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6786886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村经济发展典型推荐材料新疆阿勒泰地区国营一农场职工邓安林邓安林,男,汉族,现年 48 岁,1985 年只身一人从四川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国营一农场投亲靠友,刚到一农场主要从事基建工程行业,为一农场修建房屋及桥涵闸水工建筑,1999 年,本人响应农场开发盐碱地的号召,拿出多年积蓄投入 10 万余元,在一农场二分场开发了 780 亩土地,开始转行,主要从事农业种植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创业,从刚开始的门外汉到如今的粮食种植专业户,而且近几年都在农业种植中得到不少的回报,达到了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目的,从 2008 年开始,他为了调整种植业结构,轮作倒茬,响应国家种粮号召开始小面积种植小麦,他承包的

2、 780 亩全部种植小麦和玉米,2013 年他种植 550 亩小麦,230 亩玉米,小麦单产达 480 公斤/亩,近几年累计上缴国家粮食超千吨,多次被上级单位评为科技能手和种粮大户。1、大胆承包开发土地,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福海县一农场是一个建场近 60 年的国有农场,由于种种原因,农场经济发展缓慢,职工收入不高,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农场开始经营体制改革,改过去统一垫付吃大锅饭的经营体制,向农户承包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了鼓励广大农户开发土地,扩大农场2农业种植面积,1999 年农场出台了职工开发土地有关政策,邓安林看到了改革发展的机会,决定转行农业,当年拿出全家多年积蓄,

3、投资 10 余万元在一农场二分场开发盐碱地780 亩,由于农场土地盐碱化较重,邓安林开发土地头两年种植油葵,产量低,不但没有赚钱反而亏了几万元,2004年,他开始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不但收回了前期的开发投入成本,而且还赚了几十万,但从 2008 年开始他发现连年种植食葵、打瓜等经济作物,土壤得不到轮作倒茬,土壤病虫害滋生,食葵菌核病无法防治,打瓜枯萎病、白粉病、疫病普遍发生,产量和品质下降,收入越来越少,而且价格不稳定,收入没有保障,看到这种情况后,他果断调整种植结构,开始种植小麦和玉米,轮作倒茬,培肥地力,逐年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面积,到2012 年,他发现国家粮食优惠政策越来

4、越好,而且有农业保险政策不怕天灾,收入十分有保障,他把他所有的土地用来种植小麦和玉米,在种植过程中他可惜投入,精心管理,单产一年比一年高,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收入可观,走出了一条粮食生产规模化的新路子。2、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增产增收 随着福海一农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 90 年代种植面积 2 万余亩,扩大到现在 7 万余亩,造成水资源短缺,农、林、牧、渔用水矛盾突出,2007 年农场开始示范推广滴灌3节水技术,以缓解用水紧张状况,节水滴灌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增效的作用,但投入资金较大,职工一时接受不了,邓安林同志虽说文化程度不高,但脑子活,爱钻研,接受新鲜事物快。2009 年毅然投入 30

5、 余万元把自己780 亩地全部安装了滴灌设备,示范推广滴灌技术。一农场2010 年为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小麦单产,增加小麦亩收入,农场决定学习石河子、兵团等先进团场滴灌小麦技术,示范推广滴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邓安林同志作为农场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先后 6 次随农场参观学习团到石河子垦区、兵团 182、183、184、187 参观滴灌小麦种植技术,并且积极参加“科技之冬”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在学习中能认真听讲、深刻领会。2010 年春天决定种植小麦 300 余亩,其中种植滴灌小麦 150 余亩,在技术上严格按照要求操作,选用了适宜农场土地的小麦新品种新春 29号,对种子进行了药剂拌种采取了测

6、土施方施肥技术,增施磷肥和钾肥,在滴水和施肥上采用了少施多餐的方法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小麦全生育期不缺水,不脱肥,在遭受7 月初暴风、雨灾的情况下,他的滴灌小麦在倒伏 30%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 360 公斤/亩的产量,比另一块没有滴灌的小麦亩产量高出 60 公斤,邓安林心想:如果今年滴灌小麦不倒伏,产量可以超出 400 公斤/亩,经济效益可观。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11 年他不仅进一步扩大了4小麦种植面积而且全部使用了节水滴灌技术,在自己研究实践小麦种植技术的同时他还经常与专家、技术人员及种地能手交流种植经验,通过几年不断总结、不断实践,邓安林同志总结了一套自己种植滴灌小麦的经验,小麦产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年收入可观,为农场推广滴灌小麦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在他的带动下,一农场 2013 年小麦滴灌面积扩大到 7000 余亩,小麦单产首次突破 400 公斤。通过规模化种植粮食作物,让邓安林同志尝到了甜头,他说:“种滴灌小麦简单,省工、省力、国家补贴多,有农业保险做后盾咱们没有后顾之忧。 ”今后他计划流转一部分土地,把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到 1000 亩以上,成立家庭农场,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