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890262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省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省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建省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建省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9版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安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

2、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3.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是 A.三公九卿制 B.内外朝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一省制4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

3、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5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6.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以内部州军市

4、征所算之名品,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这些举措A打破了城市的市坊界限 B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 C导致传统经济政策瓦解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7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8.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

5、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9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10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11清

6、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12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中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 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 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13伯里克利说:“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这反映出雅典 A公民

7、大会决策具有科学性 B公职都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C城邦公正平等的民主原则 D民主权利的使用注重程序14有人评价雅典民主时说,公职人员抽签制是一种违背科学的极端化民主。说其“违背科学”指的是A不能保证每个公民在当选机会上绝对平等 B难以保证当选者的道德素质和从政的能力C很容易被少数野心家、阴谋家所操纵控制 D隐含可能侵害少数人正当权利的潜在危险1511世纪末,随着民法大全真本在意大利被发现,欧洲掀起一场研究和传播罗马法的运动,大力强调罗马法效力的属地原则:“在一国范围内,一切人和事都应当受到法律的约束。”这说明 A罗马法理念已经在西欧社会全面复兴 B西方社会的法制观念孕育于古代罗马 C罗马法满足了

8、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法律需求 D罗马法复兴运动满足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16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这说明当时罗马A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皇帝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D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17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18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二

9、者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B宗教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 C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D建立资产阶级廉俭教会的需求19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这表明他们A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B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C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 D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20.史载唐代欧洲来华传教者只有几个人;到元代仅以马里诺里为首的使团人数就达15人;1552-1800年有据可查的来华耶稣会士就达920人。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是A古代世界科技发展制约 B欧洲已经开辟出新航路C中国政府实行文化开放 D世界舰海技术整体发

10、展21 “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据此,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A.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 B.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22读表2,以下说法合理的是表2: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地区 时间14001500160017001750欧洲456989115140亚洲224254292402508非洲7482909090美洲30411

11、5910世界总计373446486671749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人口稳步增长 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 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23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2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对现存的政治制度形成重大的压力。中等阶级要求变革,是因为他们党得自己

12、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于是,英国A发生了“光荣革命” B颁布了权利法案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度 D改革了议会选举制度第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朝自一开始就禁用金银,并很快建立了宝钞(即纸币)货币制度,然而民间却存在一种白银逐渐发展应用的势头。洪武八年(1375年)是宝钞开始推行的时间,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是民间使用宝钞相对比较顺畅的时期。民间交易使用白银的趋向在建文时期(13981402年)表现明显,在收集到的建文

13、时期的22件契约中有11件是以白银支付的。永乐帝(14021424年在位)一即位就颁令禁止金银交易。永乐时期使用宝钞交易活动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实物,在收集的契约中,银的使用只有一例。景泰与天顺年间(14491464年),民间以白银交易为主体,以白银论价并成交的交易,分别占有契约总数的90%和近94%,只残留了极个别的实物交易。至成化年间(14641487年),收集的90件契约中,无一例外地使用白银进行交易。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由于世界白银价格大幅度跌落,明末崇祯年间(16271644年)发生了金银比价与欧洲拉平的现象,达到了1:13。社会出现了通货危机,银贱物贵,既缺少白银,米谷等实物也相当匮乏,市场一片萧条。于是,社会震荡加剧,内忧外患迭起,明朝在中外互动作用下灭亡。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材料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物价关系动荡不定,这对社会制度的演变,对各个阶级的分化改组起了重要作用。贵金属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