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课件讲义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864607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0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内部控制课件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企业内部控制课件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企业内部控制课件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企业内部控制课件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企业内部控制课件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内部控制课件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控制课件讲义(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财政学院 会计学院 教 授 硕士生导师,赵 英 林,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山东财政学院会计学院 教授、硕士生导师 赵 英 林,同学们好!欢迎您学习 企业内部控制课程,下面我们开始讲课,企业内部控制课程简介,1.企业内部控制的学科属性;,2.为什么会计继续教育 要开设这门课程?,3.学习本课程的前置课程;,4.教学时间安排;,5.讲授的主要内容。,1.企业内部控制的学科属性,内部控制是否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尚 没有明确定论。目前国内外研究文献和研究 报告大多都是从制度建设角度将其视为财产 保护、会计信息可靠性和企业经营效率提高 的应用性管理制度。 但美国“安然”事件以后,全世界都认识

2、 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美国颁布萨班斯 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中华人民共和 国财政部也陆续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基本规范等一系列内部控制法规。内部 控制制度更趋于成熟,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是 迟早之事。 目前看,它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财 务管理学、生产管理学一样属于管理学。,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尔德 约瑟 汤因比(1889 1975)曾经说:“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 亡是从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其衰亡前的最 后一击”。这句话恰如其分的解释了内部控制的重 要性。 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由于内部失控导致破产,对 国际上所有企业运作提出了一个巨大挑战,现在都明 白了这个道理:企业能否生存,

3、资金、市场不起决定 作用,关键在于企业守不守法,不按照市场经济的 游戏规则办事,企业本事再大也要死掉。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没有良 好的内部控制是不行的。因为外力打垮企业那是很难 很难的事情,企业的失败往往都是从内部开始衰亡的 ;再则,从内部控制所解决的的问题看:它是保证企 业的财产安全完整、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提高,2.为什么会计继续教育要开设这门课?,企业的运营效率。这些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 问题。 企业管理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因此,国家财政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招手建设一 系列有关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法律、法规,以解决我国企业快速发 展中的不

4、和谐音符企业内部人员携公款潜逃、挪用公款赌博、用公款 炒股、利用企业改组、改制、资产产权变动之机中饱私囊、办理采购、 销售、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时损公肥私;为达到一些私利而进行会计 造假、资产评估失去公平等等。这些构成国家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的巨大 威胁和阻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规定,企业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必 须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与一些具体规范为依据,进行全 国性的普遍会计人员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我们这次学习,是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有计划进行的。,3.学习本课程的前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习完成企业会计准则、企业 财务管理学、企

5、业管理的基础上开设的。 没有完成上述课程,可能在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时遇到障碍。 请没有完成前置课程的同学进行自学。,4.教学时间安排,根据国家财政部的要求,以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为依据,对全部会计人员进行继续 教育,共计24学时,由各地财政部 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安排。,5.教学内容共十二章如下:,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第二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第三章:控制活动 第四章:货币资金控制 第五章:采购与付款控制 第六章:销售与收款控制 第七章:成本费用控制 第八章:专项业务控制 第九章:风险控制 第十章:信息与沟通 第十一章:监督控制 第十二章内部控制的评价及外界影响因素,第一章

6、:内部控制概述,这一章的学习目的是要弄懂内部控制的概 念、涵义、以及其产生发展过程,产生的动 因、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都是基本概念 与基本理论。学习好本章为以后学习打下基 础。主要讲授这么六节内容:,1.内部控制的概念;,2.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历程;,3.内部控制的要素;,4.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5.内部会计控制,6.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第1节: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严格意义上说,企业内部控制就是 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内部控制是相对于外部控制而言,作为管理学必须有内部控制又有外部控 制。但我们现在所研究的,只是管理学中的内部控制部分。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7、,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了。甚至可以说,自 从有了企业的内部分工,就有了内部控制。因为在分工的企业内部必然出现一些 职能部门和生产经营环节,就必须依靠内部控制来解决各部门和个环节之间的衔 接问题。所以,内部控制与企业分工有着渊源关系。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活动, 有很长的历史,但作为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只不过一百多年历史。要作为 一门管理学科,现在世界上还无定论,只能说正在发展完善之中。目前国内外研究 文献和研究报告都是把内部控制视为一种基于财产保护、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经营 效率的应用性的管理制度,没有从学科角度来解释。大家都把内部控制当作一门学 科来认识,来研究,这有助于其发展、完善。所以,

8、我们将其同其他管理学科,如 战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生产管理学一样对待。,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人们是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 而发展的。在世界诸国中,美国的研究比较早,而且是 最有研究成果的。但也经过了一个演变和发展过程。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首次对内部控制下定义, “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的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 施,目的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 企业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这是第一个定义。1958年又是这个协会,在其审计 公告29号中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分为两个要素: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这是最 早的研究成果,

9、直到今天仍然可见影响和踪迹。 到了1992年,美国的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Nizations of Treadway Commission)在其研究报告中下定义:“由企业董事 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 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的要素是 五个: 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系统研究大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 美国不同的是我们没有类似于COSO这样的专门研究机构或组织。 有关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由学术

10、界和会计审计职业管理机构 进行的,而且绝大多数是会计控制,管理控制研究的不多。 至于对内部控制定义,五花八门,各有己见,最主要的是: 1996年1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 制与审计风险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的 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数 据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与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将内部会计控制 定义为:“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

11、和程序”。 从上可见,我国所研究和规定实施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而不是管理控制以至 于其他控制。所指的面是狭窄的,可操作性比较强。因为我在后面要讲内部会计 控制一节,所以不再区分和赘述。 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就介绍这些,下面我们讲述第二节。,第2节: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内部控制行为也叫内部控制活动,这是很古老的 事情,有了企业就有内部控制。中世纪欧洲的庄园就 产生了控制财产安全完整的内部控制行为。但其真 正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是股份公司产生以后,两权 分离条件下,缺少内部控制是不可想象的。严格的 说,公司治理就是内部控制的内容之一。 在漫长的企业管理活动中,内部控制也随 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而发展完善,

12、但要注意,他还没 有形成一门完整的管理学科。他被当作一门学科, 在管理活动中应用,到目前为止,它的发展应该有 四个阶段:1.内部牵制阶段;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4.内部控制框架论阶段。 我们将这四个阶段分别解释如下:,第1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最早出现在公元1600年,原义是“掌舵术”。最早用于企业 就是财产物资管理。就是欧洲有文字记载的簿记,一开始也是指记录、保管财产 物资。当时认为:内部牵制是账户和程序组成的协作系统,这个系统对其他员工的工 作进行连续性检查,以确定其舞弊的可能性。从企业产生到上个世纪40年代都处在这 个阶段。 这种内部牵制认识基于两个假设

13、:其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者部门无意 识犯同样错误的几率很小;其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者部门有意识的合伙舞 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一个人和一个部门舞弊的可能性。 这两个假设归结为一点就是:财产物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经手就 像对比一个人或部门经手安全性高,因为首先两个人不会犯相同的错误,其次两 个人串通舞弊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而且他们之间可以互相监督,促使彼此不敢越 雷池半步。 因此,早期的内部牵制就是靠内部分工制衡,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因为 内部分工制衡一方面限制了舞弊,也增强了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发展至今,内部牵制已得到完善,通常有实物性牵制、程序性牵制、体制牵 制、簿记

14、牵制等等。,第2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到了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传统的内部牵制思想与古典的管 理理论相融合,产生了内部控制制度新概念。 这段时期产业革命在欧美相继完成,股份公司成为西方各国的主要组织形 式。同时,“管理之父”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创造的组织管理理论 已经普及公司管理。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两权分离的股份公司急需比 内部牵制更好的内部控制措施,所以,内部控制制度就应运而生。 这阶段重要的标志是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 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审计人员的重要性的报告中,给 内部控制下了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

15、结构及该组织为保护财 产安全、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保证既定管理政策实 施而采取的所有方法和措施”。 195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又重新定义内部控制,并明确 内部控制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两个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 指经营效率提升,管理政策落实等管理制度,如企业管理中的安全生产制度、质 量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奖惩制度、员工培训制度、操作制度等都是内部管理控 制范畴。,1972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在其公告中又重新 为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作了定义,并指出内部管理 控制包括组织规划和管理当局进行经济业务授权的决策过程有关的 程序和

16、记录。这种授权与完成该组织的目标有关,同时也是建立内部 会计控制的起点。 这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内部控制实现了制度化,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管 理制度形式明确起来。 但要注意:美国划分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有重要意义,但决然 区分二者,实际工作中非常困难,有些内部控制制度是很难认定属于那一类,事 实上好多学科、事务都是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工作中一定不能绝对化。,第3阶段:内部控制结构论阶段,内部控制结构论主要存在于20世纪80至90年代,这段时间会计界 与审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步从一般含义向具体内容深化。1988年美国 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第55号公告审计准则说明书,以“内部控制结构” 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概念。同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为保证公司实现具 体目标而设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该说明书认为,内部控制由三个要素 组成,即: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 控制环境。是指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员工的胜任能力、管理当局的管 理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等组织机构的授权和分配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