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3.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884509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3.doc(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3第1课三国鼎立一、曹操统一北方、东汉末年的社会形势2、官渡之战的经过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二、魏蜀吴的鼎立、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目的2赤壁之战的经过3、赤壁之战曹操兵败的原因4、三国鼎立的形成及原因第2课江南的开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的政权更替,理清三国后期至南朝的历史发展线索;能够说出人口迁徙和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讨论探究,理解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分析概括出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认识到各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文明

2、的重要承担者,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融合、祖国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决定性力量,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北方农民南迁带去的先进生产技术是江南经济得以开发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且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定团结的环境。二、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的政权更替;江南经济的开发。难点: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今天的江南,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你知道汉朝的江南是什么样子的吗?江南的开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那时又是怎样开发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第2课江南的开发(板书:第2

3、课江南的开发)一、西晋兴亡和人口南迁、西晋建立时间:265年建立者:司马炎2、东晋建立时间:317年建立者:司马睿十六国:匈奴(前赵、北凉、夏)、鲜卑(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羯(后赵)巴氐(西南)(成汉)、氐(前秦、后凉)羌(后秦)汉(前凉、西凉、北燕)3、人口迁徙: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迁至黄河中下游(看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只是匈奴,还有鲜卑、羯、羌、氐。中原人口内迁(看北方人口迁徙图)。看到中原人口除主要流向南方外,还有部分迁移到辽河流域、河西走廊。4、西晋末年人口大规模南迁的原因:从西晋中期开始,中原陷入极大的混乱之中,江南地区相对比较安定,因此,北方人

4、口纷纷南逃,出现了人口迁移的浪潮。二、江南的开发、时间:三国时期开始2、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以人为本的思想)。南迁人口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江南降水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好(发展经济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观点)。3、江南经济发展的成就:农业方面:铁农具普遍使用,深耕细作、积粪肥田的技术得到推广,农作物品种增多。手工业方面:冶铁、烧瓷、造纸等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商业方面:商业也有一定发展,长江中下游出现了一系列商业城市。4、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

5、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产品更加丰富,从而促进了商业的兴盛。5、南朝:宋(420年,大将军刘裕灭东晋称帝,国号为“宋”)、齐、梁、陈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一时期尽管政权分立,战乱导致人口的迁徙,但各族人民的迁徙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祖国,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内迁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同汉族杂居相处,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地域分布特点,并且互相学习,逐步融合,对祖国北方的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南迁的劳动力则为南方经济发展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课堂巩固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西晋结束分裂完成

6、统一的标志是A西晋灭蜀B西晋灭吴c西晋代魏D少数民族的内迁2西晋衰落的原因有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匈奴族的内迁连年混战少数民族不断反抗ABcD3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鲜卑c羯D氐4西晋从统一到灭亡持续了多少年A14年B36年c50年D37年5南朝开始的标志是A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B229年,孙权建业称帝c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D420年,刘裕建宋7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8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种植水稻用绿肥牛耕和粪肥的推广小麦的种植ABcD9、阅读

7、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人丰,民勤本业,一岁或,则数郡忘饥。宋书(记载南朝的历史)(1)宋书里描写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史记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贫富分化的程度低。宋书所描述的江南富饶,人口众多;丰收年头,一年的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2)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因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安定;自然条件好;人民的辛勤劳动。)板书设计:2、江南的开发一、西晋兴亡和人口

8、南迁、西晋建立2、东晋和十六国3、人口迁移4、人口南迁的原因二、江南的开发、时间2、原因3、成就4、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第3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北魏建立和统一北方的时间;了解北魏迁都的目的和意义;概述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了解北朝朝代更替的情况。2、过程方法能力通过学习民族大融合的进程,能够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认识到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深远影响,并能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的原则理解民族关系问题。能够结合史实全面分析孝文帝改革,并能做出客观、全面地评价,从而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民族关系问题的正确观点,使学生

9、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认识到民族融合、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理解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坚决制止旧势力,坚持改革的史实,学习那种顽强的意志力和除旧布新的勇气,树立锐意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学习毅力和承担挫折的能力。教学要点重点:(1)民族大融合,这是本课的主题。本课在讲述北魏建国、统一北方、改革的史实中,也贯穿了民族融合逐渐形成并达到高潮的这条主线。(2)孝文帝改革,这是本课的核心。难点:理解民族大融合的含义,民族融合并不简单等同汉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坐的方凳、圆凳、吃的

10、烧饼、蒸馍等,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那么,我国的民族大融合发生在什么时期?它是怎样进行的呢?2、探讨新课:一、北魏统一北方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下面大家阅读课文,思考: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十六国时期,他们逐渐强大起来,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建立后,通过长期征战,于439年统一北方。师介绍鲜卑族:鲜卑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拓拔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发源地在大兴安岭的大鲜卑山。东汉末年开始迁往内地,逐渐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学习农耕,过定居生活。你是怎样理解北魏学习中原文化的政策的?(统一战争激

11、起了各民族的反抗,尤其占人数最多的汉族的反抗,因此,实行汉化政策,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北魏虽入主中原,但其具有原始色彩的落后文化和生产方式与中原民族有很大差距,实行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的发展、封建化和巩固统治。北魏的汉化政策对北魏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理解和融合。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化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二、孝文帝的改革(一)、迁都洛阳、迁都的原因: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同汉族地主的联系,也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

12、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2、迁都的作用:是为了加强同汉族地主的联系,更好地吸取汉族先进的统治经验。(二)孝文帝的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鲜卑族为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为鲜卑人的一支。自东汉末年以来,逐渐南迁。南迁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学习农耕并逐步过上定居的生活;386年,鲜卑族杰出首领拓跋建立魏国,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2)改革的内容:迁都洛阳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3)、主要措施:A:规定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B:

13、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c:改革姓氏,把鲜卑族的复姓改为汉族的单姓;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E: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法治理国家。4)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今天我们回头看一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族呢?他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鲜卑族不见了?对此大家思考一下,孝文帝的改革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和感慨?三、北朝的形成学生看书88页了解。3、学习小节: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在其统治区域内进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4、课后作业、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羯B鲜卑c氐D匈奴2、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3、想想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4、活动与探究阅读教材中的材料,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还有哪些?板书设计第3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建立2、统一北方3、融合的概况二、孝文帝改革(一)、迁都洛阳:、迁都的原因2、迁都的作用(二)孝文帝改革、历史背景2、改革的内容3、主要措施4、历史作用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