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86523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的史实。简述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的过程,讲述呼韩邪单于归汉与昭君出塞的故事及影响。明确抗击匈奴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在军事上的体现。与同学交流合作,通过角色模拟、课本剧等学习活动,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了解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学习少年英雄霍去病忠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及勇敢无畏的精神。通过汉与匈奴的和战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

2、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匈奴杰出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进入鼎盛时期。对我国北方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铺垫,使学生感知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汉朝时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

3、间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进行边境贸易。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是历史的主流。三、教学策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依托建构主义理论,史实性基础知识部分由教师设计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诗句、文物等史料创设情境,学生从中获取信息。采用对比、归纳、图表等方法开展学习活动。重难点问题,采取师生合作探究的方式,设计模拟茂陵导游身份讲述霍去病的故事、编排表演课本剧昭君出塞等学习活动,强化对历史事件的感知与理解。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找关于霍去病、王昭君的资料,设计学习任务单,制作多媒体;指导学生设计学习活动。学生准备:查找资料,模拟茂陵导游

4、身份写导游词,练习讲解;编排、表演课本剧昭君出塞五、教学过程(一)析读图片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马踏匈奴,激情介绍作品。鼓励学生提问,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会围绕匈奴是怎样的一个民族,为什么霍去病出击匈奴等问题提问)教师指出他们的疑问,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顺势引入本课。【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情绪,营造学习氛围,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二)自主学习落实基础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同时搜集疑难问题以待探讨。1填空(1)匈奴族在_过着游牧生活,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_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2)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_业兴旺发达。_业也发

5、展起来。在同中原的交往中,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_,开始垦田种谷。匈奴的实力不断壮大,进入_时期。2完成汉与匈奴的关系表【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利用10分钟进行课内先学,建构基础知识,提出疑难问题,为下一步探究奠定基础。(三)释疑解惑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他们提出的疑难问题,出示自己预设的探究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课本剧等活动分析难点,提升认识。1草原雄鹰揭秘匈奴(1)解释冒顿的含义,思索他统一蒙古的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尤其是绿字的介绍,讨论回答。(生本、生生合作,围绕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格治军”回答。启示从严格遵守纪律的角度阐述,肯定富有创意

6、的答案。)(2)讨论78页动脑筋的问题。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第一问,从文本提取信息回答。(提示学生从发展生产、为开发边疆做贡献角度思考。)第二问,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资料,加以讲解。(按史记记载,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的末代国王夏桀的遗民,向西迁移的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等国。公元1世纪,北匈奴,逐渐向西逃亡,最后深入到欧洲腹地;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中原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后来与当地各族融合。)【设计意图】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发挥主导作用,符合课标XX版的理念。2匈奴未灭无以家为(1)阅读图文材料,联系教

7、材,简述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过程。先在小组内讲述,再派代表在班级展示,由教师和学生评出最佳一组,对其他组的表现也给予鼓励。材料一材料二战神卫青:汉朝历史上驱逐匈奴竟然七战七捷。第六战:卫青从正面进兵,直插匈奴单于驻地。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喊杀声惊天动地。伊稚斜单于突围逃走,卫青发觉后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匈奴兵军心大乱,四散逃命。第七战: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解除了对汉朝的军事威胁摘编自人民网霍去病是一位少年将军。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封狼居胥,大捷

8、而归。因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2)模拟导游,介绍霍去病。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霍去病、卫青墓也矗立在那里。为了保护石刻,茂陵博物馆建在霍去病的墓地。教师简要畅谈自己参观茂陵博物馆的感受。模拟导游活动要求:以茂陵博物馆导游的身份,运用所学知识,介绍霍去病的功绩,并谈谈他的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先在组内完成,再分组展示,由师生评出2名最佳导游。【设计意图】本人在XX年有机会去茂陵博物馆参观,十分敬仰霍去病的功绩和精神,介绍自身感受,将教师的经历作为资源去开发,符合课标XX版的理念。运用历史古迹设计学习活动,拓宽学生视野,体现一种小课堂的大课程观。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壁垒。(3)汉武帝为

9、什么为卫青霍去病修建高规格的墓?引导学生讨论。预设到学生可能会说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引导学生继续探讨,他们的功绩有什么作用?学生会答维护了国家的统治,有利于百姓生活安定。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功绩,也是汉武帝大一统在军事上的体现。准确评价学生的不同回答,鼓励学生踊跃发言。(4)汉初与汉武帝时期政策不同,为什么?播放两段汉武大帝视频片段。一段是汉武帝舍不得姐姐去匈奴和亲的场景,一段是准备出击匈奴的场景。引导学生讨论政策不同的原因,认识到国力是否强盛是制定政策的依据。迁移第12课13课的知识,说明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所以改变了汉初的政策。【设计意图】迁移前两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比较、分析能力。3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1)课本剧表演:昭君出塞。请班级历史爱好者表演课前排练好的课本剧昭君出塞剧本参考:旁白:追溯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第一幕订立盟约(甘露三年(前51)正月,甘泉宫)传令官:宣呼韩邪单于觐见!呼韩邪单于: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汉宣帝:爱卿平身!呼韩邪单于:喏!汉宣帝:爱卿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匈奴单于,朕希望边境太平,不再有战事,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呼韩邪单于:回禀陛下,臣也不希望再发生战争,百姓不再遭受战乱之苦。我愿和大汉订立盟约,汉匈和平相处。第二幕单于求亲(竟宁元年(前33)正

11、月,长安)传令官:宣呼韩邪单于觐见!呼韩邪单于: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汉元帝:爱卿平身,爱卿已是第三次朝汉,不必拘礼!呼韩邪单于:回禀陛下,臣希望娶汉人女子为妻,愿做大汉的女婿,希望汉匈关系更为密切,请陛下明鉴。第三幕昭君出塞汉元帝:爱卿,朕答应你的请求,将昭君公主赐你为妻,爱卿以后就是大汉的女婿了!呼韩邪单于:谢陛下!(看一眼衣着靓丽、容貌美艳的王昭君,显露出十分满意的表情)陛下!臣愿意永保塞上边境。旁白:昭君出塞后,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从此,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40余年无战事。(2)阅读图文资料,探讨:汉与匈奴的“和”与“战”起到了什么

12、作用?材料一:“青冢”墓碑上也刻有: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材料二:引导学生学会初步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战争,给双方百姓带来伤害,但是能够带来相当长时间的和平,和亲,表面看似乎是一种妥协,但是也能够带来和平,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所以,王昭君和亲起到了和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几乎一样的效果。不论是战是和,最终都促进了民族融合,理解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点拨与追问,纠正学生片面看问题的倾向,对于多角度看问题的做法,给予特殊的表扬与肯定。【设计意图】通过排演课本剧和阅读图文材料讨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体验当时人物的感受,符

13、合历史情境地想象当年的情景。培养阅读材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方法,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落实情感目标。(四)板书纲要归纳小结【设计意图】运用纲要信号法,呈现本课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及以前所学内容,自主建构知识。(五)学以致用当堂测评1单项选择题(1)他是匈奴族中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统帅,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他是A冒顿单于B呼韩邪单于c成吉思汗D拓跋宏(2)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立下赫赫战功的有蒙恬卫青霍去病窦固ABcD(3)历史学家翦伯赞说:“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王昭君墓不会被废弃的原因,你认为是A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B王昭君的墓建得高大c王昭君的墓建在青山脚下,位置特殊D王昭君和亲为汉和匈奴带来了和平与交流2活动探究题(4)下列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位?简要说明理由。要求:运用史实阐述理由,史实准确,文通字顺,不低于50字。参考答案:1(1)A(2)B(3)D2(4)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言之有理,观点正确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