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1.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87844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1.doc(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1第1课我驾神舟游太空教学目标:.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教材分析:自古以来,太空对于人类总是神秘莫测的,人类渴望探索太空的奥秘,却苦于没有方法,直到1961年前苏联的航天员加加林第一次登月成功,终于为人类揭开了太空的神秘面纱。美国也随后实现了多次登月计划。而中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泱泱大国,同样热切盼望着在太空中的某个星球上留下中国的国旗,烙下中国人的脚印。XX年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驾我国自行设

2、计的“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次载人宇宙航行,为我国探索太空书写了历史新篇章。本课以我驾神舟游太空为题,通过了解太空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神游太空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创造能力。教材选了杨利伟驾“神州五号”宇宙飞船航行太空的图片及其他飞船、卫星图片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情感及了解太空的欲望;另外,教材也选择了一些学生作品,更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创作(可以用手工或绘画的形式)灵感,使学生在激情昂扬中想象自己驾神舟游太空的情景。重点、难点: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3、。难点: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画的工具,分创作组(4人一组),收集太空的有关图片资料(教师)、范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太空飞行器的模型等教学过程:.提问导入。(1)世界上除了鸟儿会飞外,还有什么东西会飞?(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2.了解太空。(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事先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2)教师补充小结并板书:宇宙飞船、宇航服、太空、星球。3.欣赏图片。(1)提问:说说宇宙飞船的组成部分并简述其设计的注意点。(2)教师小结,板书欣赏要点:形状;色彩;结构;其他因素。4.学生创作。(1)主题:我驾神舟游太空。(2)提问:在太空遨游时你希望驾

4、怎样的飞行器?穿怎样的宇航服?最想到哪个星球上去探险?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3)学生创作作品,教师指导。(4)启发:构思:与众不同,富有创意;构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创作:掌握技法,熟练表达。5.作业讲评。(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互评。(2)有时间的学生进一步修改作品。6.课外作业。(1)收集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2)准备小组创作比赛。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创作小组内商讨创作方案有关绘画和手工的材料工具教学过程:.强调要点。(1)事先商量好分工情况。(2)各小组在30分钟内创作一幅作品。(3)把大家对遨游太空的感受在创作中具体地表现出来。2.学生制作。(1)主题:体验太空。(2)准备:

5、交流2分钟,安排好分工。(3)建议:注意安全;要有创新;结合未来发展方向;最好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3.教师指导。教师在构思、构图、技法及学生的合作方面作指导。4.展示作品。让各组代表上台发言,并互相评价作品。5.课外拓展。(1)要求各班进行作品展评。(2)举办有关太空知识的讲座。(3)鼓励对太空有兴趣的同学继续深入探究太空的奥秘课外资料宇宙家族有哪些成员什么是宇宙呢?一般认为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它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宇宙的成员中,我们最先认识的是太阳系。太阳系的家族包括太阳、地球在内的九大行星,还有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他天体围绕太阳周而复始地旋

6、转。太阳系只是广大恒星世界中的一员。我们在夜晚见到的满天星斗,绝大多数都是像太阳这样能发光发热的恒星。这些恒星的温度、亮度、体积都不一样。众多的恒星往往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组成星团,与气体和尘埃物质构成一个直径为几十万至几千万光年的星系。银河系就是其中之一,它的直径就有10万光年。当然,宇宙中还有众多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河外星系,它们的外型和结构存在着差别,距离有近有远。假如几个星系之间距离较近,就组成了星系团。宇航员是怎样在太空中生活的?太空是个重力十分微小的地方,在那里,宇航员的生活方式与地面大不相同。由于失重,宇航员吃饭和喝水可不像在地球上那样自由。比如吃饭,如果像在地面上那样,饭会一粒一粒飘

7、满整个房间,并且饭粒会随着人的呼吸钻进人的鼻孔。因此,太空食品都要经过特制,装在软管或软袋里。宇航员进餐时,先要将身体固定好,动作要轻,呼吸节奏要调节好,不能张开嘴咀嚼食物,吃东西时只能用鼻呼吸,否则食物会从嘴中逃出。喝水也同样要把水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才行。太空中的生活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刷牙不用牙膏和牙刷,更不能用水,而是嚼一种类似口香糖的胶质物,让牙齿上的污垢粘在它上面,以便达到洁齿的目的。洗脸时只是用浸湿的手纸擦一擦。谁是进入太空的第一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地球,现在人类不但可以到达月球,而且可以在太空中行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到更远的太空去旅游。但谁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呢?96

8、1年4月12日的清晨,在前苏联中部的拜科努尔宇航中心发射了一枚名为“东方1号”的运载火箭,它载着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直冲云霄。此时,在高速飞行的飞船内,加加林不时观察舱内的仪表,认真地做着记录,并及时拍下一些珍贵的照片。上午9时,莫斯科电台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消息:“1961年4月12日,在苏联本土,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进入了围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尤里•加加林就成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东方1号”飞船一共在空中停留了108分钟,绕地球一周,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在飞船返航时,加加林启动了装在机械舱内的制动火箭,使飞船减速,然后控制火箭喷射气体的

9、方向,使飞船脱离绕地球的轨道,飞回了地球。在距地面7700米时,加加林被弹出生活舱,乘降落伞飘然落地。后来,加加林这样描述他的感受:“(地球)地平线呈现出一种异常美丽的景色,淡蓝色的晕圈环抱着地球。”第2课我们爱劳动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材分析: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

10、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若起若落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

11、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资料等教学过程:.情境引入。(1)教师用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2.欣赏

12、感受。(1)教师用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3.研究体验。(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3)展示:教师用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

13、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4.尝试练习。(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5.作品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线条是否流畅、肯定?6.课外拓展。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资料等教学过程:.欣赏体会。(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2.讨论研究。(1)小组活

14、动: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3.创作表现。(1)提出要求: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2)教师建议: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4.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课外资料.作品简析。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感情。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他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拾穗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3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