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复习教案_3.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7736418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复习教案_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xx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复习教案_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xx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复习教案_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xx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复习教案_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xx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复习教案_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复习教案_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复习教案_3.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复习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考场热身探究高考考综合测试在两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处有_个过渡区,生活在这个过渡区中的动物的特点是A与两个邻近牛态系统相比动物种类少B与两个邻近牛态系统相比动物种类多c与两个领近牛态系统相比植食性动物较多D与两个邻近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和寄生动物较多答案:B指导: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它们的环境是不相同的。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选择下来的生物种类也是不一样的,在两生态系统的交界处同时具备了两个生态系统的环境,适应在此环境下生存的动物此在某单一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种类多。2在x藏东南部大峡谷地区,植被的分布状况是:下层为热

2、带雨林,中层为长绿阔叶林,上层为针叶林,顶层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温度B.水分c阳光D.土壤答案:A指导:考查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越来越低,植物的分布也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温度高的下层为热带雨林,再往上为阔叶林,转冷的上层为针叶林,最高处为高山草甸。3森林枯枝落叶层中可发现多种生物,其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A.白蚁B蚯蚓c蜘蛛D蛇答案:A指导:初级消费者是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白蚁可直接利用体内分泌的纤维素酶分解植物的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从而获得自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属于初级消费者,蚯蚓以腐殖质生活,直接将有机

3、物分解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而蜘蛛和蛇则以小型动物或昆虫为食,至少属于次级消费者。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刻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表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生物数量增加,丙的生物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生物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生物数量下降,丙的生物数量增加D甲的生物数量下降,丙、丁的生物数量增加答案:D指导:根据表中有机物总量可写出该食物链为:丙甲乙丁,若乙的种群数量增加,甲的天敌增加,甲会迅速下降,从而使丙因捕食者减少而数量增加,丁因食物充足数量也会增加。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

4、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答案:D指导: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是生态建设,我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十分严重,只有采取退耕还林,退田还湖,保护天然林,改造沙漠等措施,积极改善生态环境,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6将两种十分相近的动物放在一个容器中,除了供应有限的食物外,其他条件都保持恒定,两种动物间没有直接相互作用,就平衡状态来看,正确的是A不管初始数量如何,两种动物的数量都保持刁;变B只有一种动物生存下来c两种动物的数量都将发生波动D受初始数量的影响,两种动物的数量都保持恒定答案:B指导:两

5、种十相近的动物,生态要求一致二者放在一起,因食物条件有限,两种生物竞争激烈,最后必有一种生物被淘汰,一种生物生存下来。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c指导:此成语隐含着这样一条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每一环节就是一个营养级,该食物链有4个环节即4个营养级。8关于维持生物圈稳态的原因最根本的是A.太阳能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c生物:三极结构接通厂物质循环的回路D生物圈的调节能力反映在种生物绝灭后有新的生物替代它答案:c指导:生物圈稳态的原因有三个

6、:能量基础、物质基础和多方面的自动调节能力。太阳能是生物圈得以运转的动力,能量基础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物质基础是完成物质循环这一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的三极结构,在这种条件下,物质才得以循环;生物圈的调节能力是多方面的,有一物种灭绝,另外的物种对它的位置的取代,一个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引起其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有co2的相对稳定等,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三极结构进行调节。启迪:正确理解生物圈稳态概念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维持生物圈稳态必须要从外界源源不断地输入能量,而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只有生产者、消费着和分解者这三极结构与大气圈、水田和岩石圈三个圈

7、的共同参与,才能构成物质循环回路。9下图是一条流速缓慢的河流和一个污水排放口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P点的溶氧水平增加,细菌种群数日也增加P点到Q点的有机物数量增加导致藻类植物种群数量增加P点到Q点藻类增加是由于硝酸盐浓度增加引起的如果人为地将空气泵入污水中,有助于分解其内的有机物ABcD答案:D指导:含有机物的污水进入河流后,水中的有机物被需氧型细菌氧化分解,使得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迅速下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下降必然会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藻类植物的数量也开始下降。在水中有机物被降解的过程中,有机物中的矿质元素逐渐被释放出来,水体中的无机磷和无机氮的含量增加促进了藻类的生长、

8、藻类数量的增加。若人为地将空气泵人污水中,则会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必然导致水中有机物分解速度加快。0如下图为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答案:c指导:植物群分层现象是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如光、温度、湿度等影响,尤其是受光的影响,使不同高度的各种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品种进行间行套种。合理密植则运用了光合作用和叶面指数之间的关

9、系,而不是运用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1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从能量关系看,>+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答案:A指导: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全部太阳能,包括自身呼吸消耗的、流入下一营养级和不被利用的能量,所以能量在流经各营养级时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为1020。2“气候变暖将是一场灾难”,关于这句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给人类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量减少

10、co2的排放量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D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向大气释放的co2将减少,有利于阻止气温升高答案:D指导:温室气体包括co2、No2、cH4、o3等,但主要是co2,约占60,co2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工厂、家庭、汽车、轮船、飞机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的co2;二是森林植被的破坏,降低了对o2和co2的调节,造成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热量不能被散失,使地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造成巨大灾难。同时海水温度升高,co2溶解减少,海藻呼吸加强,向大气中释放c02增多,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3少下列关于So2污染大气形成酸雨的论述中,不

11、正确的是A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B酸附会直接伤害植物的芽和叶,影响植物生长c叶片对So2敏感度为:成熟叶>老叶>幼叶DSo2对植物的伤害是先茎,然后是叶柄和叶片答案:D指导:酸雨形成的原因是大气中的So2过多,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净化能力,酸雨会直接伤害植物的芽和叶,影响植物生长,破坏建筑物,使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死亡,系统崩溃,空气中So2首先伤害成热的叶片,其次是老叶、幼叶,再次对叶柄、茎造成伤害。4最近在一堆垃圾中的有机物中检测列放射性,随后又在附近的植物中检测到了放射性,接着在具周围生活的动物体内也检测到了放射性。动物体内放射性的强弱情况见下图。如果放射性只

12、是来自某一种元素,你认为最可能的元素是_,理由是_。答案:氮因为氮是有机物的重要成分,垃圾中放射性的氮被植物吸收,合成的有机物可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后面的营养级该放射性物质进入到植物体内的途径是_。答案:主动运输图中三种动物中,体内含有放射性最高的动物是_,它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_。答案:蚱蜢它以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植物为食曲线S滞后于曲线c的原因是_。答案:蜘蛛是次级消费者,有机物来自于蚱蜢体内的有机物最迟在蚂蚁体内检测到放射性的原因是_。答案:蚂蚁以含有放射性物质的蚱蜢或蜘蛛的尸体为食放射性无素的半衰期很长,而在上述三种生物体内放射性却很快衰减了,原因是_。答案:生物通过新陈代谢把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

13、指导:从图中曲线列出的几种生物分析,该放射性元素是沿食物链富集的,所以该放射性元素最可能是氮,因为氮是有机物的重要成分。植物体吸收氮元素是以NH4+或No3-形式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体内最早出现放射性的动物是蚱蜢,因蚱蜢以含有放射性元素的植物为食。蜘蛛以蚱蜢为食,通过食物链,放射性物质进入蜘蛛体内,所以S曲线滞后于c曲线。最迟在蚂蚁体内检测到放射性是因为蚂蚁以含放射性物质的蚱蜢或蜘蛛的尸体为食。三种生物体内的放射性很快衰减了的原因是:生物在时时刻刻地代谢着,通过新陈代谢把体内放射性物质排出了体外。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和碳循环及相互关系的简图,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如果图示是_个封闭的人

14、棚生态系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你认为采取何种措施对植物的生长最为有利?_。采取这种措施的目_的是_。答案:适当降温降低呼吸消耗植物完成图中过程的宅要方式是_,如果土壤板结或长期水淹,陆生植物通过该过程获得的氮素不能满足其生理需要,其原因是_。答案:主动运输土壤中缺氧,细胞呼吸减弱,提供的能量少,导致吸收的氮素少农业生产中,常大量施用工厂合成的铵盐、硝酸盐等化肥,其中13未被农作物利用而进人生物圈。过量N03-进入河流、湖泊后对水体和生物造成的危害是_。答案: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过度繁殖,它们死亡后先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中含氧量减少、又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甲烷等,致使鱼类、水生动物大量死亡水稻是粮食作物,本身不具有固氮作用,日本的科学家把固氮基因转移到水稻根际微生物中,通过指导合成固氮所需的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