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844883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5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教育管理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学》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育 管 理 学,吴志宏主编:新编教育管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2008年 吴志宏主编:教育管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 吴志宏著:教育行政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 萧宗六著:学校管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2008年 黄葳著:教育管理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陈永明著:教育行政新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二章 教育管理活动的理论基础 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教育管理活动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意义; 2、了解关于组织的学说; 3、认识领导问题研究对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 4、阐述决策过程及其相关研究; 5、掌握相关的激励理论 6、说明有效

2、沟通的过程及保障条件,第一节 教育管理活动的哲学思考 教育管理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节 教育管理的社会学意义 履行对社会的责任 当前教育管理者应尽的社会责任是:如何消除地区间、学校间的差距,如何关注教育集体中的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帮助;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对学习有障碍或智力有缺陷的儿童如何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对薄弱学校如何加大支持力度,尽快使他们迎头赶上;对于农村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教育,如何给予特殊政策进行扶持等。,第三节 教育管理活动

3、的心理学支持 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管理 第四节 教育管理活动的经济基础 经济活动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和制约,第五节 关于组织的学说 问题: 1、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担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和尚多了反而没水喝? 2、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此话说明什么道理? 一、组织的涵义,静态地看,组织就是社会集团,是一个集团内各种关系的系统总和;从动态角度来分析,组织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构成模式,是人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彼此分工合作、相互影响的活动系统;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组织又是一个有着生命活力的生长体,它随着历史和社会环境的演变而不断进行自动调整,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总之,

4、组织不是人与物或者人与人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复杂的永远处于活动状态、又不断在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的综合系统。,组织的共同特征:由一群人组成、共同的努力、努力指向同一个目标、内部有管理层次、有分工和合作、有明确的职权关系和责任关系,有一定的内部章程和制度等。,具体地说,组织区分为有形与无形,即组织机构与组织活动 1、实体组织(有形组织) 必须具有目标 必须有分工与合作 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 2、组织活动(无形组织) 组织机构的设计 适度分权和正确授权 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文化建设,二、组织的功能 石墨;碳原子层状结构 钻石:碳原子独特的“金刚石结构” 1、组织具有导向功能 2、组织具有汇集人

5、力和放大人力资源的功 1 + 1 = 2 1 + 1 2,3、组织具有控制功能 4、组织具有沟通功能 5、组织具有激励功能 三、组织的分类 根据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组织、管理组织、维持组织、适应组织 根据谁是组织的受益者:互益组织、企业组织、公益组织、服务性组织 根据组织成员对组织的顺从程度:强制权利型组织、功利型组织、规范性组织,学校组织的特性:学校组织总是表现出与其他组织不同的一些特性。首先,学校教育组织是文化组织,不是生产和盈利性组织,故其基本作用不是追求直接的经济效应,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人类的文化遗产;其次,学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服务性组织,服务对象就是学生,因此学校必须处处重视学生的利益

6、;第三,学校是规范性组织,学校的组织与管理,主要依靠的是规范化的手段,学校将一定社会的规范、信仰、道德习俗等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遵循和发扬。所以,用过于强制性的教育手段,或是用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学校工作,都是与学校组织的基本特性格格不入的。,四、组织结构与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宽,管理层次就少;管理幅度窄,管理层次就多。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是:领导者的能力水平,下属人员的素质水平,从事工作的难易程度。,五、组织变革-解冻、变革、冻结,四、组织文化 学校组织文化指的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与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其成员认同和共同遵循的信念、价值、假设、

7、态度、期望、故事、佚事等价值观念体系,制度、程序、仪式、准则、纪律、气氛、教与学的行为方式等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校舍建设、设施设备、符号、标志等物质风貌体系。,七、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建设 1、教育行政组织的性质 从教育行政组织与国家行政组织的关系方面分析,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行政组织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分系统。 从教育行政组织的功能方面分析,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专门职能机构。 从教育行政组织的内部系统方面分析,教育行政组织是由职权分明的、纵向和横向诸多教育主管机构组成的网络体系。 从教育行政组织的活动方面分析,教育行政组织既是教育行政管理活动的

8、主体,又是客体。,2、教育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1)依法组建和按需设立的原则 (2)完整统一和合理分权的原则 (3)精简机构和事权对应原则 (4)适应变革和自我完善原则 3、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及其意义 4、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策略 八、学校组织机构及其变革 1、学校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1)精简机构,讲求效率 (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3)分工协作 (4)信息联系渠道畅通 (5)因地制宜 2、学校行政组织机构 (1)校长办公室 (2)教导处 (3)政教处 (4)总务处 (5)教研组 (6)年级组,3、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架构模式 4、学校非行政组织机构 (1)党支部 (2)工会、教代会 (3)共青

9、团、学生会、少先队 (4)研究性团体 5、学校组织机构需要变革 6、学校组织机构的变革要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7、学校组织机构的变革策略:经验理性策略、权力强制策略、规范再教育策略。 8、学校组织变革 的过程 现实“危机”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反馈调节阶段 9、学校组织机构的变革模式 (1)二级管理模式 (2)综合系统模式 (3)分校(部)制模式 10、学校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第六节 领导问题研究 一、领导的界说 领导是一种影响力,运用这种影响力,带领和引导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 中国学者:人 过程 组织目标 西方学者:人 过程 系统,二、领导者的角色

10、1、组织发展的导引者 怎样制定目标和规划? 首先,目标和规划具有导向性和凝聚性,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正确的管理思想,应该善于审视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组织发展的方向,并通过种种领导方法和管理手段来影响组织成员,引导他们参与规划组织的未来,共同制定组织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具体规划. 其次,在制定目标和规划的过程中,领导者要沉着、冷静、多谋善断,不仅要善于独立思考,,还要多同下属人员商量,发扬民主作风,让下属人员参与决策,集思广益,寻求最佳方案。尤其是对足智多谋的下属人员要倍加尊重,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组织运行的指挥者 在实

11、施目标和规划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对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与科学的配置,要对组织活动进行全面的协调与统筹,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规划的达成。,领导者如何扮演好指挥者的角色呢? 法约尔:对自己的员工要有深入的了解;淘汰没有工作能力的人;深入了解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协定;领导作出良好榜样;对组织进行定期检查;会议与报告的利用;不要在工作细节上耗费精力;使员工保持团结、积极、创新的效忠精神。 对自己的员工要有深入的了解(知人) 中国古话: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 淘汰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善任),善任的三条原则: 原则1 :量才使用 原则2: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比 彼得杜拉克:“管理者用人,不在

12、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发挥人的长处。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人。” 原则3:人尽其才 孙中山:所谓人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也。“, 领导作出良好榜样 菲律宾名言:领导者手中应该举着旗子,而不应该拿者鞭子。 使员工保持团结、积极、创新的效忠精神 3、组织沟通的促进者 4、组织示范者 三、教育领导者的分类与领导环境的差异 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首长科层化的组织环境 学校领导者专业化的组织氛围,什么是科层化的组织环境呢? 科层制理论是当代最负盛名的管理思想家韦伯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被称作结构主义。为什么被称作结构主义呢?原因是科层制学说特别注重组织内部的结构设计。 韦伯

13、认为,现代社会各种组织中,最理想、最有效率的组织是所谓科层制组织。这种组织具有以下特征:分工和专业化;非个人取向,即做事不讲情面,不受个人感情色彩影响,公事公办;权利等级体系,即组织中每个成员按其职务和权力大小排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每一个职 务低的人受到职务高的人的严密控制,以保证上,级指示被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即组织中要有严密的规章制度,以规范组织的运作;职业导向,即主要依据能力、成就、资历等来提拔、晋升员工,以鼓励员工对组织保持忠诚。,科层化和专业化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分工来看 2、从组织内部的层级关系和权限划分来看 3、从组织内部的沟通方式来看 4

14、、从组织成员的工作行为来看,四、领导特质理论 五、领导行为理论 六、领导权变理论 七、新领导理论,第七节 决策过程研究及其启示 一、决策的涵义 广义:泛指领导者对组织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或各种方案的选择,无论是政策性的还是事务性的,无论是全局性的还是局部性的各种决定和选择,均可包含其中。 狭义:一般仅指领导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对本组织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决定。,二、决策的分类 1、依据来源:居中决策、请求决策、创造决策 2、依据解决问题的性质:程序决策、非程序决策 3、依据态度:积极的决策、消极的决策3、决策的模式 三、决策的模式 1、经验决策模式 2、古典理性决策模式 3、满

15、意决策模式,4、渐进决策模式 5、综合审视模式 6、垃圾罐模式非理性决策模式 四、集体决策 第八节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力武器:激励理论 一、内部激励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三、X理论和Y理论 四、激励保健理论 五、生存关系成长理论,六、期望理论 七、公平理论 八、目标设定 第九节 有效沟通以保障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 一、沟通的过程 信息发送者编码通道接受者解码反馈 二、沟通的网络 三、沟通的障碍 四、沟通的技巧,第十节 教育领导者的管理 一、教育领导者的甄选 彼得原理的作者彼得和霍尔认为;领导者在其职位上取得了成就,便被 提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当其在高一级职位上又做出成就时,就有可能被提升到再高一级的职位。这样,领导 者就有可能被提升到他不能胜任的职位,从而使领导者陷入尴尬的境地。,二、评价教育领导者的取向 1、评价取向选择 2、评价目的选择 3、评价者选择 4、评价方法选择 三、我国教育领导者的培训制度 四、校长职级制的试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