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市政管理学》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810898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PT 页数:276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o市政管理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6页
《o市政管理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6页
《o市政管理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6页
《o市政管理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6页
《o市政管理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o市政管理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市政管理学》ppt课件(2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宏山 编著,市 政 管 理 学,第 章 导论,市政管理学 (Municipal Management) 也称城市管理学 (Urban Management),重点问题,市政与市政管理的概念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现状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意义,1.1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1.1市政与市政管理 1.城市与市 从词源学上看,“城”与“市”最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城”是指四周筑有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 市是指交换和贸易的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市”的贸易的发展。 交易的扩展又要求设立相对固定的贸易市场。 于是“城”和“市”

2、逐渐融为一体,演变为现在所谓的城市。,在近代城市管理的概念体系中,“市”的含义不同于城市。 “市”相当于英语的municipality,属于行政建制的一种,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按照法定程序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 西方的“市”是在城市地区的特殊地方行政建制,一般不辖有农村地区。,在我国,作为行政建制的“市”,是近代地方政制改革的产物。 我国在清代以前没有市建制。 直到清朝末年才仿效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实行城乡分治。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很长时期内曾经继承了城乡分治的传统。 自20世纪80年代推行“市领导县”体制以后,我国的市建制逐渐发展为广域型市,每个市在行政区划上都包含一定的农村地区,市政

3、府还承担着繁重的农业和农村管理任务。,2.市政的含义,市政,是指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事务。 城市公共事务的内容十分广泛。 广义的市政,不仅包括市政工程和市政建设,还包括城市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财政与税收、城市人口与社会、城市公共教育、城市科技文化、城市卫生、城市大众体育、城市土地和地产、城市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3.市政管理的含义,所谓市政管理,即城市公共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市政管理所涉及的对象,包括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所有领域。,市政管理与私人管理的比较,首先,城市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市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市民需求为导向,它坚持以人为本,追求

4、公共利益。 私人管理营利和利润取向 其次,城市管理更强调公平和责任,而私人管理更强调效率和竞争。 最后,市政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的政治活动和利益聚合过程,而私人管理的运作受公众舆论和政治过程的影响要小得多。,城市管理的多中心复合治理,传统城市管理把城市政府视为惟一的权威性管理主体,城市公共事务最终由政府说了算。 现代治理理论倡导,城市政府并不是惟一的市政管理主体,城市治理不应由政府单中心主导,各种准政府组织、非营利部门、企业组织以及市民个人,也可参与市政管理,从而形成多中心的城市治理体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促成公共目标。,现代市政管理是指多元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管

5、理活动。 市政管理的主体既包括城市政府,也包括准政府组织、非营利部门、社区组织、私人部门以及广大市民。 在多元市政管理主体中,城市政府仍发挥着主导性功能。,1.1.2 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1、西方的市政管理学研究 20世纪初,伴随着行政学与政治学的分离,伴随着城市的兴旺发达,市政管理学(Municipal Administration)逐渐成为行政学的独立研究领域。 早期的市政管理学研究,主要是从城市政治学的角度,侧重于对市议会、市政府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讨论。,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的市政管理学研究越来越多地吸收了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成为多学科交叉和互相

6、渗透的跨学科知识体系。,2、中国的市政管理学研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市政管理学的教学和科研进展也比较缓慢。 1949年以前,旧中国的高校教育曾经开设有市政管理学课程。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市政管理学也在被撤除的科目之中。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科学研究开始提上日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和和城市经济学会相继成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高校开设了市政学或城市管理学课程并招收研究生。 20世纪90年代初,市政学被列入高等自学考试课程。 就总体水平而言,我国市政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尚显薄弱。,1.1.3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市政管理学是研究城市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7、。 它以城市公共管理为研究对象,着重回答谁管城市、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具体地讲,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城市与城市化; 2、市政管理主体; 3、市政管理体制; 4、市政管理客体; 5、市政管理规律。,1.2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2.1 市政管理学的思维原则 市政管理学作为公共管理学的具体应用学科,必须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 。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精髓,也是市政管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思维原则和根本方法论 。,1.2.2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具体的城市管理研究中,学者们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比较研究法 2、历史研

8、究法 3、规范研究法 4、实证研究法,1.3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意义,1、对于指导市政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3、有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市政管理人才 4、对于加快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术语,市政管理 城市管理 市政管理学 市政学 市政体制 市政管理主体 市政管理客体 市政管理规律 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复习思考题,什么是市政管理?什么是市政管理学? 市政管理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加强市政管理学研究? 市政管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学习市政管理学有何意义?,第 章 城市与城市化,重点问题,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各国

9、界定城市的不同标准 城市的多元复合性功能 城市化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世界城市发展的最新趋势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低度城市化的政策效应 中国城市化的政策选择,2.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1.1 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1.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大量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共同体,它具有人口密集、资源密集、文化汇萃、信息集中、工作高效等特点。 城市在有限的地域空间内,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住房、资本、文化、科技等)高度密集且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复杂的社会网络系统。,2.城市的基本特征 (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 (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 (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4)城市系统

10、的开放性。 (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 2、近现代城市的发展,3、城市发展的新趋势,(1)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 (2)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 (3)形成诸多国际性城市 (4)开始启动生态城市建设,2.2 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机能和作用。,2.2.1 城市的复合型功能,现代城市的复合功能表现在六个方面: 1、生产中心的功能 2、商业中心的功能 3、金融中心的功能 4、交通中心的功能 5、信息中心的功能 6、政治中心的功能,2.2.2 大都市区的独特作用,所谓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District

11、, 也称Metropolitan Areas),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线,不断向周边扩展,将周边地区也纳入城市化轨道,从而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为整体的大都市区。 大都市区通常包括一个大型的人口中心,以及与该中心具有较高经济和社会整合的周边社区。,大都市区的优势,独特的经济集聚环境 更广阔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具有更专业化的劳动力资源 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3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2.3.1 城市化的基本含义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市民身份,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的过程。,城市化是近代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

12、复合表现,它既包括城乡地域和人口比重的变化,也包括社会关系、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区域总人口,2.3.2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1、城市化局部发展阶段 2、城市化的普遍发展阶段,从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到20世纪50年代 欧洲和美洲,20世纪中叶以后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的特征,(1)形成了联结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城镇的大都市地区 (2)形成了由若干城市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带 (3)形成了诸多国际性城市 (4)出现了“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向,2.3.3 城市化的表现形态,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来看,积极型城市化,消极型城市化,从城市人口流向看,向

13、心型城市化,离心型城市化,过度城市化 低度城市化,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几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化,1、过度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over-urbanization),即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工业化速度,过量的乡村人口盲目地流向城市,尤其是向首都等大城市迁移,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城市化速度超出了城市发展的实际承受能力。 墨西哥、巴西、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就曾出现过度城市化的不正常现象。,2、低度城市化,低度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发展所能够容纳的人口增长速度。低度城市化大多是国家政策选择的结果。 例如,中国、前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由于长期实行城乡户籍刚性

14、壁垒,国家对农民进城设置重重限制,导致城市化速度低于工业化发展速度。,3、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这里的郊区是指城市建成区边界以外的邻近地域。 1980年,美国有58%的人口住在郊区,郊区人口超过了城市人口。 英国的伦敦、伯明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德国的杜伊斯堡、瑞士的巴塞尔等,都出现了城市人口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郊区城市化。,4、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向小城镇以及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逆城市化表现为大城市的绝对人口出现下降趋势,小城镇和乡村地区成为城市化的新领域和新空间。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

15、达国家在城市化水平缓慢提高的同时,相继出现了城市中心人口外迁的逆城市化趋势。 逆城市化现象,不是城市人口简单地复归为乡村人口的过程,而是城市生活向乡村区域的扩散,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高级阶段。,逆城市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城乡之间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尤其是互联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小城镇和乡村生活的方便性; 城市中心地区人口过分拥挤,人口就业、工作节奏和生活费用等压力不断增大,而小城镇的住房和生活费用相对较低郊区的生活环境也更加贴近自然风光,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机制发挥作用;, 城市工业生产费用不断上升,企业为了寻找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纷纷迁往小城镇和乡

16、村投资办厂,进一步推动城市人口外迁就业。 不少城市居民尤其是富裕阶层对田园生活和优美环境的追求,也是逆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力。,2.4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2.4.1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18421949年的城市化畸形萌发阶段,2、19491957年的城市化正常发展阶段,3、19581965年的城市化大起大落阶段,4、19661978年的城市化严重停滞阶段,5、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健康发展阶段,2.4.2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1、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进程 2、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3、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 4、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 地域迁徙 5、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2.4.3 低度城市化的政策效应,积极效应 负面效应: 首先,城市化滞后直接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 代化。 其次,低度城市化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 第三,城市化滞后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 第四,低度城市化限制了人口素质的发展,不利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