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2018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739365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2018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2018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2018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20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201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扬州中学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2018.121.A(本题应注意所填词语与句子中已给的词语的意义关联,句子中的“偏偏”包含语气的转折,最后一个横线上的词语用来修饰“扑哧一笑”,综合考虑清楚,应选A)2.C 3.B4.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题干中的“怎样讲述”强调的是方法和途径,只有C项是最契合该论题的。A项阐明了什么才是“中国故事”B项从了解和把握中国问题的角度提出了优秀作家的标准,D项阐明了作家的责任和“中国故事”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5. B(B项,“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意思是“我推测救活的人百不及一”,“原”应为“推测”的意思。)6. B(B项,“文中指共患难的

2、妻子”不正确。文中“出糟糠之馀”意思是“提供一些稀粥、酒糟米糠之类粗食”,“糟糠”是指酒糟、米糠等粗劣食物。)7. 当今士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该是只顾眼前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 “涵濡盛德”,浸润于仁德之中;“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苟且一时之利”,指兴一时之利;“邀”,求取;“浅鲜”,浅小的。)这确实是世上所未有的好时机,贤能的人有所作为的时代。(“诚”,确实;“旷世不可逢”,很久都不可遇上的;“会”,机会;“有为”,有所作为。)我认为,有才学的大丈夫经常担忧的是遭遇不好的时代,遇到好的时代以后,又担忧言辞不被采用。(“某”,我;“谓”,认为;“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定

3、语后置句,有才学的大丈夫;“患”,担忧;“遇”,遭遇;“其”,那;“其时”,指好的时代;“用”,被重用。)8. 国家经常出现灾情;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是一时权宜之法,不是长远之法;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作用。参考译文:安抚舍人阁下:您前天跟我讲的,不过想计算比较仓库储量多少,劝说富民献出粮食,来解除百姓一时的匮乏。我想要说的,不是这方面的意思。我愿把意思说完,请您选择些许有用的。我曾经听说善于谋划天下大事的人,必定会设置长久的计策,创立非常的功业。当今士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水旱灾害是常有的事,仓储财用国家经常不充足

4、。用不充足的财用来抵御经常发生的水旱灾害,没有见到它能救助多少,绝对不是治理国家、养育百姓的方法。自从庆历以来,南北饥荒相连,朝廷大臣、朝野间富有智谋之人无不哀怜,不忍看到百姓流亡饿死,都在考虑让他们生存下去的办法。他们的方法不过是发放常平仓的粮食,向富户募捐,提供一些稀粥、酒糟米糠之类粗食,以有限的粮食供给无数的灾民。我推测救活的人百不及一,而饿死者已经白骨遍野了。这只造就了给人恩惠的美名,而没有取得救人祸难的实际效果。从前,梁惠王曾经调拨粮食来救饥荒,孟子评论反对这种做法。正是所谓“只有良善的心愿,不足以治理国家;只有好的办法,也不能自行起作用”。至于治理国家不遵循先王之道,就是单纯依靠良

5、善的心愿、好的办法而不能将之结合起来的办法。况且五帝、三王之时,可以称得上极其繁盛兴隆了,也不能保证年年丰收而没有水旱灾害。然而没有受冻挨饿的百姓,什么原因呢?在上有良善的政策,在下有储藏的防备。我遍观远古以来,太平之日少有,而混乱之日颇多。而今大宋建国已经一百多年,百姓不知道有战争,四方边境最远的达到万余里,其间可以耕种的原野,百姓都已居住了,可以称得上最广大、最富庶了。这确实是世所未有的好时机,贤能的人有所作为的时代。现在朝廷的公卿大夫,不在此时讲求治理国家的办法,考虑富裕百姓、改善风俗的良策,来创立太平之世,反而只是干些只顾眼前的事,见到祸患再思考解决办法,见到灾害再考虑拯救措施,这正是

6、传所言“车毂已经破碎,才增大车辐;事情已经不成,再大声叹息”,这样有益吗?我与您过去不太熟识,若论相知程度,确实太不亲近了。但自从您到来,已经两次麻烦您向您请教意见了。我对您并没什么个人企图。我曾经说过,有学问技艺才能谋略的大丈夫,常常忧虑生不逢时,已经遇上明时,又忧虑其言辞不被采用。而今您在朝廷有权力,不能说不逢时;处于可以建言献策的位置,不能说言辞得不到采用。只是您没有做而已。我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屡次向您建言,正因为此。请您明鉴。王安石再拜。9. 苏人生不得意的时候,柳却肯主动寻访(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两人惺惺相惜,相谈良久(灯火青荧语夜深)。苏对柳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图书

7、跌宕悲年老、早岁便怀齐物志,微官敢有济时心)。苏对柳“南行千里”深表忧虑(南行千里何事成)。苏为柳壮行鼓气(一听秋涛万鼓音)。(一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10. 补充交代柳子玉寻访的时节。(1分)比喻,表现了秋天风水相激的壮美。(2分)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表达对柳子玉远行的鼓励和祝福。(2分)11.(8分)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隰则有泮 夕揽洲之宿莽 钿头云篦击节碎 娇儿恶卧踏里裂 静影沉璧 士不可以不弘毅热风吹雨洒江天12 C13 外貌: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

8、犷而有野性。(每答出一点得2分。)14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答满三点得6分,意对即可。) 15D(原文的表述是“1840年以来”,而非“在中

9、国历史上”。)16B (作者引用黑格尔的话是为了说明,鲁迅、胡适、李大钊等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虽然是在“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但“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这一观点。而文中所列举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尝试集庶民的胜利,就是为了说明这一观点。而爱弥儿神曲常识则是西方文化的代表作。)17这种“焦灼”其实是对本民族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焦灼”忽视了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文化成果,这批文化成果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仍植根于中国。日本学习西方,实现了强国之梦,而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不因此而消亡。(每点分)18B( “告别文学这种单一的形式”

10、错,原文是“网络文学已不仅仅是以一种文学样式”。)19A(B“甚至左右着作者的写作思路与创作方向”夸大读者的影响,原文的意思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没有讲作者面对这些要求如何做;C“网络文学门槛低”只是原因之一;D“根本动力”无中生有。)20读者要积极参与创作过程,并作正面的影响:作者要有“匠心”精神,打造网络文学精品;政府要引导、保护、规范网络文学发展;产业界要使网络文学与影视、游戏、动漫等形成良性互动。(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作文立意解析:语料分析:万事万物,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总会有那么点瑕疵。但是你不应该只消极的着眼于他的残缺部分,因为他的残缺部分也有可能会将希望带进来。(面对生活的与不完美,要乐观)心灵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大千世界的美景。镜子有了裂痕,里面的风景也就扭曲边形。不是风景不美,出问题的是人的心灵。心灵不能有裂痕,心灵有了裂痕,世界在眼中也就扭曲了,人就偏激了。(心不能破裂与扭曲)把生活当成一场游戏,输了,大不了从头来过。麻烦、隔阂、矛盾如裂痕,面对这些它们,要乐观坚强。(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有可能会迎来新的机遇)裂痕就是生活、思想中的不完美之处;心灵的破碎与不完整;生活中的麻烦、隔阂、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