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879596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重难点:指导朗读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和欢欣,懂得珍惜,懂得热爱。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支美妙的旋律,谱写着热爱、追求和向往;一曲动人的歌曲,传唱着理想、幸福与希望。它伴随几代人的成长,回响在许多人的心上。它就是著名词作家乔羽爷爷所写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小诗,去感受它永恒的魅

2、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出示词语双桨绿树红墙轻轻倒映幸福环绕四周凉爽洒指名读齐读3、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4、通过读诗,大家知道了什么?生交流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现在,就让我们也加入他们行列,与他们一起到北海泛舟去吧。三、问题引领,深入感受1、“我们”在什么时候荡起了双桨,从哪句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找到相关语句勾画下来。2、当你们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是怎么样的心情?都会玩些什么?(生自由说)痛痛快快玩,自由自在地欢乐,这就是尽情欢乐。带着你们的体验和感受,好好读一读。四、入情入境,读中感受1、学习第一节“让我们荡起双桨绿树红墙”你

3、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眼前一定会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能给大家说一说,这画美在哪儿吗?(随机理解“倒映”“环绕”)我们置身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怎能不感到快乐。让我们再来关注“荡起”和“推开”这两个动词,你体会到什么?“推开”本是人的动作,把小船当成人来写,感受到船儿慢慢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从“荡起”可以感受到小朋友荡舟的动作轻快,情绪欢快。划着几条小船荡漾在碧波上,欣赏如画的美景,怎能不感到快乐?指导读书2、过渡:还有让你感受到快乐气息的语句吗?学习第二小节“红领巾迎着太阳歌唱”抓“愉快歌唱”体会小伙伴心情愉快,这愉快的歌声把水中的鱼儿都吸引过来,鱼儿真的会望着“我们”,倾听“我们”的歌声吗?谁来

4、读读这四句诗句,读出少先队员的高兴和愉快?预设:抓“悄悄地”,轻读我们的歌声太愉快了,太动听了,连水中的鱼儿都情不自禁放轻了动作,生怕打扰我们。再静下心读一读这几行诗句,如果你是画家,你还会给这美丽的画卷增添什么?3、学习第三节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在想: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结合整首诗,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关爱我们的父母、老师、祖国这首歌创作之时,我们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五周年,少先儿童在新中国和共产党的光辉下健康成长,他们快乐地泛舟北海,怎能不感谢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4、细读这三节诗句,你有什么发现?反复的修辞手法,诗歌创作中人们常常使用这样的手法使诗句读起来更有节奏和

5、韵律美。再次诵读,感受少先队员的欢乐和幸福五、出示资料,总结全文本文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主题曲,这部电影是1955年拍摄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影片,它真实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少年儿童的生活,再现了孩子精彩的童年。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伴随一代代儿童成长,成为50多年来传唱不衰的经典。六、作业设计,延伸拓展1、学唱歌曲2、假日,去公园划划船,唱唱歌,交流感受。七、板书:让我们荡起双桨愉快欢乐幸福2、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

6、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二、初读感知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1)字词情况检查(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三、设置悬念过

7、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1、自由读第9自然段,读通顺流利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有字词典?无字词典?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5、自读第15自然段,读准生字词。6、指名读,正确、流利。7、齐读。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出处小精灵儿童资讯站2、再指名读第15自然段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

8、,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3、讨论交流板书:骄阳似火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生可能会回答:太阳当头身上晒得火辣辣的烈日当空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烈日当空地上晒得发烫柏油马路都融化了5、读爸爸说的话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6、指名朗读第35三个重点段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7、学了这一

9、节,你知道了什么?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二、精读第68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1、自由轻声读第68自然段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百花盛开,百花争艳)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

10、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三、回复读第9自然段,深化感受。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指读,评议,练读,齐读。熟读爸爸说的话。3、总结全文四、作业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4、描红5、抄写词语6、扩词查()()()典()()()聪()()()岸()(

11、)()音()()()五、板书:学会查“无字词典”骄阳似火马路上烈日当空树叶晒蔫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有字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无字词典来自生活来自自然不仅而且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车”字笔顺。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2.朗诵的背景音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2、教师出示挂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1)播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

13、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4.指导写字(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5.拓展活动(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2)背一背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1、导语: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2、板书课题。3、释题。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过渡语:枫桥夜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