明人伦”,“成德为事”。明清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传统学校诚信教育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虽在道德教育上分歧很大,但都重视生活实践,强调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信服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人做事不可脱节,朱子的“格致工夫”与王阳明的“事上磨”在一定程度上互通。传统社会的礼俗文化承载着社会诚信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一种乡土社会中自然的教育,礼俗作为一种得宜的规范和生活方式,与法律、制

4、度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有时甚至会超越道德的权威和效力。礼俗的主要形式有三:古已有之、口耳相传的风俗;人们认同和遵循的“人情”习惯;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族规、村规和民约。通过礼俗约束民众从而实现“礼治”是传统乡土社会维护秩序和治理的基本方式。礼俗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诚信心理和行为习惯。(摘自沈永福、邹柔桑论中国传统诚信的运行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 下列关于原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孔子的学说中,诚信教育不仅属于道德教育,而且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B. 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教育,家庭教育

5、是诚信教育的起点,强调父母的示范作用。C. 在中国古代父母长辈在家给儿童讲故事,旨在使其顺利接受学校系统教育而更诚信。D. 中国古代培养人诚信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到宋代形成了一定的学校诚信教育体系。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列女传记载周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强调的是胎教的重要作用,可补充论证第二段的论点。B. 若对父范母仪展开论述,应强调父母的行动示范比言说对于子女更有影响力,可用父范如曾子等事例作论据。C.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逻辑结构,侧重论述传统社会学校诚信教育的系统,指出了私塾、官学和书院诚信教育的一致性。D. 可选择成语“言行一致”“

6、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作为文章中关于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诚信论述的依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孩子则不说谎、诚实做人并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B. 如果学校采用丰富适切的形式,就能显著地提高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有效性。C. 只要家长和教师都做到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学生自然做到诚信做人。D. 传统乡土社会已经瓦解,以社区为特征的城市,对市民诚信教育无能为力。【答案】1. C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

7、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出自原文第一段,符合文义;B项出自原文第二段,符合“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的观点;C项,“旨在使其顺利接受学校系统教育而更诚信”,属于强加因果关系。D项站在全文的高度进行理解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很多做法,属于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第三段中朱嘉的德育学说及实践可以说明到宋代形成了一定的诚信教育体系,正确。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 试题分析

8、: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及其有娠”中的“娠”为“妊娠、怀孕”之意,文言语句反映了胎教观念,系中国古代胎教思想名句,正确。B项符合第三段关于家庭教育的论述,同时对“父范母仪”进行解说和举例,正确。C项错误,原文的论证逻辑不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而是“总一分”结构。第一段为总领段,总论点是“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和末段分别从家庭、学校和礼俗文化的角度进行深人阐述。D项属于对原文论据与论点之间关系的

9、考查,考查所给的成语可否充当证明相应论点的论据,“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一诺千金”都是蕴含诚信思想、突出守信的成语,正确。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A项错误,“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孩子则不说谎诚实做人”说法绝对化。应改为“如果家长重视诚信教育,有可能孩子就会不说谎、诚实做人”。C项错误,“学生自然做到诚信做人”说法不确切,“自然做到”改为“受影响而学习诚信做人”。D项“无能为力”不符合现实,城市可以采取图片、报栏、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市民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10、,完成下面小题。奇医奇方张舟平先生姓宋名华,幼时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十岁便随父习医,深得祖上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纪轻轻即成阿城名医。宋先生的药铺开在阿城的东街上,号“一文堂”,意即有一文钱可求医问药,无一文钱也可求医问药。药房门前大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宋先生怀有超绝的接骨医术。无人就诊时,他就在后院练手功。他将瓷碗砸成碎片和着胶泥装在一条布袋里,双手伸进去捏着,摸着,直到把碎瓷片捏成碗的全形。久之,那双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神力。遇到腰酸腿痛的,只需他轻轻一捏,便立时见效;折胳膊断腿儿的,一摸一捏也就接上了;有在别处断骨没有接好,到了宋先生手上,只见他冷观一眼,然后一个箭

11、步冲上前,朝那坏腿弯膊处猛地一推,一提,一拉,一捏,眨眼功夫,就给弄好了。就这样,宋先生每日坐诊“一文堂”,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有时,也有人请他去出诊。他从不要求来人为他配马备鞍,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嘚嘚嘚,洒一路清脆的蹄音,奔走四方,不辞辛劳,治病救人。这年秋天,日本鬼子打进了阿城。原阿城驻防司令麻五摇身一变当了日本人的走狗,成了阿城第一号大汉奸。一天夜里,宋先生正襟危坐在八仙桌旁捧读一本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突然,寂静的大街上传来一条游狗狺狺的惨嗥,似遭受了什么重物的捶击。接着一串哒哒的马蹄声响过来。随后,就有人跳下马,咚咚地砸门。宋先生打开门,面前那人提着一盏马灯,影影绰绰一身军人打扮。

12、军人十分恭敬地问候宋先生。宋先生垂眼一瞅,知道来人是已投靠了日本人的麻五的副官。副官叫宋先生上马。宋先生略一沉吟,说,是你家哪位姨太太不舒服吗?副官说,是麻司令。他老人家今晚就寝前不知怎么回事瘫软不能站立了,有劳先生去看看。先生笑了,这就去吗?副官一只手提着马灯,一只手紧按着腰间盒子枪的枪套,语气冷冷地,马上去!宋先生扫了一眼副官,又微微一笑,说,好的。先生说着便去后院牵出了他的那头小毛驴。另一个伪军模样的人走过来,欲扶宋先生。先生摆摆手,抓住鞍辔,腿一跨,很矫健地上了毛驴背。走吧,他说,走吧。宋先生是在子夜时分走进麻五的驻地的。麻五在床上蛤蟆样哼哼着,见了宋先生,一连声说,先生救我,先生救我

13、!这阵儿只觉着浑身酥软,像没有骨头似的。说着就要往起爬,竟是动不了。宋先生乜一眼一摊稀泥样的麻五,上前看了看病情,说麻司令病得不轻呢,我给你开几剂方药吃吃看。这里有两样药引子,是万万不可少的,你要务必弄到,方能见效。说罢端坐到一张紫檀方桌前,铺开纸张,挥笔就是一剂方药。药引子另纸附上,写的是:石松籽五钱,夏枯草五钱。三天后,麻五的副官骑着马又上“一文堂”来了。其时宋先生正在药房配药,见到麻五的副官,宋先生也没放下手头的活,只散淡地问一句,麻司令的病好些了吗?没有。副官说,先生你开的药剂好像疗效甚微。药理全对,怎能无效?这就奇了。宋先生放下手里的活,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你家司令吃了枯草,可除草性;

14、吃了松籽,当具松质。怎会无效呢?副官一脸茫然。宋先生缓缓地说,麻司令他把药引子吃到哪儿去了?当然是肚子里呀!副官觉得宋先生的话有些愚蠢。宋先生双手一拍,难怪不管用,我是要他把药引吃到心里去呀副官莫名其妙地去回话了。当天,有人看见宋先生提着药箱,骑着毛驴去城外出诊了。从那天起,阿城的人们再也没见过宋先生。后来,有人传说,宋先生明里是个坐堂的郎中,暗里却在给城外赛虎岭上的抗日游击队供应着紧缺药品。传说又说,麻五的副官那天回去将宋先生的话一五一十学说给麻五后,麻五当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五官扭曲得极可怕。宋先生的那番话惹恼了麻五,他想暗害宋先生,但宋先生早已经参加八路去了。传说还说,宋先生当了八路,一

15、身戎装,一改书生派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带领除奸队干掉了狗汉奸麻五抗战胜利后,宋先生的名字和那张奇方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以传统的传奇小说模式交代了人物的姓名、身份、成长经历,为下文具体描写这位奇医作了铺垫。B. 文中在表现宋先生的接骨神技时,用泥中拼碗训练肉中拼骨,看似不可思议,实则原理相同,有科学依据。C. 汉奸麻五突如其来的瘫软怪病,有巧妙的隐喻作用;而宋先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子,其实是暗讽麻五没骨气。D. 小说通过描写药铺的典型环境,比如“一文堂”的店名、门前大书的对联、“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等来烘托人物。5. 请结合

16、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位宋先生“奇”在何处。6. 小说最后用人们的种种传说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B 5. 奇在医术。阿城名医,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接骨神技手到病除。奇在医德。有一文没一文均看病给药,不求利益;从不要求请他出诊的人为他配马备鞍,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奔走四方,不辞辛劳,治病救人。奇在用药。医术高超,开出的药却无效,用开出的奇特药引子讽刺棒喝汉奸。奇在机智镇定。麻五副官拿枪逼他出诊,他不慌不惧;写下讽刺挖苦麻司令的药方,从容端坐;副官质问药效,他从容对答。奇在身份。表面上是名医,实际上还可能有多种身份,充满神秘感。 6. 丰富人物形象。用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