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教案解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81318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能》教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动能》教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动能》教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动能》教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动能》教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能》教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能》教案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能教案解析一、教材学情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概念,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不追求严密性,通过功和能的关系建立能的概念即可。在进行动能的教学中,从生活中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在列举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能够做功,因此具有能量,分析实例引入动能概念,学生印象深刻,易于接受,然后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加深对物理研究方法的理解。初中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想抽象逻辑思维过度,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来支持,学生没有学习本

2、节知识之前,对能量这个名词已很熟悉,如电能、光能等,但对能的概念的物理内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对动能大小的因素的认识,没有上升到理性,更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所以本节采用探究实验的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课标解读及教学任务分析: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了解能量、知道动能”,分析新课标中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感知、了解能量含义,定性引入动能的概念,经历实验过程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三、教学目标:、了解能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动能;2、通过实验,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能用动能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3、养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习惯,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

3、科学心态,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四、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动能概念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难点: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探究动能大小影响因素;五、课程资源:演示用:小车、木块、两平行斜面道轨、两大小相同的实心铁球、铝球、金属块、分组用:斜面道轨、小车、钩码、木块、实验记录单、多媒体六、学法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转换的研究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怎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总结出物理规律,这就要指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考察,综合分析,达到从实践到认识上的飞跃。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

4、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我采用了如下的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七、教学设计思路:依据物理高端备课的原则:简单性、直观性、创新性、设计要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设计依据课程特点,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即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由学生猜想,把问题具体化,由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再通过交流合作、总结实验结论,最后进行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联系评价。物理高端备课提出深入理解物理教学的逻辑充分显化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所以在此设计中突出:显化科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认识科学研究

5、方法的重要性,进一步对科学方法进行了解、积累和熟练,形成认知结构,领会和掌握知识。八、评价设计、通过学生建立概念、举例,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借助学案建立动能概念能举例检测目标2中的第一部分达成;3、通过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的评价,特别是正确严谨规范操作、作好记录、得出结论、交流评估,检测目标2的第二部分达成;4、通过学生在学以致用、自我检测的环节课检测目标3的达成;九、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学知识板块教师活动及对学生反应的应对措施学生活动及预期反应设计意图教学方法切入点及教学评价创设情景多媒体播放视频:汽车碰撞测试视频(播放视频,形成效果。观看视频感受能量的巨大破坏性。汽车碰撞测试很有震撼感

6、,所以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能量的巨大,学生虽已熟悉能量名词,这节课让学生慢慢走向能量的内涵学习;同时为后面学习动能埋下伏笔。情景中学生如能对能量了解较多,及时予以表扬激励善于积累科学知识。探求新知模块一:建立能量概念、利用汽车视频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出能量的概念:4、学生举例:身边具有能量的物体,通过例子引导学生明确“能够做功”就表示物体具有能量,理解“能够”的含义;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焦耳,符号:j。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做功了吗?”(还是汽车能够对外做功吗?)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出能量的概念:(板书:能量:)引导学生举例:通过例子引导学生明确“能够做功”就表示物体具有能量,理解“能够”的含义;能

7、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思考汽车是否做功了?明确能的含义、单位;通过举例,理解“能够”的含义;(还是了解能量就可以,不用太突出能够)。用这一视频形成课的主线,此环节利用汽车视频,建立能量的概念;对于灵活解决问题的学生及时肯定,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能举出身边具有能量的物体,检测目标1第一部分的达成。探求新知模块二:建立动能的概念、上展示子弹击穿玻璃杯、流水冲击物体、风吹动帆船的图片,问:子弹、流水、风具有能量吗?它们具有的能量有共同点吗?2、根据问题,学生先自我学习完成学案上有关动能的学习内容:动能的概念、举例;3、学生自己及小组解决后,学生代表实物投影展示学案明确概念及举例。、展示提出问题

8、;2、学生自我学习时巡视收集问题;3、学生自己及小组能解决就不再进行点拨,展示明确一下即可。主要是关注学生能抽取出视频中的运动的汽车、子弹、流水、风都具有动能。、观看图片分析;2、根据学案上的内容自己总结做功物体的共同特征建立动能的概念,并举出身边具有动能的物体;3、小组交流明确动能概念,解决疑问。、视频中的汽车、图片中的子弹、风、流水学生应较顺利总结出动能的概念及举例。此环节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己分析总结归纳,举例是体现“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对于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完成任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评价。自己可以借助学案建立动能的概念能举例检测目标1中的第二部分达

9、成。探求新知模块三: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分析汽车视频引导提出探究问题: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提出探究问题:提出前面的汽车视频,引导提出探究问题“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提出探究问题;提出有意义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现象、归纳总结问题;对于能提出有意义的探究问题、科学猜想并合理归纳提出及时的激励性评价。在猜想归纳后渗透研究方法的教育: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对于学生能采用正确方法实验提出表扬评价。2、引导学生猜想并合理归纳:(1)引导学生猜想(2)归纳猜想的影响因素:动能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引导学生猜想并合理归纳:(1)引导学生猜想;针对学生可能发散的猜想要合理“收”,例如:质

10、量、重力,不要急于简单排除掉因素,而是让学生们去“收”,例如:重力还是取决于质量;(2)引导学生一起板书归纳猜想的影响因素:动能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针对确定的探究问题进行猜想;针对大家的猜想进行归纳分析,猜想的因素是否重复可以合理归纳。能科学猜想并能进行归纳。3、设计实验:(1)学生先自我思考,然后小组合作,确定实验方法;利用器材设计实验方案;上展示设计时需解决的三个问题:怎样让质量不同的小车在平面上的速度相同?怎样让质量相同的小车到达平面的速度不同?怎样表示小车的动能大小?(2)小组展示设计方案实验的方法、步骤、设计表格,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帮助点拨实验的三个困难点(三个问题):怎样让质量

11、不同的小车在平面上的速度相同?提出想法:如推一下质量小的小车;改变轨道的坡度;让小车从同一位置滑下;引导对比分析三种方法集中于验证“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能实现吗?”通过演示实验:两平行轨道,两个大小相同的铝球、铁球同时从同杨坡度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帮助点拨实验的三个困难点:怎样让质量不同的小车在平面上的速度相同?给学生机会说出他们的想法:如推一下质量小的小车;改变轨道的坡度;让小车从同一位置滑下;不要急于表明态度,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三种方法“推一下、改坡度”不一定实现速度的相同,集中于问题“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能实现吗?”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不同的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到达平面根

12、据归纳后的猜想,明确实验方法,控制量与不变量是什么?思考、观察演示实验、小组交流共同交流展示解决实验的三个困难点:怎样让质量不同的小车在平面上的速度相同?对于同学提出的“推一下、改坡度、同一位置”进行思考分析,通过观察演在探究目的明确、进行猜想后,确定实验方法;突出对实验方法的显示,并及时进行学法指导。解决三大困难点:因为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知识初中没有学习到如果过多解释学生范儿不易理解,所以通过演示实验的“同时”加以引导让学生们明确主要是通过“改变在斜面上的位置来控制到达平面时的速度”“利用木块被推出的距离来反映小车的动能”学生更容易利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顺利完成实验。之所以在控制速度三大难点

13、的解决也不是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循循善诱,学生们通过分析、观看演示实验来解决如何保证变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点后学生要会合理采取控制变量、转换法来进行实验探究,如果能科学引用方法,提出激励评价。的轨道的相同高度滚下撞击金属块得出“质量不同大小相同的小球在同一斜面同一位置滑下达到平面时速度相同;解决方法:“让小车从不同高度滑下”,实现质量相等的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解决方法:可以用木块被推出的距离反映小车的动能大小。注意到做好木块的位置的标记。时的速度相同。”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让小车从不同高度滑下”,实现质量相等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速度不同。引导学生总结出转换发的

14、思想用木块被推出的距离反映小车的动能大小。引导学生注意到做好木块的位置的标记。示实验,看到同时撞击金属块、声音同时发出来解决“在平面上的速度问题”。怎样让质量相等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速度不同?怎样比较小车的动能?还应注意到实验中要做好位置的记录是为了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上设计精细就是为了学生们对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的作用理解更好,而转换法也是要突出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实验的严谨性提出表扬。4、进行实验作好记录:序号控制量变化量现象结论m同V大2V小3V同m大4m小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分工合作,观察实验现象、作好记录。课本给出了表格,学生可以进行表格自我设计,重点是如何规范操作实验记录得出结论。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的规范严谨,实事求是完成实做好记录、总结归纳结论;对于注意试验规范严谨的学生提出激励评价。通过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特别是正确严谨规范操作、作好记录、得出结论、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