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人教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737555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人教版).doc(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教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闽侯县竹岐小学学区课堂教学设计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单元内容第十单元总复习集备时间XX.5.24主备教师施莉佳授课班级集备教师李楚金钿陈如国施莉佳钟宙瑞陈允波洪启明谢春英教学设计我的增减本册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有: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运动(二);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有: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实践与综合领域的内容有: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综合与实践等。所以,对本册教材的复习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与过程体验,体现知识的概

2、括、总结、分类、系统化的过程,要改变学生的复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复习方法。学情分析:这册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基本概念多,也比较抽象,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的基础。通过总复习把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梳理,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方法恶化其他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并把各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通过总复习,查漏补缺,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课时安排:六课时教学闽侯县竹岐小学学区课堂教学设计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教学目标、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

3、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的高。2、会在三角形内画高。3、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底的高的含义。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教学准备多媒体、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主题图,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在图上描出来。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小组交流后说一说。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学生回答)今

4、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探索发现出示教材第60页例1情境图。、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吗?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利用手边的材料,比比谁的方法多。学生分组运用准备的材料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展示做出的三角形,并汇报过程与方法。师生交流:如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画、在纸上分别画围起来的三条线段,都能得到一个三角形。2、这些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之处?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3、介绍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师:你能在

5、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吗?学生画出三角形后教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板书出示)4、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出示如下三个三角形:师:谁能说一说这三个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特征?指名口答,根据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教师指出: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5、认识三角形的高。(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高是什么意思?教师边操作边说明: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如下图所示)6、三角形高的画法。在黑板上先画一个三角形。

6、教师边示范边说明: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教师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无数条)其中只有一条很特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虚线画一画。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画的这条线段用虚线表示,画完后还要画出直角标记和写上“高”。师:观察老师刚才画三角形高的过程,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提出:三角形一共有三条边,老师只是以其中的一条边为底画出了三角形的高,如果是以另外两条边为底呢?教师适时指出: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另外两条边也可以作为底,也可以分别找到它们的高。师小结:一个三角

7、形有三条高。(三)巩固发散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四)评价反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归纳: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学会了画三角形的高。(五)作业设计、教材第60页的“做一做”。2、教材第65页练习十五第1题。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9-60页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的高。2、会在三角形内画高。3、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底的高的含义。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教学准备多媒体、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

8、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主题图,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在图上描出来。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小组交流后说一说。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学生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探索发现出示教材第60页例1情境图。、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吗?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利用手边的材料,比比谁的方法多。学生分组运用准备的材料进行操作

9、,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展示做出的三角形,并汇报过程与方法。师生交流:如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画、在纸上分别画围起来的三条线段,都能得到一个三角形。2、这些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之处?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3、介绍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师:你能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吗?学生画出三角形后教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板书出示)4、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出示如下三个三角形:师:谁能说一说这三个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特征?指名口答,根据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教师指出: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

10、就是三角形的特征。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5、认识三角形的高。(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高是什么意思?教师边操作边说明: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如下图所示)6、三角形高的画法。在黑板上先画一个三角形。教师边示范边说明: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教师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无数条)其中只有一条很特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虚线画一画。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

11、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画的这条线段用虚线表示,画完后还要画出直角标记和写上“高”。师:观察老师刚才画三角形高的过程,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提出:三角形一共有三条边,老师只是以其中的一条边为底画出了三角形的高,如果是以另外两条边为底呢?教师适时指出: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另外两条边也可以作为底,也可以分别找到它们的高。师小结: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三)巩固发散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四)评价反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归纳: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学会了画三角形的高。(五)作业设计、教材第60页的“做一做”。2、教材第65页练习十五第1

12、题。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我的增减教学内容:P109页的第1题及P11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第3题、第6题。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的顺序,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复习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3.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运算、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

13、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二、自主探究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师: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55+20=75-55=258=20025=050=000=师:你能说出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吗?(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出示加法定义)师:根据这一组算式中的减法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减法,它与加法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出示减法定义)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出示乘法定义)师:根据乘法的意义,说一说它与加法有什么联系?师:什么叫做除法,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出示除法定义)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从上面的题中可以看出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师:四则运算中,你知道哪些与0有关的运算知识?(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出示与有关的运算知识)2复习括号。师:(出示)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1)你能把分步算式整理成综合算式吗?205=10070-30=40477-27=45050-100=50540=6004509=5050+25=7527+600=6274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