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83267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B类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究科学素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斜面省力规律,斜面是变形的螺旋。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测力计、平板两块、重物、实验记录、2、演示实验材料:平板、测量器、小车、50本书、多媒体。,3、学生准备:螺丝钉、铅笔、三角形

2、纸。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出示:填空1、能够帮助人们()或()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为机械。2、有些机械较复杂,它是有()或()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3、杠杆是()的机械,自行车是()的机械。二、情景导入:1、观看录像。2、谈话:工人师傅推着摩托车上这么高的台阶,遇到了困难,我们班哪位同学最聪明,能帮他出个主意?3、学生回答。4、观看录像。5、讲述:通过录像情景,我们发现用木板斜搭在台阶上,省力了许多。像这样斜搭的木板装置叫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6、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斜面。7、板书:斜坡的启示。三、实验探究斜面的秘密。(一)、探究斜面的省力作用。1、

3、谈话:工人师傅用木板斜搭在台阶上就很容易把摩托车推上去,那么斜面到底省力不省力呢?你能否利用桌上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呢?2、介绍实验材料及注意事项。3、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4、汇报实验结果。5、小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二)、探究斜面省力的规律1、谈话:刚才有哪组测出重量相等,而拉力不一样,为什么?你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吗?2、学生猜想。3、谈话: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4、出示:斜面的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坡度(几本书)重物(钩码N)拉力(N)50本书40本书30本书我发现;5、演示实验:(1)在教师的指导下找部分学生轮流参与。(2)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里。(3)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

4、发现什么秘密。6、小结:斜面的坡度越平缓越省力。7、谈话:斜面越平缓越省力,那么,如果高度一定,斜面的长短和拉力有没有影响呢?我们分组来做个实验。8、出示:高度一定,斜面的长度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斜面的长度50厘米70厘米钩码(N)拉力我发现:9、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汇报实验结果。10、比较全班同学测量的数据,你发现什么?11、小结:高度相同,斜面越长越省力。四、认识变形的斜面。1、出示:一个孩子在山脚下很吃惊地看着高山。2、谈话:面对这么高的山峰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先来做个实验好不好!3、实验操作活动。将学生的准备纸剪的直角三角形拿出来,把直角三角形扶站起来看看斜边像不像陡峭的山壁。再将

5、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进行反复的玩,你发现了什么?4、交流、汇报。5、谈话: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能不能帮助这位小朋友选择一条省力的路上山呢?6、播放:一个小孩轻松地在盘山公路上行走。7、出示螺丝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丝钉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8、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五、巩固应用。1、谈话:斜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吗?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吗?2、学生讨论汇报。3、让学生观看录像。,播放盘山公路、盘山铁路、立交桥、楼梯、螺旋、金字塔的修建过程等。4、小结:盘山公路、

6、立交桥等其实就是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拉长斜面长度,斜面越长越省力。5、谈话: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应用了斜面,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六、作业布置:调查和研究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斜面?七、板书设计:斜坡的启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越平缓越省力;高度一定,斜面越长越省力。螺旋是变形的斜面。八、教学反思(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一些应用斜面的事例(如:柴油桶的装卸、斧子、盘山公路等,但由于多数学生平时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思维只停留在看到了但不去深究的阶段,进而忽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实施方案:斜坡的启示一

7、课我是遵照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设计的: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和记录观察、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过程,学生较好地认识了斜面,了解了斜面面。1、贴近生活轻松引入新课。我在新课前利用出示“一位工人推着摩托车上台阶很吃力。”让同学们帮助想想办法创设了情景,根据学生对生活了解引入课题。这样学生轻松地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并产生探究的欲望。2、适时引导落实自主学习。学生在做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实验时,一些小组实验后竟得出书的高度不同但拉力大小一样的数据,是因为斜面搭靠书的位置变化所至,我就适时的给予引导,提示学生考虑这个极易被

8、忽视的条件,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获取的数据就能自行得出结论。可见课堂上教师的适时引导作用切不可忽视3、巧设游戏突破教学难点。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处理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变形斜面这一环节时,我采取了以玩代讲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我让每位学生准备纸制的直角三角形(斜边涂上红色),然后让学生将纸制的直角三角形缠绕在笔杆上进行反复地玩,目的是让学生边玩边思,涂有红色的斜边绕在笔杆上后,变成了螺旋的形状,得出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这一活动表面上看是在玩,实际是重在发现,意在让学生留心观察它所发生的变化。所以这一细节的处理提高了课堂效率。4、拓展延伸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教材在

9、应用斜面这一部分为学生展示了三幅图片,也是学生平时很难见到的,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所以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见过哪些应用斜面的事例?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马上会举出螺丝钉、斧子、凿子、菜刀、钻头等等,此时我又提出台阶、楼梯属于什么?学生思考后会明白它们都属于变形斜面,接着我又用展示了金字塔、盘山公路、立交桥等。这样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又能把课内外的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本课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讲究方法与策略,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同时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善于取舍,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