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第二课时学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87656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第二课时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第二课时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第二课时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第二课时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第二课时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第二课时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第二课时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第二课时学案第2课时一、课前准备、分小组采访身边的一位劳动者,用笔记录采访要点,有条件的可以用数码相机记录下当时采访的情景和劳动者的劳动场景。2、实物投影仪,计算机。二、教学过程(一)小组合作,交流采访感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介绍。实物投影仪出示采访记录,如果用数码相机拍照的,转接到大屏幕。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对象:采访方式:主要问题:1、2、小组成员及分工:联络员:发问员:记录员:摄影师(录音师):其他:2、通过访问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新课程强调尊重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学生真实生活中的劳动者是重要的活动资源,我们要十分珍惜。这样的零距离接触,既能让儿童了解各

2、行业劳动者,又能帮助学生学习合作与分工,掌握访问方法,锻炼参与技能。这时学生对劳动者的感受是真实的,感谢是真诚的,如果学生想表达谢意,是水到渠成。)(二)组织辩论,价值澄清采访中我们发现,有人认为农民工进城给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也给城市带来了麻烦。你支持哪方观点?全班分两大组进行辩论。(凡事都有两面性,访问活动在课外由学生自行完成,无法全程监控,学生一定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通过辩论,一方面让他们无顾忌抒发真实想法,一方面帮助他们纠正认识偏差。)(三)自我反省,引导行为、朗诵散文送给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2、活动进行到这儿,我们切身感悟到有那么多人为我们付出,你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3、?3、结合学生提问,引发思考:我们平时是怎么对待身边的劳动者的?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些劳动者呢?4、从教材图示“倒垃圾多走一步路,倒进垃圾箱”,超市购物把不需要的东西放回原处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可以从在社区、在学校、在社会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5、相机出示小诗微笑,引导学生态度。一个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一个微笑仅有几秒而留下的回忆终生美好!没有人富,富到对她不需要,也没有人穷,穷到给不出一个微笑。6、播放歌曲为了谁,总结提升有那么多人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方便,我却不知道你是谁;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今天的活动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相处是长久的。在生

4、活中,让我们带着微笑,带着问题去面对每一个知名和不知名的劳动者吧!(教学既要还原生活,又要提炼生活,触动情感,影响态度,提升价值观。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并不意味对某个问题的探讨的结束,而应当是新思考的开始。)三、制作和使用的设想这节课中学生采访记录和拍摄的照片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生成性的课程资源。采访记录用实物投影仪播放,照片对接到多媒体会再现劳动场景,再现采访场景。小诗微笑清新隽永,短小而意味深长,值得让学生品味。可以用实物投影仪,省时省事。歌曲为了谁如果能用mTV效果更好,容易找到,歌词内容与本课契合,画面很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康德把德育的内涵定位于“价值”,

5、价值是无法灌输的,它只能由个体在自我发展、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生活的世界是自然不造作的,面向生活的德育课程需要设计,需要教育者精心设计,但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这节课教学尽可能从学生访谈活动中挖掘资源,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说真话,不说空话、大话。教师尽可能多引发思考,问题尽量指向学生内心感受,引导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少讲大道理。本课教学设计总体评价与反思: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些人认为太抽象,难捉摸,其实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一点也不空洞。从课标到教材是一个“由繁到简”提炼生活的过程

6、,教学就是要“由简到繁”还原生活,再现生活,触动情感,影响态度,提升价值观,引导学生过有道德、有尊严、有品位的生活。课程生活也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把课题当作学生生活中的一个话题,引发思考,引导自己提问,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发儿童对熟视无睹的生活的有意注意,引发看到“物”后之人。当学生意识到为了自己,有那么人为自己付出了劳动时,一个直接的反映是说声“谢谢”,但不要急于让他们做肤浅的表达,让他们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说,此时无声胜有声。第二课时当学生进行了现场采访,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劳动者亲密接触后,心内有了具体的感恩对象,内心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心中有一股强烈的冲动要表达,这时让他们大声地动情

7、地说出“谢谢”,感激的泪水就会呼之欲出。教师朗诵课文中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送给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我知道我就生活在他们日复一日的操劳和奔波之间,生活在他们千丝万缕的悲伤和欢颜之间,生活在他们青石一样的足迹和海浪一样的呼吸之间我靠他们的滋养而活,他们却对自己的施与一无所知。他们因不知而越加质朴,我因所知而更觉幸福”教师用心表达对生活的理解,用心诠释自己的感受,用心在与孩子们做心灵的交流,就会和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沉浸到美好的境界之中。有的老师试图让孩子们进课堂时是“?”通过教学,把他们变成“。”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其实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并不意味对某个问题的探讨的结束,而应当是新思考的开始。道德教育到底由谁来完成呢?由学生自己,由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完成,尤其是儿童每天面对的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因此我的理解,德育教师既不可妄自菲薄,觉得品德教师是“副科”教师,课上了对学生没多大作用而放弃努力;也不要妄自尊大,“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什么问题都自己扛”,1门课程、1节课的承载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期待上完品德课学生马上道德高尚,不能期待教育立竿见影,我们不应也不敢浮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